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下,赵刻本脱“炙”字,今据成本及《千金翼》补。

《张氏医通》云: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

喻昌《伤寒尚论篇》云:移此治泄后腹胀,果验。

《方极》云: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胸腹满而呕者。

《类聚方广义》云:治霍乱吐泻之后,腹犹满痛,有呕气者。所谓腹满者,非实满也。

《用方经权》云:治平生敦阜之症,或噫气,或吞酸,心下坚满而膨胀者。

渊雷案:敦阜之症,谓脾胃病也。噫气吞酸,心下坚满膨胀,皆慢性胃炎及胃扩张之证。

《证治大还》云:孙召治一女子,心腹胀满,色不变。经曰:三焦胀者,气满皮肤,硁硁然石坚。遂以仲景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下保和丸,渐愈。

《张氏医通》云:石顽治总戎陈孟庸,泻利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之则濡,气口大三倍于人迎,此湿热伤脾胃之气也,与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泻利未已,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二剂。泻利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二剂而安。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若下”下,《玉函》有“若发汗”三字。《脉经》《千金翼》并云,伤寒发汗吐下后。

尤怡《伤寒贯珠集》云:此伤寒邪解而饮发之证,饮停于中则满,逆于上,则气冲而头眩,入于经,则身振振而动摇(案:振摇因阳虚非因饮入于经)。《金匮》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其脉沉紧。又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云:其人振振身 剧,必有伏饮,是也。发汗则动经者,无邪可发,而反动其经气,故与茯苓白术,以蠲饮气,桂枝甘草,以生阳气。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也。

丹波氏云:逆满者,上虚而气逆不降,以为中满。气上冲胸者,时时气撞抢于胸胁间也。二证递别。

元坚云:此条止脉沉紧,即此汤所主,是若吐若下,胃虚饮动致之。倘更发汗,伤其表阳,则变为动经,而身振振摇,是与身动振振欲擗地(八十五条真武汤证)相同,即真武所主也。盖此当为两截看,稍与倒装法类似。其方专取利水以健胃。与甘枣汤有小异。甘枣汤,其病轻,而饮停下焦者也。术甘汤,其病重,而饮停中焦者也。

渊雷案:尤氏及二丹波之说并是也。尤所谓饮,其病非一。于此指慢性胃炎之蓄水,由所饮汤水之不下降,与胃壁所泌之过量黏液,相合而成,故《金匮》以本方治痰饮。彼自然而发,此因新病乍愈,正虚而发,其病证药法则一也。心下指胃,胃有蓄水,故自觉满闷,按之亦能得其满状。胃肠本以下降为职,不下降而停蓄若上泛,皆为逆,故曰逆满。气上冲胸,即蓄水上泛所致。胃病易发脑证,起动则蓄水震荡,故头眩。沉紧与弦,则水饮之常脉也。四句为苓桂术甘本证,下二句为误治之变,属真武汤证,乃插入之笔也。水饮属寒,本宜温药和之(语出《金匮》),若更发汗,则益虚其阳,而头眩者变为振摇,头重脚轻,欲仆地也。动经字,论中他无所见,疑出后人沾注,解之者以为伤动经脉云。 zyqUcH7cghevRjlH2E4SubcU9AgumR/9jbCmtxU/kxAsINjTWJ3svlJB893hlpF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