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陈柏楠治疗周围血管疑难疾病的心得与体会

一、陈柏楠教授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经验

变应性血管炎又称过敏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任何器官与大小血管均可受累,其皮肤损害好发于下肢小腿和足踝部,皮损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自觉瘙痒或烧灼感,少数有疼痛感,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往往伴有发热、关节疼痛、全身不适,严重时还可导致内脏损害而造成多系统病变。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可反复发作。其组织病理学以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为主。陈柏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变应性血管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对该病提出分期辨证论治的观点,在运用中药治疗血管炎方面颇具特色,疗效显著。

(一)重视病机,分期辨证

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全身各脏器、大中小血管会受累,且容易复发。究其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素体阳热偏盛,外受风寒、湿热之邪,或内蕴湿热,以致蕴热成毒,搏灼营血,络脉受损,气滞血瘀而发病。患病后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热毒壅盛,邪伏血分,脉络瘀滞。陈柏楠教授认为血管炎治疗宜分期辨证,按疾病发展的病理过程分为三期。

1.急性期

急性期为疾病早期或复发活动期,临床症状因其受累组织脏器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血管炎变症候群如红斑、紫癜、丘疹、瘀斑、水疱、溃破糜烂等皮损呈急性进行性加重,甚至发生出血性水疱或坏死性皮炎,多见低热、无力、肌肉关节疼痛,或病变血管疼痛,或皮损、结节红热肿痛,或溃疡坏死。实验室检查可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值升高,严重者可有贫血。此期病机是邪为患,营卫失和,以邪实为主。

2.迁延期

迁延期即慢性期,病理变化呈慢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血瘀和瘀热征象,血管炎变症候群趋向好转缓解。红斑、紫癜、丘疹、瘀斑、结节等未见新发,水疱、血疱逐渐吸收,渗液减少,皮损硬结暗红压痛,溃破创面组织色暗不鲜或结痴,溃疡、坏死局限稳定,周围组织硬肿。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舌质暗红,有瘀斑。此期病机是邪伏血分,脉络瘀滞,正气虚损,虚实夹杂。

3.稳定期

稳定期亦即缓解恢复期,此期病变活动相对稳定,血沉、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血管炎病变症候群大部分消退,病变处遗留结节、瘀斑或皮肤色素沉着,或仅遗留症状而无明显体征。可见倦怠乏力、自汗或盗汗、形体消瘦等全身症状。此期病机是毒邪清退,正气亏损,脉络瘀结,以正虚为主。

审视病机当辨明邪正虚实,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期辨证应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既重视临床证候,也要参考化验检查结果,以便全面掌握病变程度和病情变化。

(二)病证结合,分期治疗

血管炎种类样,全身各脏器及大中小血管均可累及,临证时须先明确诊断,分清病期,区别病位,辨别证候,然后审明病因病机,病证结合进行辨证论治。

1.急性期为热毒之邪郁于血分,致脉络损伤。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法。中药以板蓝根、忍冬藤、连翘、公英、玄参等清解热毒,配合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凉血活血,当归、川芍活血祛瘀。强调以祛邪解毒为要,重在抑制血管炎症,控制病情发展。

2.迁延期为热毒渐退,邪伏血分,瘀血阻络。治以解毒活血、祛瘀通络为法。在应用解毒活血药物的基础上,重用桑枝、鸡血藤、牛膝、当归等加强活血通络之效,以促进炎症消退稳定病情,改善组织瘀血状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稳定期为邪退正亏,气虚血滞,脉络瘀结。治以益气活血、化瘀散结为主要治法。瘀结者加夏枯草、皂角刺、穿山甲、连翘等以活血散结,气虚型者重用黄芪、白术、桑寄生以益气扶正固本。此期重在改善血液流变性质,促进侧支血管建立,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消除瘀斑、结节,预防病情复发。

(三)注重整体,药随证变

在本病的病变过程中,以热毒壅盛为主但并非单纯热毒一证,往往兼夹湿阻热郁之候,陈柏楠教授习用祛风湿药如羌活、独活、威灵仙、苍术、秦艽等。药理研究证明,威灵仙水煎剂具有抑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独活则能对疼痛反应有明显的抑制用,并显著抑制二硝基氯苯引起的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在治疗全过程应用大量黄芪,急性期黄芪与大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药配用,以防伤正;迁延期瘀血阻络,重用黄芪补气以行血,取其力专性走,“气行则血行”;稳定期久病失养,正气耗伤,重用黄芪以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取其温经行滞散瘀之功。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它不仅可使机体从免疫功能低下的状况中恢复,而且可使处于免疫亢进状态的机体恢复正常,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病变累及肺部,临床见咳嗽、咯痰、胸闷、憋气等症状治疗时适当加入法半夏、桑白皮、瓜蒌、苏子、桔梗等药物,以宣肺化痰止咳。

二、陈柏楠教授治疗臁疮经验

臁疮,相当于西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以足靴区湿烂瘙痒为特征,多由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引发,常见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该病因其经久难愈、反复发作,严重者可烂至胫骨,引起骨髓炎,少数患者多年不愈,可发生癌变。陈柏楠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博学善思,学验俱丰,对周围血管疾病有其独到的认识和诊治经验,现将其对臁疮的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一)虚瘀为患,蕴久生毒

现代医家将臁疮的病因归纳为“虚、瘀、湿”,陈柏楠教授认为,臁疮发病不外乎虚、瘀为患。《灵枢·天年》载“血气虚,脉不通”,《临证指南医案》记载“血虚络涩”,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所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滞而瘀”。患者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久劳久病耗伤气血,气为血之帅,气虚行血无力,日久致瘀;血虚津少,脉道不充,虽有气之推动,然行而缓迟,以致滞而为瘀。另一方面,瘀阻日久,又因瘀致虚,脉络瘀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司,气血输布不利,肌肤失养发为本病,正如《血证论》言“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

此外,陈柏楠教授指出,臁疮之瘀不仅仅为血瘀,还包括湿蕴、热结。血瘀则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聚于腠理而为湿邪,血瘀、湿蕴日久发热,湿热蕴结又阻碍气机,加重血瘀,久之三者胶结为患,于局部聚而成毒,谓之瘀毒。邪盛或邪郁日久均可化毒,如唐·王冰注《素问·五常政大论》时论“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谓“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瘀毒的临床表现为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晦暗不鲜,大量黄白色腐苔,触痛明显,疮周皮肤紫暗、厚韧,触之如皮革。

(二)病证结合,审证求因

病证结合,是指西医学的“病”与中医学的“证”相结合,陈柏楠教授认为,在西医学环境下,临证治疗应以病为纲,先辨病,后辨证,证是对中医四诊信息和西医学的化验、检查汇总后得出的综合判断。辨明疾病,病证合参,洞悉发病原因,准确掌握疾病的证候、判断转归,如臁疮者可见于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治疗过程中若不积极处理髂静脉受压,缓解足靴区的静脉高压,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陈柏楠教授在辨证时还十分重视审证求因,辨明病机,强调要明确正邪、气血盛衰的变化。病机理论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辨证论治被认为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陈柏楠教授在辨证过程中重视通过分析疾病病因、性质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辨明当下的“证”,并梳理病机的来龙去脉,以此为依据判断气血虚实,预测病势发展,从而在施治时思路清晰、有的放矢,做到既病防变。

(三)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

整体辨证思想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明·申斗桓《外科启玄·明痈疽疔疖瘤疮疡痘疹结核不同论》提出:“凡疮虽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所生,各形不同者,因逆之微甚、邪之轻重可知也。”局部辨证则可通过围绕病变部位进行辨证,为中医外科疾病论治的特色。外科疾病多局部症状表现突出,可通过局部的肿、疡、脓、痛、麻等判断病变的寒热虚实、气血盛衰,再结合整体辨证,辨别患者的脏腑盛衰、卫气营血变化,才能全面厘清其病机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陈柏楠教授认为血瘀贯穿臁疮始终,湿、热、虚三个证候要素常同时存在,而各有侧重,临证时要仔细把握疮面的局部症状,辨明疾病证候,再结合整体辨证确定脏腑盛衰、虚实之源。治疗用药力戒呆补峻攻,常以活血化瘀为主,根据辨证选择清利湿热、补气行气、健脾利湿等法,常用当归、牡丹皮、赤芍活血化瘀,配伍常选用泽兰、川芎、生地黄、黄芩、黄柏、薏苡仁、黄芪、桑寄生等。若瘀毒较重,则用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陈柏楠教授尤其擅长一药多用以补虚,如黄芪作为补气药,用其补气升阳之效,并兼以利水消肿、养血行滞、敛疮生肌;桑寄生可补肝肾气血、利筋脉骨节、祛湿定痛,对于久病下肢痿废、气虚亏虚、血瘀湿重尤为适用。《本经逢原》云:“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陈柏楠教授善用桑寄生,认为该药扶正祛邪,补而不滞,以免“邪气不去而补之,是关门逐贼,瘀血未除而补之,是助贼为殃”。

(四)辨证外治

《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臁疮的中医外治手段丰富,陈柏楠教授在临证中注重辨证外治,根据病情选用不同外用药和外治方法。

1.外敷疗法

对于病灶面积较大且渗液不多的疮面常选用油膏,对胬肉增生、肉芽老化的疮面选用去腐类掺药,疾病后期肉芽不鲜者多采用生肌类掺药,对疮周多采用酊剂、水溶剂。如溃疡伴脓性分泌物、局部红肿疼痛者,外敷大黄膏,或大黄油纱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若渗液量多时可用黄柏散、青黛散;若脓腐组织较多,可在熏洗后应用祛腐生肌散;疮面分泌物较少的,可用生肌珍珠散、鹿茸生肌散,或外敷玉红油纱;经久不愈,肉芽不鲜者,外敷生肌膏、长皮膏;疼痛较重,腐肉顽固者,可用全蝎膏。疮周红肿疼痛者,可外涂马黄酊;疮周皮肤厚韧、紫暗者可外涂肝素钠软膏、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2.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包括熏法、淋洗、浸洗。不同方法各有其适应证,通过熏洗可以清洁疮面、洗涤脓腐组织,并通过温热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如溃疡脓性分泌物较多或局部红肿疼痛者,可用公英解毒洗剂以清热解毒,大量渗液者可外加硝矾洗药以收湿敛疮;分泌物较少、疮面干净者可用溃疡洗药;肉芽不鲜、色暗,渗液较少可用活血止痛洗剂。陈柏楠教授认为,选择熏洗疗法前可用局部湿敷观察疗效,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3.缠缚疗法

缠敷疗法即外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患肢弹力绷带缠缚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缓解下肢静脉高压,消除组织水肿,溃疡者配合缠缚法可加速疮面愈合。陈柏楠教授认为缠缚疗法需重视治疗时机,患者应当晨起时即缠缚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联合熏洗疗法时当先熏洗后缠缚,熏洗后局部血管扩张,组织代谢加快,再行缠缚治疗会取得更佳疗效。 Uk5WRA4Yh4CUDH3plxXt8k3eoHdCRajX/KAWKkK5P7STBs+udw9rPNsmeB451x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