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外台秘要》云:深师干姜丸(即本方以苦酒丸如梧子),疗伤寒病畹不止,兼主天行。《肘后》同。

《和剂局方》云:姜附汤(即本方),治暴中风冷,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一切虚寒,并皆治之。

《三因方》云:干姜附子汤,治中寒猝然晕倒,或吐逆涎沫,状如暗风,手脚挛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复燥热。

《易简方》云:姜附汤,治阴证伤寒,大便自利而发热者,尤宜服之。渊雷案:姜附证之自利,必系清淡如米泔,不甚臭秽者。发热则非姜附主证,或虽热而不高,或真寒假热耳。

《名医方考》云:附子散(即本方为散),治寒痰反胃者。

《痘证宝筏》云:朱子姜附汤,治痘出传风,眼直斜视,牙关紧闭,不可用驱风药,应服此解之。

《方极》云:干姜附子汤,治下利烦躁而厥者。

《方机》云:治烦躁不得眠,脉沉微者。

雉间焕云:干姜附子汤,治下利干呕者。又云:当有下利烦躁恶寒证。又云:此方,昼日烦躁,夜则安眠者,实能治之,大奇也。

《类聚方广义》云:干姜附子汤者,因汗下误施,致变此证,与甘草干姜汤之烦躁略似。然彼因误治,病势激动而致急迫,此则为误治而病加重,又无急迫之证,唯精气脱甚。是以此用附子,彼用甘草也。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玉函》《脉经》《千金翼》,并无“各一两”及“三两新加”七字,是。

《金鉴》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浮紧,或浮数,乃发汗未彻,表邪未尽也,仍当汗之,宜桂枝汤。今发汗后,身虽疼痛,脉见沉迟,是营卫虚寒,故宜桂枝新加汤,以温补其营卫也。

山田氏云:发汗后,诸证皆去,但身痛未除者,是余邪未尽之候,其脉沉迟者,过汗亡津液也,故与桂枝以解未尽之邪,增芍药生姜,加人参,以补其津液。其不用附子者,以未至筋惕肉 汗出恶风之剧也。

张氏《集注》云:曰新加汤者,谓集用上古诸方,治疗表里之证,述而不作,如此汤方,则其新加者也,亦仲祖自谦之意。

渊雷案:身疼痛,脉沉迟,颇似少阴证,少阴非新加汤所能治,即药以测证,知此条乃太阳伤寒发汗太峻,病未解而津已伤也。伤寒本有身疼证,今因大汗伤津,血中液少,血管不得不收缩,以维持血压,于是肌肉不得营养而拘挛,故疼痛益甚。血液少而血管缩,循环系统之机能衰减,故脉沉迟。加芍药者,弛放血管,疏津液之流委也。加生姜人参者,兴奋胃机能,浚津液之源泉也。用桂枝汤者,治其未解之太阳,即五十八条更发汗宜桂枝汤之义也。不用附子者,津伤而阳不亡也。 eNQCZ5LWuhrHRO6vWc8ZJ6MsS48oSpsi3Dbkkr6GYqLah41OCY4EpZyErprbVA8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