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的一个烟花三月,正是江南好时节,心情舒畅的大诗人李白沿长江而下,乘风破浪进入江苏地界,来到了今天的省会南京。那时候的南京,正式的名字有些说不清楚,一会儿叫升州,一会儿又改名为江宁郡。到了文人骚客笔下,最常见的,更喜欢写成大家熟知的金陵。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以诗会友,与前来相送的金陵子弟,一起开怀畅饮。临告别之际,难免依依不舍,望着滚滚而去的大江,诗兴大发,不禁脱口吟道: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对于诗仙李白的感慨,没人能回答清楚。世上许多提问本来不需要答案,逝者如斯夫,通过奔腾东流的长江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当时深厚而又无形的惜别,感受到这个城市中浓浓的文学气氛。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浮云游子之意,落日故人之情。李白对金陵的好感,显然是异乎寻常,有着很强烈的怀旧情绪,对六朝人物充满了留恋。
有人根据对《全唐诗》的粗略检索,发现李白写的与金陵有关的诗篇,竟然多达25首,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大家都知道李白不是个好政客,一辈子想当官,政坛上的遭遇十分失败和狼狈。他总是去巴结那些他不该阿谀奉承的官员,作为一名出色的诗人,李白的谋略绝对天真,对东南这片神奇土地的主观判断,过于浪漫和不切实际。他的一个很不现实的政治理想,便是要让处于动荡不安中的唐王朝“避地东吴”,迁都金陵,建立偏安的“东唐”或“南唐”。
当然,不只是李白有这样的想法,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解释,安史之乱动摇了盛唐的根基,当时“黄河流域的地主阶级”,唐朝的有钱人,都有南奔吴越的念头。经历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大唐帝国,如果真像李白希望的那样,在洋溢着失败的气氛中,在一群书呆子的鼓噪下,冒昧迁都江苏的南京,东去长安万里余,其前景会是如何的不堪,实在无法想象。
好在历史从来不相信虚幻,只在乎证据确凿,在李白身后的两百年,南唐李后主“仓皇辞庙”,在金陵成了亡国皇帝,终于用活生生的例子,给李白送去一个迟到的答复。1300年过后的今天,重温那一段早已逝去的历史,穿越漫长的时间隧道,别开蹊径,赶一回时髦,进行一场“开心辞典”似的测试,在观众的注视下,来一次“无厘头”的即兴问答,让喜欢六朝繁华的李白,描述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江苏,他的表情一定非常茫然和困惑。
我们都知道这位大诗人知识非常渊博,中外文俱佳,上能知天文,下又熟悉地理,可是他听到江苏这个词语的时候,很可能会目瞪口呆。这是一道他无法回答的问题,李白生前不仅没听说过大家耳熟能详的江苏,也没听说过南京,没听说过镇江,没听说过淮安,更没听说过连云港,所有这些我们今天常常可以见到的江苏城市地名,对唐朝的李白来说,都是一些陌生词语,都是后来生生地造出来的。
李白的足迹曾经遍布江苏这块神奇的土地,他是位喜欢周游天下的艺术家,一身去国六千里,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见闻多,知识广,趣味浓厚,但是面对江苏这道竞赛题目,只能是一筹莫展,他肯定没办法提供正确答案。即使是想象无比丰富的大诗人,也无法预测在未来的中国版图上,会出现江苏这么一个省级行政区域。
李白不可能想象到,原本只是一些在中国大历史上政治不太相干的板块,经济完全不同的地区,会因为明清两位大手笔的皇帝的文经武纬,因为明朝的朱元璋,因为清朝的爱新觉罗·弘历,因为他们非常个人的神圣意志,就仿佛几块不同色彩的面团一样,最后被十分神奇地揉和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