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与儒家有密切的联系,墨学与儒学有深厚的渊源。
《淮南子·主术训》中说:
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义从风而为之服役者不过数十人。使居天子之位,则天下遍为儒、墨矣。
孔子和墨子都修先圣之术,都讲仁义之道,表明儒家和墨家有相同的学术渊源。
孙诒让曾经指出,墨家和儒家在思想渊源上存在很大不同,他说:
六艺为儒家之学,非墨氏所治也。墨子之学盖长于《诗》《书》《春秋》,故本书引《诗》三百篇与孔子所删同,引《尚书》如《甘誓》《仲虺之诰》《说命》《大誓》《洪范》《吕刑》,亦与百篇之《书》同。 [146]
六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学的中心内容。比较初级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法)、数(数字计算);比较高级的六艺,包括诗(《诗经》)、书(《书经》)、礼、乐、易(《易经》)、《春秋》。墨子与孔子在六艺的修为上,确实如孙诒让所说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学习六艺之术也并非虚假。墨子平时在言谈或讲学的时候,经常引用《诗经》《书经》《礼》《乐》《易经》《春秋》等,说明他对六艺之术非常熟悉。
《韩非子·显学》篇说: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147]
孔子、墨子都自称所遵循的是尧舜之道,然而两者的取舍却完全不同,但都称自己所遵循的是真正的尧舜之道。尧舜不能复生,那该由谁来判定儒家与墨家哪个是诚实的呢?
《墨子·公孟》篇记载,有一次,墨子同儒家学派弟子程繁开展辩论。墨子在辩论的时候引用了孔子的话来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于是,程繁质问墨子说:“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意思是说,你墨子既然反对儒家,为何又称赞孔子的话呢?墨子回答说:
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 [148] 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墨子·公孟》)
墨子在此肯定了孔子思想学说中存在着“当而不可易”的客观真理部分,就像“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这些天经地义的道理一样,任谁也是无法否定的。所以,墨子也不时称引、转述孔子的话,用作论证的理由或根据。 [149] 这说明,墨子对儒家的思想学说是非常熟悉的。墨子经常和儒家弟子程子(程繁)、公孟子、巫马子等进行对话、辩论,对孔子和儒家学说中的错误开展批判和质疑,《墨子》书中的《非儒》《非乐》《非命》等篇,主要就是对儒家思想学说中所存在的消极方面和错误进行批判。
比如,《墨子·公孟》篇载,有一次,公孟子对墨子说:
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 [150] ,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
公孟子认为古代圣王安排位次,道德智慧最高的立为天子,其次的立为卿大夫,现在孔子博通《诗》《书》,明察于礼乐,对于万物有深入的认识,如果孔子生当圣明之时,岂不是可以让孔子做天子了吗?墨子回答说:
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今子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 [151] ,而以为富。
所谓智者,一定要上尊天事鬼,下爱人节用,必须都合乎这些要求才称得上是智者,现在说孔子博于《诗》《书》,明察礼乐,对万物有深入认识,就说他可以做天子,就相当于是数别人契锯上的刻数,就自以为是富裕了。在墨子看来,作为天子,必须能够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圣人。
《淮南子·要略训》中说: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 [152] ,厚葬靡财而贫民,久 [153] 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154]
墨子是在儒家思想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但是由于嫌儒家思想的礼仪过于烦琐,儒家的厚葬做法浪费财物又使得老百姓贫困,长时间的服丧伤害到老百姓的身体从而妨碍生产,因此决定反对周代的做法而拥护夏代的治理方法。墨子推崇传说中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和治水成功者大禹,称颂夏禹拿着土筐、木锨,疏通江河,治理洪水,奔波劳累得股上都没有肉了,腿上都没有毛了,为了天下劳动者的利益而不辞辛劳。
《庄子·天下》篇说:墨家学派的人物都是“以裘褐为衣,以跂 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他们穿着木麻鞋,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又说:“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墨家觉得如果不简朴、不劳苦就不能体现夏禹的精神,从而也就算不得是真正的墨者。《墨子·鲁问》篇记载,墨家弟子穿的都是“短褐之衣”,吃的均是“藜藿之羹”,即穿粗布短袄,吃粗劣淡饭,而且“朝得之,则夕弗得”,吃了这顿饭却不知道下顿饭在哪里。可以说,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总是言行一致,以身戴行,以实际的行动和行为践履着自己的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