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婴儿时期的小孩,也会有心理问题吗?

【心事问答】

Q:

婴儿时期的小孩,也会有心理问题吗?

A:

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家长们一定要对此足够重视。

【案例】

前不久,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出生仅49天的婴儿涛涛来到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原因是孩子涛涛被喂饱之后总是哭闹不止,父母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束手无策,于是向医生咨询。结果医生的诊断使这对夫妻大吃一惊:孩子涛涛已经患有心理疾病。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心理疾病呢,肯定很多爸爸妈妈都对此疑惑不解。心理疾病不是大人才有的吗?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和心理疾病沾上边呢?

其实婴儿也可能有心理疾病,许多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都源于婴儿时期就已经埋下的“种子”。那么,涛涛的心理疾病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位年轻的母亲为了在生育后尽快恢复体型,在涛涛未满月时就为他找了小保姆来照料其生活起居,自己则什么都不管,专心减肥,连孩子晚上睡觉也是跟着小保姆,而父亲又忙于工作,更没有时间陪孩子。由于孩子得不到母爱,初始的情感交流非常匮乏,也基本没有依偎在父母怀中的乐趣,所以才以哭闹的方式来“抗议”。

【专家分析】

如果父母无视婴儿的需要,很有可能使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当今社会,由于父母无视孩子需求以及教育不当等原因从而引发学龄前儿童心理疾病的案例不断增多。许多案例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早在婴儿阶段就已经埋下隐患。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1.5%上升至2005年的6%。由此不难看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发展趋势相当严峻,而这都源自于孩子在婴儿时期所接受的父母教育。儿童心理专家杜亚松曾说:“临床中儿童心理厌食症、挑食症很多,而‘罪魁祸首’就是父母。例如:为了减肥而节食的母亲常常成为孩子的‘榜样’,儿童就很容易产生厌食情绪;再如经常带儿童吃油炸类的食物,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儿童心理性挑食。”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提醒年轻的父母,在孩子的婴儿时期,就要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孩子的心理疾患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的话,就可能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有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因此,父母在关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努力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父母的爱和耐心来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家庭缺陷对婴儿的心理有很多负面的影响。父母不要以为婴儿年龄小,什么都不懂。有研究发现,感情不和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婴儿会显得比较忧郁,这说明刚出生的婴儿虽然不明白父母间的明确关系,但是他们却能感受到周围发生的微妙变化。父母的争吵会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婴儿虽并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吵架,也不明白父母吵的内容是什么,但他们却能从中学会憎恶和仇视。他们的神情之所以会显得忧郁,是由于这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交流和暗示,它既包括人的表情、态度,也包括说话的语气、语调的高低,等等。婴儿还不会说话,所以只能以眼神和动作来表达心里的感受。这种信息虽不是语言,却和语言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许多道理他们都不明白,但是他们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因此可以说,非语言信息与语言信息同等重要,对婴幼儿来说,非语言信息甚至更加重要,因为他们可能会从中耳濡目染到很多东西。如果家庭中父母经常发火,不给孩子好脸色,则很容易使孩子变得懦弱胆小。同样地,常对宝宝微笑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自信开朗的宝宝。

【给家长的建议】

婴儿时期的小孩也可能有心理问题,父母在关注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互动,例如和孩子做游戏、给孩子讲故事,等等。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尽可能多地使孩子依偎在父母怀里,让孩子明白身边有爸爸妈妈关心并照顾着自己。毕竟对于孩子来说,外人的照料总是比不上亲生父母的关注,得不到亲生父母关注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另外,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这种行为有可能将负面的情绪传染给孩子,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欢快、幸福的生活氛围,父母要尽力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除此之外,父母若是发现孩子的情绪有比较严重的波动和起伏,要及早请教医生。 9ofTIRms8+pGeIlRxLAJ0sP7VLPl9cZQXs3JRaXyQqsQONDcGnCPCOYFJpOxmwd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