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6 感觉型

林黛玉的爱情是纯粹而彻底的,她从看见贾宝玉的第一眼起就爱上了他,从未思虑怀疑过,一生中没有一分钟摇摆。爱一个人,爱到了极处,便是无嗔、无怨、无悔。不像宝钗,是在入宫失败后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做贾家媳妇。

对林黛玉来说,爱便是爱,爱的是这个人,不是他的背景、他的前途,因此从未对贾宝玉有过任何要求或劝诫。只要他是他,她便希望与他永远厮守,两情相悦。她想的是“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生命的设置永远以贾宝玉为前提。

林黛玉不单是因为吃醋和伤心而流泪,更煎熬的是这个退让与思考的过程。她在爱情上,其实是相当的隐忍和明决,除了爱,什么也不想要。这样的决绝与大度,也只有极致的感觉型女人能够做得到。当然,在歌颂她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感觉型女人身上的弱点——她就像小学时班里最爱哭的女生,总用眼泪招怜悯,而次数多了,便成了挑战众人忍耐的底线,总是过犹不及让人惶恐。

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欢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不能容忍对人格和自尊心的丝毫亵渎,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也就是被世人所公认的那所谓的“小性儿”。同时,从侧面也反映出林黛玉的善良、纯洁、率直、热情大方、温柔体贴。由于自己的处境是寄人篱下,不是“正经主子”,因而显得更加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受损。所以,她时刻都像要射出来的箭一样,非常敏感,只要稍一触动,不管有意无意,就会强烈地颤动起来。尤其是与爱情和尊严有关的事情。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这些姐妹们喜欢薛宝钗的多于喜欢林黛玉的,每次史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至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情感层面,感觉型是值得被歌颂的,她们是当之无愧的情种。幸福的家庭和浪漫的感情是她们的人生追求。她们就像是经典电影里面的女性角色一样,可以为了爱情离家出走,茶饭不思,甚至是献出生命。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可能有的人会对她们的“疯狂”行为感到惊讶,并唏嘘她们的结局。那是因为感觉型的行为在大部分时候是依赖于情绪的。她们并不能理清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但她们依赖于她们的直觉来分析。这就像是当一个男人问她为何不喜欢他的时候,她们通常会告诉这个男人“没感觉而已”,而不是像理智型的女人一样能够明确地看到这个男人身上的缺点。“感觉”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我们找到了一些规律——如果你能够激发起感觉型女人的情绪波动,那么你就能吸引到她。她们更喜欢幽默风趣、长相出众、懂得浪漫的男人,当然还有更多。请不要心急,我们后面再谈。

每一个感觉型的女人心中都有着一幅画面:一对恩爱的夫妻甜蜜地生活在一起。这个画面是那么的强烈,以至于她忽略了是否能够实现。尽管现实生活总是告诉她应该务实一点,但感觉型的本质迫使她不断地去幻想这些,直到她彻底成功或是彻底失败的那一天。

感觉型的女人偏好将事实结合起来整体考虑,并且能够感觉到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但仅仅是感觉到,想要她们表达出来或许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除此之外,感觉型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她们的思维天马行空,这就能解释为何在艺术领域的大师们,如凡·高、李清照等人往往都带着强烈的感觉型特质了。与此同时,感觉型的女人对于能够表达深刻情感的事物会比较敏感,例如爱情电影和音乐。她们不需要这些艺术作品里有严谨的逻辑架构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她们往往只需要一个点,一个能够引起她们内心共鸣的点就足以让她们对这些作品抱有好感甚至痴迷。

由于她们的行为更加依赖于情绪,所以她们并不会有长远细致的规划。或许一个感觉型的女人会告诉你她今后的目标,但她很可能并不清楚应该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它。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感觉型的女人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态度。她们总是有很多想法,容易对常规和按部就班的东西失去兴趣,她们喜欢心血来潮,而且忍耐力较差。所以,感觉型的女人更乐于作为一个配角去辅助自己的男人。

作为人生导师的父母对感觉型的女人影响非常大。通常她们的家庭是和谐美满的,尽管不一定富裕,但却彼此恩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女人更愿意相信世间的美好,因为她曾经感受并且触摸到了。

2.6.1 受情绪和感觉支配

这是感觉型女人的核心特质。她们总是容易被伤感的诗句和悲剧结尾的电影所打动。在两性关系中,感觉型对于一切会激发她们情绪波动的事物几乎没有抵抗力。她们不需要男人有雄厚的财富基础或是崇高的社会地位,她们希望她们的男人是有情趣的,懂得如何讨她欢心的,或者是具备艺术气息的。她们不喜欢木讷死板的男人,而更喜欢幽默、有冒险精神以及长相帅气的男人。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容易激起她们情绪波动的特质。这也可以解释陆小曼为什么在被徐志摩抛弃之后依然心系于他,因为徐志摩几乎满足了感觉型女人对男人需求的一切特质。另外,婚姻也能够满足她们对浪漫的幻想。所以,感觉型的女人同样向往婚姻。

赤名莉香是《东京爱情故事》整部戏的灵魂,没有了莉香这个角色的成功塑造,《东京爱情故事》就不能成为一部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的日剧经典。一名很特别的女孩,对爱情的态度是这样的坦率,不管结果是如何的头破血流还是勇往直前。在爱情压力下,一味付出而受伤时却又不断用微笑来掩饰自己而维持最后一点尊严。在自私而虚伪的人群中,莉香就像是个小精灵,灿烂的笑容、直率的个性、出人意表的行为完全牵引著观众。她是情绪大于理智的女人,她的行为就像是情绪和心情的即时反应。还记得当莉香和完治闹别扭时,莉香说不想和完治这家伙在同一个空间呼吸着而赌气地停止呼吸的可爱动作;还有像小孩般的无惧地在繁忙的街上冲上马路为完治拦车的行为;在人来人往的人行道上大声地说“我爱你,丸子”。

2.6.2 喜欢甜言蜜语

并不是只有小女孩才吃这一套,而是所有感觉型的女人都吃这一套。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也能够通过甜言蜜语去获得一个女人的欢心,这与她们的年龄无关,而是与她们的类型有关。她们喜欢异性的夸奖和赞美。对于她们来说,保持每天对她说一句“我爱你”会比送她们一个LV包包来得更有效。同样地,当一个感觉型的女人需要表达她对一个男人的爱意之时,她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式。当然,并不是说一个男人连饭都吃不上还卖弄风雅就能赢得任何一个感觉型女人的欢心。前提是两个人必须拥有相近的价值地位。这也是本书的初衷——让每一个男人都懂得吸引力运作的原理。很多人都在用同一套方式去对待不同的女人,他们认为模仿成功者的行为就能够成功,这是典型的成功学逻辑。有时候模仿他人的行为未必会获得成功,只有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才能够获得成功。

2.6.3 极度喜欢恋人的陪伴

她们通常是黏人的那一种类型,如果一个感觉型的女人坠入了爱河,那么她会希望时时刻刻都能够和爱人在一起。爱人的陪伴是她们感到被爱的因素,同样地,她们也会希望能够经常陪伴在爱人身边。有一点必须解释一下:陪伴指的并不是两个人在同一空间里却做着不同的事情。比如男人在看球赛,而女人在玩手机。这并不能叫作陪伴,因为两个人的注意力分别在不同的事情上面。只有当双方的注意力都放在彼此身上的时候,才能够称为陪伴,例如两人互相拥抱着躺在床上聊各自的心事。感觉型的女人最容易抱怨男人太忙或者总是不陪她。因为陪伴是她们接受和付出爱的方式。如果男人长时间不在女人身边,那么她会感觉到寂寞、焦虑,甚至是背叛。如果她同时是一个投资型,那么她也许会生闷气或者是大发雷霆。如果她是测试型,那么除了生气之外,她还有可能通过和其他男人的约会来刺激刺激你。

2.6.4 特别依赖男人,缺乏独立能力

感觉型的择偶机制决定了她们更倾向于做一个小女人。如果一个感觉型正处于恋爱阶段,那么她们的喜怒哀乐很可能都来自于这个男人。因为她们是把爱情放在首位的一类,而理智型通常不会把爱情放在首要位置。感觉型的女人会经常做出“为爱痴狂”的举动。例如,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女人为了挽回自己的男友,以跳楼相逼,或是以自残示威。当然,我们也确实看过许多悲剧,基本上每一所大学里面都出现过女大学生为情自杀的案例。她们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情绪支配着她们的行为,当情绪的力量过分强大时,往往就会发生悲剧。当然,性格是公平的,感觉型的女人要求她的男人无条件地对她好,给予她陪伴与关怀,但她们并不会要求她的男人一定要富有。

2.6.5 缺乏主见

这项特质必须辩证地来看。如果在一个女性群体中有理智型存在,那么这个理智型女人将很可能成为团体领袖,而感觉型的女人会跟随这个理智型的领袖。这体现在一些重大决定上面,比如该选择哪条路下山或是制订三天两夜的行程单。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特质,如果一个感觉型女人身边有关系很好的理智型闺蜜,那么她会经常地就重大问题询问闺蜜的意见。在两性关系里面,感觉型的女人同样更习惯听从男人的意见。她们不需要作为中心带来的成就感,相反地,感觉型的女人觉得被其他人带领是件好事,她们可以更轻松、更专注地去享受她们需要的东西。 S5fYY6I2xT/1q7M4XqWHQ4JenkKPAiCQxVDOHNvvq6lT8Dhjiy2Erbdxc05SIEJ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