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可以不听音乐,不看绘画,却不能不住房子

祝勇: 前几天从晚报上看了您过九十大寿的报道。

张开济: 我今年91了,老掉牙了。

祝勇: 您的牙还挺结实的。(笑)

张开济: 不行不行,还是你们厉害,你们正赶上好时候。

祝勇: (指着墙上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厉害,都是当今的著名老爷子——黄永玉、王世襄、杨振宁、丁聪,还有您。

张开济: (惊讶)你怎么都认识?

祝勇: 他们是大明星,我是追星族。

张开济: 他们都是大人物。

祝勇: 您也是大人物。

张开济: 我年纪大。

祝勇: 您很注意养生吗?

张开济: 我比较注意享受。我老伴说我糊涂,记性不好,我说我是老年痴呆症。她说我是弱智,我说不是弱智,是大智若愚。我的脑筋主要用在两个方面:认真工作、好好享受。干活要好好干,日子要好好过,要善待自己,理直气壮地享受。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过得好一点儿,比如建筑师就是让人住得舒适一些,工作本身就是为生活目的服务的。不要整天皱眉头、做检讨,该玩玩该乐乐,生活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矛盾的。

祝勇: 您的这套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可行不通,那个时候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张开济: 吃苦是没办法,吃苦的目的还是为了创造好生活,用现在话说,叫“提高生活质量”。中国古人对生活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敷衍,这一点能够从古代建筑——不说宫廷建筑,就说老百姓的民居中都能体现出来。

祝勇: 这张照片是在永玉先生的万荷堂拍的。在通州。

张开济: 对。永玉对我说,你是建筑师,来看看我自己造的房子。

祝勇: 我什么时候想到您的二公子张永和先生的“非常建筑工作室”去看一下。他给潘石屹造的“山语间”很有风格。听说他还在怀柔搞了一个“世界建筑师走廊”,叫“长城脚下的公社”。

张开济: 你可以去看看。不过他现在不在国内。美国一家大学的建筑学院由他主持,然后还要去欧洲参加一个展览,然后回国。北大成立了一个建筑研究所,也是他挂帅。

黄永玉、王世襄、张开济、杨振宁、丁聪相会于北京通州万荷堂

祝勇: 我注意到张永和先生的设计融合了许多乡土的元素,比如夯土墙、竹墙的运用,他是将现代意识和民间传统意识巧妙融合在一起了。

张开济: 土洋结合。

祝勇: 在西方后现代语境下成长起来的建筑设计师,能观照传统的因素、乡土民间的因素,十分令人惊喜。

张开济: 如果说我对他有什么帮助的话,最大的帮助就是叫他回来。美国的建筑师多、建筑事务所多,项目少,而目前中国正是经济增长最快的时候,项目多,设计师少,尤其是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更少,回来大有用武之地。我说他是“海归派”,我也是“海归派”。

祝勇: 如果我没有记错,您没有在国外搞过建筑。

张开济: 我是从上海归来,这么个“海归派”。

祝勇: 您从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在上海搞过建筑师事务所。

张开济: 在南京、上海都搞过。我1935年从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那时正是战乱时期,建筑系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我在南京、上海的建筑师事务所搞过一段时间,很艰难。炮火连天的,谁还造房子?只有达官贵人可能造一些房子。我给陈立夫、陈果夫设计过房子。

祝勇: “十年浩劫”中没有揪您给国民党反动派设计房子?

张开济: 我只是建筑师,又没有参加“CC派”。

祝勇: 抗战结束后,您曾想过出国?

张开济: 1949年以前,我有三个选择,一是去北京,二是去台湾,三是去美国。思之再三,我选择了去北京。这并不是因为我多么爱国才留下来的,这个我得说实话,我是出于专业方面的考虑。我想,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正是画最新最美图画的时候,建筑师大有用场,既可以施展才华,又能赚钱。我是想赚够了钱再去美国。谁曾想第二年,朝鲜战争打起来了,美国去不了了。

张开济先生与祝勇,约2002年

张开济: 一个人的成长,实在是才能和机遇结合的产物。我和贝聿铭见面的时候,贝聿铭叫我“大哥”,我说我岁数比你大,成就可并不大。中国的建筑师,特别是国内的建筑师,我相信有才华的人是有的,甚至有些人不逊于贝聿铭,但是一辈子窝在这个小圈子里,成不了大气候。

祝勇: 在现代中国,您算是第一代设计家了吧。

张开济: 说第一代第二代都可以。梁思成是第一代,但他更主要是个学者,主要从事建筑史研究,留下的建筑作品很少。能够留下作品的建筑师,大概是从我这一代开始。

祝勇: 中国有“建筑师”这个明确概念,大概也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张开济: 中国历史上没有“建筑师”这个概念。人们家里挂张画,可以说这个画是哪位大家画的,感到很神气,却从来没谁说过这房子是谁设计的。

祝勇: 甚至像故宫、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建筑和园林,想了解其设计者的情况都非轻而易举。我知道天安门观礼台的设计者是您,要了解天安门设计者的资料就难了。我查到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蒯祥。

张开济: 中国建筑师在历史上没有地位,不是归在艺术家一列,而是归在工匠一列,最多算是个能工巧匠。中国就是这个传统,与西方大不一样。在西方,ART(艺术)分为五类:建筑、雕塑、音乐、绘画、电影。电影排在最后,因为它诞生年代最晚。建筑排在第一,因为它重要。人可以不听音乐,不看绘画,却不能不住房子。

祝勇: 建筑师被赋予艺术家的地位是从您这一代开始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师的概念还有些混乱,建筑设计还更多地被归于工程技术一类,主要是在理工科考生中招生,而对建筑本身的人文性质和美学性质认识不够。陈志华教授说,他在清华讲建筑史、建筑美学这些课程,连建筑系学生都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听起来就有点吓人了。

张开济: 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美学修养是慢功夫,现在的年轻人都急着挣钱。建筑既要讲实用又要讲美观,片面强调哪一面都不对。 TF/1iIMfVsQqI22zC3Xxr7k0LwS9VFeoTMcZJQ31RiNKVFYOJR4ehgKkywk8Qn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