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单元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指运用八纲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浅深、疾病性质寒热、邪正斗争盛衰和病证类别阴阳的方法。

一、表里

(一)表里基本证

1.表证 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2.里证 是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以脏腑受损或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 范围极为广泛,其表现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3.半表半里证 是指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以寒热往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二)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1.寒热特点 表证——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里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

2.兼症表现 表证——头身疼痛、鼻塞、喷嚏等为常见症,脏腑症状表现不明显;里证——以脏腑症状,如心悸、咳喘、腹痛、呕吐等表现为主症;半表半里证——有胸胁苦满等独特表现。

3.舌脉变化 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舌象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表证——浮脉;里证——沉脉或其他脉象;半表半里证——弦脉。

二、寒热

(一)寒热基本证

1.寒证 是指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人体的功能活动衰减所导致的以寒象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证。

临床表现: 各类寒证其证候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蜷卧,面色㿠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润,脉迟或紧等。

2.热证 是指感受火热之邪,或阴虚阳亢,人体的功能活动亢进所导致的以热象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热证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证。

临床表现: 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二)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三)寒热证之间的相互关系

1.寒热转化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寒证可以转化为热证,热证也可以转化为寒证。

(1)寒证化热:是指先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者。多由治疗不当,过用温燥之品;或失治寒邪未能及时温散,而体内的阳气偏盛,寒邪从阳化热所致。

(2)热证转寒:是指先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者。多由失治、误治,损伤阳气;或因邪气极盛,耗伤正气,正不胜邪,功能衰退,阳气耗散所致,故而转为虚寒证,甚至出现亡阳。

寒证与热证互相转化,其关键在于人体阳气的盛衰。一般而言,寒证转化为热证,说明机体正气强盛,阳气较旺盛,邪气易从阳化热;热证转为寒证,说明正不胜邪,阳气耗伤。

2.寒热错杂 是指疾病某一阶段寒证与热证并存所表现的证候。寒热错杂主要有上寒下热、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之不同。

(1)上热下寒:是指患者在某一阶段,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由阳盛于上,阴盛于下所致。如胸中烦热,频欲呕吐,口苦口干,腹痛喜暖,大便溏泄,夜尿清长等。

(2)上寒下热:是指患者在某一阶段,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由阴盛于上,阳盛于下所致。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等。

寒热错杂的辨证重在分清寒热孰多孰少。寒多热少者,寒为主,重在治寒,兼顾热证。热多寒少者,热为主,重在治热,兼顾寒证。

3.寒热真假 是指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阶段,有时会出现某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如“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1)真寒假热:是指疾病本质为寒证,却见某些假热表现的危重证候。症见四肢厥冷、胸腹欠温、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寒象的同时,或有身热但反欲盖衣被;或面赤却两颧泛红如妆,时隐时现,游移不定;或口渴,但不欲饮,或不多饮或喜热饮;或自感烦热,而胸腹必无灼热,下肢必厥冷;或咽喉痛,但不红肿;或脉大,但按之必无力等。

(2)真热假寒:是指疾病本质为热证,却见某些假寒表现的危重证候。症见高热恶热不恶寒、胸腹灼热、烦渴饮冷、口鼻气热、咽干口臭,甚则神昏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有力等一派热象的同时,又出现四肢厥冷,但却不恶寒,反恶热,且胸腹必灼热;或脉沉迟,但重按必有力等假寒之象。

三、虚实

(一)虚实基本证

1.虚证 是指正气不足所表现的一类证候。虚证人体正气虚弱明显,而邪气并不亢盛。临床表现以不足、衰退、不固为基本特点,多见于慢性疾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较长。

2.实证 是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一类证候。实证虽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虚。临床表现以有余、亢盛、停聚为基本特征。

(二)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三)虚实证之间的相互关系

1.虚实转化

(1)实证转虚:是指先有实证,后出现虚证,而实证随之消失者。多因邪气久留,或失治、误治,损伤人体正气而转为虚证。

(2)虚证转实:可见于虚证患者。由于积极的治疗、休养、锻炼等,使正气来复,体质增强,虚证已消失,再次感受邪气而发病,表现为实证。而临床上更多见的是因虚致实,即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导致痰、湿、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体内。因虚致实不能理解为虚证转化为实证,实际上是由虚证转化为虚实夹杂证,或本虚标实证。

2.虚实夹杂

(1)实中夹虚:该类证候的基本特点是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常见于实证过程中邪气特盛,正气受损较轻的患者;也可见于体质较弱而新感外邪的患者。

(2)虚中夹实:该类证候的基本特点是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常见于邪实深重,迁延日久,正气大伤,余邪未尽的患者;也可见于素体大虚,复感较轻邪气的患者。

3.虚实并重 该类证候的基本特点是正虚和邪实均明显,病情较重。常见于原为严重的实证,迁延日久,正气大伤而邪气未减者;也可见于素体正气甚弱,又感受较重邪气的患者。

4.虚实真假 是指虚证或实证发展到复杂或严重的阶段,有时会出现某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即所谓“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1)真虚假实:是指本为虚证却见某些盛实假象的复杂证候。

临床表现: 既有胸腹部柔软而喜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等真虚症状,又见腹胀满、气喘、脉弦等假实表现。患者虽腹胀满,却时有减轻,按之痛减,按之柔软;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脉虽弦却重按无力。

(2)真实假虚:是指本为实证却见某些虚羸假象的复杂证候。

临床表现: 既有声高气粗、胸腹硬满或疼痛拒按、二便不利、脉有力等真实的表现,又有神情默默、倦怠懒言、泄泻体瘦、脉象沉细等假虚之征。虽神情默默、懒言,但语声高亢有力、呼吸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虽泻下稀水黑便,泻后反觉腹部爽快;脉沉细,但按之有力。

四、阴阳

(一)阴阳是辨证的总纲

1.阴证 是指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临床表现: 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身重蜷卧,倦怠乏力,面色暗淡,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或细或微弱。

2.阳证 是指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壮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面色红,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大便秘结奇臭,小便短赤,舌红绛有芒刺,苔黄黑,脉象浮数、洪大、滑实。

(二)阴阳辨证的特定内容

1.阴虚证 是指阴液亏虚,不能制阳所致的虚热证候,又称虚热证。

临床表现: 咽干口燥,形体消瘦,潮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2.阳虚证 是指阳气虚衰,不能制阴所致的虚寒证候,又称虚寒证。

临床表现: 畏寒肢冷,面色㿠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3.亡阴证 是指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 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热肢温,烦躁或昏愦,呼吸急促,面赤唇焦,口渴欲饮,目眶凹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舌红而干瘦,脉细数疾。

4.亡阳证 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 冷汗淋漓,汗质清稀而味淡,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肌肤不温,四肢厥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呼吸微弱,舌质淡润,脉微欲绝。 QFE46pEp8rnLWo4A++970eFle1G8HQK79/B7UBasBDmrnhK0VDSG3bqnp7r+CE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