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译者前言

1588年,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领导下,英国海军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粉碎了这个天主教大国的入侵计划。经此一役,英国消除了外部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威胁,开始崛起为真正的欧洲强国。与此同时,一场政治危机已经在国内酝酿:英国清教徒的势力正迅速膨胀,他们猛烈地抨击都铎王朝的国教制度,反对国王对英国教会的统治,并试图发动一场激进的“改革”运动以革新英国的政制。

16世纪的清教徒是天主教的死敌,他们也对英国在抵抗外敌时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既然如此,为何他们要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国王呢?

这是因为,清教徒的政治观念深受欧陆宗教改革,尤其是加尔文派的影响。加尔文宣扬神权政治,反对政治权威对教会事务的干预,追随加尔文的英国清教徒自然不会承认国王拥有对英国教会的至高统治权。否认国王对教会的至高权威,无疑就是否认英国国教政制的正当性。17世纪,当霍布斯面对饱受内战蹂躏的祖国,在《比希莫特》( Behemoth )中探索这场灾难的源头时,他将那些主张长老治教,抵制国王统治,甚至力倡国家和教会分离的清教徒视为引发内战的罪魁祸首。在霍布斯看来,内战的种子早在都铎王朝时期就已经埋下,只不过在伊丽莎白时代,女王的威严尚能遏制长老派的气焰。但是,一旦女王离世,他们便趁机壮大声势,与议会当中的反对派合流,向王权发起挑战。

16世纪的有识之士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吗?并非如此,本书作者胡克(Richard Hooker,1554—1600)就对清教徒政治观念的危险性洞若观火。胡克出生时,英国正处于玛丽一世的天主教复辟统治之下,但在胡克四岁的时候,玛丽驾崩了。继位的是另一位女王——玛丽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次年便颁布了新的《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划一法案》(Act of Uniformity)以及《公祷书》( Book of Common Prayer ),再次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重新巩固了国王在英国教会中的至尊地位,统一了国教的礼仪。它们和其他文件一起,史称“伊丽莎白决议”(Elizabethan Settlement)。

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前期,对英国王权的最大威胁主要来自国内外的天主教势力。但是,随着伊丽莎白挫败国内政敌的密谋,并在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来自天主教的威胁便基本解除了。从此以后,清教徒就成了英国国教政体的首要对手。这些加尔文的信奉者认为,尽管英国教会已经在制度层面脱离了和罗马教廷的联系,但是这样的改革仍不彻底,英国教会应当继续推进“改革”(reformation),恢复到《圣经》中记载的原始教会的洁净状态。

此时的胡克已经完成了牛津大学的学业,成为一名正式的国教会牧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他不但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清教运动,而且还与清教“长老派”中的领袖人物特拉弗斯(Walter Travers)进行过面对面的交锋论战。但是,作为一名神职人员,他关心的问题并不仅限于宗教领域。在他看来,清教徒鼓吹的教会改革实质上是对英国政制的彻底颠覆,因为这些“不从国教者”(dissenter)试图将教会从英格兰这个“政治体”(polity)当中分离出去,从而分裂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清教的意识形态塑造出了一种危险的“政治人”类型:他们既不服从尘世的合法权柄,也不尊重公共的法律,仅凭自己的私人意志,便要颠覆国家既有的政治秩序,将符合他们理想的制度强加到整个政治共同体之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偏执地相信自己 直接 获得了圣灵的特殊启示,对于他们而言,理性、传统以及 客观的 法律制度,都无法与他们 个人良心 的权威相提并论。

正是为了在清教徒的激进诉求面前捍卫英国政制的正当性,胡克才于1591年后开始动笔写作《论教会政治体的法则》( Of the Laws of Ecclesiastical Polity ,后文简称《法则》)。这部著作由八卷本和一篇“序言”组成,全书篇幅共1440页。 “序言”和前四卷于1593年出版,此后,胡克又在1597年出版了篇幅最长的第五卷。然而,最后三卷未及面世,胡克便染病去世了(1600年)。当讨论英国王权问题的第八卷付梓时,已经是1648年,在这卷为英国君主制辩护的作品面世之后的第二年,英国人就斩落了查理一世的头颅——无人可以设想,假如这八卷书都能在英国内战爆发前出版,将会如何影响英国的政局和历史的走向。

《法则》的根本意图在于维护英国的国教政制,但涉及的内容极为庞杂,后世不仅认为胡克的这部巨著包含了16世纪欧洲智识人对当时英国政体最为深刻的分析,也将它视为英国国教理论的奠基之作。西方学界对《法则》和胡克学说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相关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汉语学界尚未有《法则》的完整译本, 优质的二手文献也少之又少,这无疑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胡克的学说设置了障碍。

本书是《法则》的节译本,包括原书“序言”、第一卷和第八卷,是全书中对于了解胡克的政治思想而言最核心的部分。第二卷至第七卷未译出,除了因篇幅过大,更因为这六卷主要论述《圣经》解释学、教会教义以及制度和礼仪等问题,与都铎王朝的制度论证直接关系不大。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主旨,译者重新拟定了标题(每一卷的原标题附于注释之中)。原文自然段落过长,不便于阅读,我们重新划分了自然段,原自然段落用方括号标出,供读者查核原文。

原文的翻译以基布尔版《胡克著作集》 [1] (简称K版)为底本,同时参考了希尔主编的《福尔杰图书馆版胡克著作集》 [2] (简称F版)和麦格雷德主编的哈佛版《论教会政治体的法则》 [3] (简称M版)。译者在撰写译注时主要参考了上述三个版本中的编者笺注和其他相关历史文献,并根据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筛选、整合和增删,只为保留精华,使中国读者能够在译注的帮助下,更加顺利地阅读并理解这部写于四百多年前的思想文本。

后世学人或视胡克为中世纪自然法传统的继承者,或将其看作现代社会契约理论的先驱,又或者认为他是英国保守主义思想传统的奠基人。这些对于胡克的理解都没有错,但我们不应当忘记胡克写作《法则》的初衷,那就是抵抗激进的清教运动对英国政治秩序的破坏,守卫文明生活的价值。希望这部译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也能促使我们反思那深刻浸润了现代社会秩序的 清教精神


[1] John Keble ed., The Works of That Learned and Judicious Divine Mr. Richard Hooker ,rev. R.W. Church and F. Paget,7 th ed.,3 vols.,Oxford:Clarendon Press,1888.

[2] W. Speed Hill ed., The Folger Library Edition of The Works of Richard Hooker ,Vols. 1-5. 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Vols. 1-7. Binghamton,NY:Medieval & Renaissance Texts & Studies,1977-1998.

[3] A.S. McGrade ed., Of the Laws of Ecclesiastical Polity A Critical Edition with Modern Spell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d2e5PfOaz11BL++WOZ2vam11+VeUB5O6Nl2jNGMTE1mQcqdzxOFk1+aYvJgCLyz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