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源于清庙之守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墨家学派源于清庙之守,即掌管祭祀典礼的官员。班固说: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140]

所谓清庙,是指周代祭祀周文王或泛指祭祀有“清明之德者”的殿堂,清庙之守即掌管祭祀典礼的官员。 [141] 也就是说,墨家这个学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员。他们住在茅草盖顶、用木头做椽子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设立三老五更的席位以赡养老人和侍奉致仕的人,所以提倡兼爱;通过大射礼来为祭祀选拔人才,所以主张尚贤;祭祀祖宗、敬重祖先,所以尊天明鬼;顺应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命定论;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主张尚同。这些都是墨家思想的合理之处。但是,墨家思想如果被目光短浅的人所利用,则会只看到节俭,因而反对礼节;如果只注重推崇兼爱、平等,则将不能够辨别谁该亲近,谁该疏远。

这里,可以简单谈一下“射礼”对于选拔祭祀人才的作用。《礼记·射义》中说:

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射者各射己之鹄,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为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故圣王务焉。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而中多者得与于祭……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

古代天子在举行射礼的时候,用“射”来选拔贵族,上至诸侯、卿、大夫,下至士。只有射中的才得为诸侯,射不中的不得为诸侯;只有射中多的才得参与祭祀,射中少的不得参与祭祀。 [142]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 [143] 认为节用是墨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似乎也在暗示着墨家学说源于清庙之守。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说: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霍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144]

墨家也和儒家一样,崇尚尧舜之道,谈到他们的品德行为时说:“堂口三尺高,堂下土阶只有三层,用茅草搭盖屋顶且不加修剪,采木做椽子而不经刮削。用陶簋吃饭,用陶铏喝汤,吃的糯米粗饭和藜霍做的野菜羹。夏天穿葛布衣,冬天穿鹿皮裘。”墨家为死者送葬,只做一副仅三寸厚的桐木棺材,送葬者恸哭而不能尽诉其哀痛,教民丧礼,必须以此为万民的统一标准。假如普天之下的人按照这个办法去做的话,那尊卑贵贱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时代不同,时势变化,人们所做的事业不一定都一样,所以说墨家的学说“俭啬而难以遵从”。但是,墨家思想学说的要旨就是强本节用,这是能够让人人丰足、家家富裕的正确之道,这是墨家学说的长处,就是百家学说也是不能对之否定的。司马谈充分肯定了墨家节用、节葬、非乐、兼爱平等思想的合理性。

墨家学派是如何源于清庙之守的?《吕氏春秋》给出了具体的说法。《吕氏春秋·当染》篇说:“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鲁国国君派宰让去向周天子请教“郊庙之礼”,周天子即桓王派礼官史角去鲁国传授周礼,鲁国国君鲁惠王把史角留了下来,于是,史角的后代就居住在了鲁国,墨子就曾经向史角的后代学习过。所以,墨家学派的思想是墨子最初从史角后裔那里学来的,因为史角就是那个时代掌管宗庙祭祀的人,墨子从史角那里所学到的就是与宗庙祭祀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思想。

《吕氏春秋》的说法得到了近人江瑔的认可。他在《读子危言》中说:“墨家之学出于史佚、史角。史角无书,史佚有书二篇,《汉书·艺文志》列于墨家之首,且谓‘周臣,在成康时’。则由史佚历数百年而后至墨子。未有墨子之前,已有墨家之学。”孙诒让也赞同这一看法。他说:“《汉书·艺文志》墨家以尹佚二篇列首,是墨子之学出于史佚。史角疑即尹佚之后也。” [145] 史佚即尹佚,有著作二篇,史角是史佚的后裔,墨子就是从史角后代那里学习“郊庙之礼”的。所以,墨家的学说正源于史佚、史角等清庙之守的“郊庙之礼”。 f0oQF4N29OrgAG6lSd3xQdwMZMaVO9pOPPe2p9PdYlyVtmoB+c59vhAYOjo/Tx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