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气血津液病证辨证施护

气血津液病证辨证施护是运用中医学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特点,从而辨别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制定相应的护理原则与措施。气血津液各证型的证候表现和证候分析见第二章。

一、气病辨证施护

气病辨证施护是根据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辨别疾病的病理本质,从而确定相应的护治法则和措施的过程。气病以气的生理功能减退、气机失调为基本病机,临床上常见虚实两端证候。

(一)辨证

气病的常见证型见表8-1。

表8-1 气病常见证型表

(二)评估要点

1.评估兼夹病证

气虚一般病程较长,辨证施护时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如有无出现因虚致实的表现,即病本为虚证,由于正气不足,不能布化,以致产生实邪,而出现种种实证,如阳虚水停、脾虚生湿、阴虚便秘等。还须注意有无兼夹外邪,如气虚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2.评估病性

气虚辨证时,应明确是哪些脏腑之虚损,是一脏还是多脏虚损。气虚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辨证时须以气血阴阳为纲,以五脏虚候为目。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致多虚,由一脏而累及他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三)护理措施

1.起居护理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气虚者应安排温暖向阳病室,适当卧床休息。

2.病情观察

观察有无精神、情绪、情感、睡眠、饮食及胸闷、胁痛、吞咽梗阻等症状。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汗出、四肢湿冷、呼吸急促、脉细数等气脱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救治。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忌生硬、辛辣、大热、煎炸之品。气虚者宜食牛奶、山药粥、藕粉莲子羹、莲子桂圆粥、红枣、瘦肉等以补益脾气。气郁者宜食理气疏肝解郁之品,如萝卜、山药、柑橘等,忌食辛热香燥之品及醇酒。

4.情志护理

气病的发生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患者常因病程长而感到紧张,或心烦失眠。长期反复体质虚弱者情绪更易波动、烦躁,对治疗缺乏信心,应体贴和同情患者,使之安心接受治疗。避免因情绪而致病情加重,指导患者自我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热服。气虚出血者服用成药丸剂时,应研成细末加凉盐水吞服,服用散剂切勿直接倒入口腔,避免吸入气管引起呛咳,加重出血。

6.适宜技术

神疲乏力者可取气海、关元、肺俞、肾俞等行穴位按摩,亦可艾灸气海、关元、神阙等以补元气,或采用隔盐灸神阙穴,另外还可采用捏脊配合夹脊穴位推拿治疗。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有常,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劳,节制房事。平时注意保暖,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外感时邪。

2.注意精神调摄,保持良好的心境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血病辨证施护

血病辨证施护是根据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辨别疾病的病理本质,从而确定相应的护治法则和措施的过程。临床上血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血液不足或血行障碍,因病因不同有虚实之别。

(一)辨证

血病有虚实之分,其常见证型见表8-2。

表8-2 血病常见证型表

(二)评估要点

1.评估面色

评估患者的面色、唇舌、皮肤、指甲等情况。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瘀血、瘀斑。血虚者面色淡白或萎黄,血瘀者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血热者可见面红目赤,血寒者可见肤色紫暗。若患者面色鲜明荣润,虽病在脏腑但精气未衰,病变轻浅,预后良好。若患者面色晦暗枯槁,说明脏气衰败,精气已伤,病重,预后欠佳。另外,还应观察患者精神、意识变化,注意其得神、失神情况,重点观察眼神变化。

2.评估证型

血虚证是对血液亏虚,脏腑失其濡养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的概括,表现为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多梦,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血瘀证由于瘀血内停引起,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舌脉征为主要表现。气病或血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影响另一方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病变,从而表现为气血同病的证候。

(三)护理措施

1.起居护理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体虚者应卧床休息。气血亏虚者应安排温暖向阳病室。咯血、吐血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加强口腔护理。

2.病情观察

观察有无出血及出血的部位、颜色、性质、量、诱因和持续时间,注意患者神志、面色、血压、脉象、舌象及汗出等症状的变化。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汗出、四肢湿冷、呼吸急促、脉细数等征象,或有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救治。

3.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忌生硬、辛辣、大热、煎炸之品。血虚者宜食益气补血食物,如红枣、猪肝、鸡蛋等,以补益脾气。血寒者宜食温经散寒食物,如狗肉、羊肉等。血热者宜食清热凉血食物,如梨汁、芦根汁、西瓜汁等。

4.情志护理

长期反复体质虚弱者易情绪波动、烦躁,对治疗缺乏信心。应体贴和同情患者,使之安心接受治疗。避免患者因情绪而致病情加重,指导患者自我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热服。气虚出血者服用成药丸剂时,应研成细末加凉盐水吞服,服用散剂切勿直接倒入口腔,避免吸入气管引起呛咳,加重出血。

6.适宜技术

出血者不宜热敷、热熨、艾灸等。血虚者可取气海、关元、肺俞、肾俞等穴行穴位按摩,亦可艾灸气海、关元、神阙等穴。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过劳。注意精神调摄,保持良好的心境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加强体育锻炼,如保健操、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正气。

2.饮食有节,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等,忌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等。

3.加强病证及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可能导致出血的诱因,加强针对性的预防。

三、津液病辨证施护

津液病辨证施护是根据津液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辨别疾病的病理本质是否存在津液病证,从而确定相应护治法则的过程。临床上津液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津液不足和水液不正常停留两方面。

(一)辨证

临床上津液病有虚实之分,其常见证型见表8-3。

表8-3 津液病常见证型表

(二)评估要点

1.评估津液损伤

津液损伤程度轻,则以干燥症状为主要表现。津液损伤严重者,常有皮肤枯瘪、眼球深陷的临床特征。

2.评估阴水阳水

发病急,来势猛,先见眼睑头面,上半身肿甚者为阳水,为外感风邪,或水湿浸淫等因素引起。发病较缓,足部先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者为阴水,多为劳倦内伤、脾肾阳衰、正气虚弱等因素引起。

(三)护理措施

1.起居护理

保持病室整洁、安静。急性期和病情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清水漱口,及时发现口腔隐患并进行治疗,如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扁桃体肿大等。

2.病情观察

对于津液病者,应评估其皮肤弹性及黏膜情况,作为判断机体津液是否充足的指征。水停证者观察其水肿的起始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及小便的色、质、量、次数,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测腹围、血压、体重。

3.饮食护理

宜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油炸、生冷、粗糙、辛辣等食物。津液亏损患者,应多饮水或果汁;痰气交阻者宜食化痰理气之品,忌肥甘油腻助湿生痰之品,可用木蝴蝶、厚朴花泡水代茶饮。

4.情志护理

大部分津液病属于慢性病,不易根治,患者常需反复住院治疗,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心理。应关心体贴患者,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5.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中药汤剂宜温热服用。

6.适宜技术

水停者可选用耳穴法,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肾、输尿管、膀胱等穴或穴位敷贴复溜、水分、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可利水消肿。水停者不宜针刺。

(四)健康指导

1.水停证病程缠绵、易反复,注意康复期调摄,起居有常,动静适度,节制房事。注意四时气候变化,尤其冬春感冒流行时节,更应预防外邪侵袭。

2.注意个人卫生,防止因疖肿、疮痍而诱发水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运动,以促进血脉流畅,增强体质。

3.善于调节情志,释放不良情绪,培养愉悦心情,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于体质的改善。

4.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忌食海鱼、虾、蟹、辛辣刺激之品。切忌暴饮暴食。水停者限制水钠摄入。

附:病证护理

消 渴

消渴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机体阴虚燥热,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本证“三多”症状的主次,可分为上消、中消、下消。消渴多发于中年以后,其发病与禀赋不足、嗜食肥甘厚味有关,病情初起多形体肥丰,日久渐之肌肉消瘦,疲乏无力,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西医学中的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以口渴、善饥、尿多、消瘦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一、病因病机

消渴的病因主要有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病位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三脏腑虽可有侧重,但往往又互相影响。消渴的主要病机是阴津亏耗、燥热炽盛。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兼夹。病势发展的趋势是由上焦及中焦,进而至下焦。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则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为肾阳衰微危候。

1.禀赋不足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古人即已认识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因素,其中以阴虚体质最易罹病。

2.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

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等,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

房室不节,劳欲过度,致肾精亏损,虚火内生,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干,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凡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者,即可诊断为消渴。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后,以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之人。若在青少年期间即患本病者,一般病情较重。

2.初起可“三多”症状不显著,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恶心、腹痛、呼吸短促,甚至昏迷厥脱危象。

3.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血糖、尿糖等检测有利于明确诊断。

(二)病证鉴别

1.口渴症

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种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无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2.瘿病

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三、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

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其表现程度的轻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以及肺燥、胃热、肾虚之别。通常把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

2.辨标本

本病以阴虚为主,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常因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本虚以肺、脾胃、肾阴虚为本,尤以肾虚为主,病至中期则以气阴两虚为本。标实以燥热、阳亢为主,常可并见瘀血、痰浊。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阴损及阳,气阴两虚,并可导致阴阳俱虚之证。

3.辨本证与并发症

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为消渴病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本证与并发症的关系,一般以本证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证,随病情的发展而出现并发症。但亦有少数患者与此相反,“三多”及消瘦的本证不明显,常以痈疽、眼疾、心脑病证等为线索,最后确诊为本病。

(二)证候分型

1.燥热伤肺

(1)证候表现 烦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2)护治法则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3)治疗代表方 消渴方加减。

2.胃热炽盛

(1)证候表现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2)护治法则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3)治疗代表方 玉女煎加减。

3.肾阴亏虚

(1)证候表现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失眠心烦,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2)护治法则 滋阴固肾,润燥止渴。

(3)治疗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加减。

4.阴阳两虚

(1)证候表现 小便频数,甚至饮一溲二,尿液混浊如膏,面色黧黑,耳轮干焦,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阳痿早泄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2)护治法则 温阳滋阴,补肾固摄。

(3)治疗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加减。

(三)护理措施

1.起居护理

患者应慎起居,劳逸结合,不宜食后即卧或终日久坐。合理安排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保持一定的日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以免血行瘀滞。衣服鞋袜穿着要宽松,寒冷季节要注意四肢末端保暖。保持皮肤和阴部的清洁,以减轻瘙痒和痈疖的发生。肾阴亏虚或阴阳两虚者注意休息,以恢复正气。

2.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饮水量、进食量及种类、尿量及体重等变化,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有无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出现心慌、头晕、汗出过多、面色苍白、饥饿、软弱无力、视力模糊等症状,应立即进食高糖食物,如糖水、糖块等。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的早期征象,若见烦渴、头痛呕吐、呼吸深快、目眶内陷、唇舌干红、息深而长、烦躁不安、口有烂苹果气味等阴津耗伤征象,应积极救治。

3.饮食护理

控制饮食是消渴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嘱患者遵医嘱严格控制饮食,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随意添加食物,忌食甜食、油腻、辛辣、烟酒。主食提倡粗制米面和适量杂粮,多食新鲜蔬菜。燥热伤肺者饮食宜清淡,多食清热养阴生津之品,如黄瓜、番茄、菠菜、鳝鱼等,也可用鲜芦根、麦冬、沙参等泡水代茶饮;胃燥阴伤者宜用瘦肉、番茄汤、石斛汤、萝卜汤等,一般主食应控制在每日300~400g,可多食燕麦片、荞麦面等粗杂粮;肾阴亏虚者选用黄芪瘦肉汤、地黄粥、枸杞粥、桑椹汁和猪胰汤等滋肾养燥之食物;阴阳两虚者可用猪肾、黑豆、黑芝麻等补肾助阳。

4.情志护理

本病病程长,患者易产生急躁或悲观心理。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治疾病的能力,对五志过极、郁怒气逆者,可采用以情胜情、劝说开导及释疑解惑等方法,调适患者情志,避免因七情加重病情。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燥热伤肺,口干烦渴者,可口服玉泉丸,或用鲜芦根煎汤代茶,或用生地黄、玄参、花粉泡水代茶。便秘者可用番泻叶泡服。肾阴亏虚者可服用知柏地黄丸,或枸杞子煎水代茶,以滋阴养肝肾。阴阳两虚者汤剂宜文火久煎,顿服,或长期服用金匮肾气丸和消渴丸。降糖药物应遵医嘱按时准确服用,一般在饭前30分钟服用或注射,用药后30分钟应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可在三餐用药前先测量血糖,根据测量结果,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用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6.适宜技术

肾阴亏损患者可按压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及任、督两脉,取肾俞、三阴交、太白、太溪、涌泉、三阴交等穴位,以起到疏通脉络、舒筋活血的作用。防止烫伤、冻伤及各种外伤,保持皮肤、口腔、外阴清洁,以免发生感染。皮肤干燥可用润肤类油膏涂擦,阴部瘙痒用苦参、蛇床子煎水坐浴或熏洗,肢痛、肢麻者用中药沐足或熏洗。消渴病患者不宜针灸。

(四)健康指导

1.合理安排生活,根据病情适当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练养生功等,运动量以不感到疲乏为宜。注意体重、尿量变化,每周记录一次体重,以便及时掌握病情。

2.注意饮食宜忌,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过饱,平时可常用山药煮熟代食,具有养阴生津止渴作用,口渴多饮时可用鲜煎汤代茶饮用。

3.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皮肤、口腔、足部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的发生,寒冷季节应注意四肢末端的保暖,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4.学会自我检测血糖,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笔,学会处理低血糖反应。掌握预防酮症酸中毒的知识。按医嘱定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郁 病

郁病是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导致气、血、痰、食、火、湿等病理产物的滞塞和郁结。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明代以后的医籍中记载的郁证,多单指情志之郁而言。郁证也包括脏躁、梅核气等病证,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一、病因病机

情志内伤是郁病的致病原因。郁病的发病与肝的关系密切,其次涉及心、脾,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1.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厌恶憎恨、愤懑恼怒等精神因素,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而成气郁,这是郁证的主要病机。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郁日久而成血郁。若气郁日久化火,则发生肝火上炎的病变,而形成火郁。津液运行不畅,停聚于脏腑、经络,凝聚成痰,则形成痰郁。郁火耗伤阴血,则可导致肝阴不足。

2.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忧愁思虑,精神紧张,或长期伏案思索,使脾气郁结,或肝气郁结之后横逆侮脾,均可导致脾失健运,使脾的消磨水谷及运化水湿的功能受到影响。若脾不能消磨水谷,以致食积不消,则形成食郁。若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则形成湿郁。水湿内聚,凝为痰浊,则形成痰郁。火热伤脾,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乏源,则可导致心脾两虚。

3.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家庭不睦、遭遇不幸、忧愁悲哀等精神因素损伤心神,使心失所养而发生一系列病变。若损伤心气,以致心气不足,则心悸、短气、自汗。耗伤营血,以致心血亏虚,则心悸、失眠。心阴亏虚,心火亢盛,则心烦、低热、面色潮红、脉细数。心失所养,心神失守,以致精神惑乱,则悲伤哭泣,哭笑无常。心的病变还可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腑。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2.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无其他病证表现。

(二)病证鉴别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或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应当与噎膈相鉴别。梅核气的诊断要点如上所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三、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实证病程较短,症见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咽中梗塞,时欲太息,脉弦或滑。虚证则病已久延,症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宁,心慌,虚烦不寐,悲忧善哭。气郁、血郁、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属实证,心、脾、肝等脏腑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均属虚证。

2.辨脏腑

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应依据临床症状,辨明其受病脏腑侧重之差异。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六郁。一般来说,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虚证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二)证候分型

1.肝气郁结

(1)证候表现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或呕吐,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2)护治法则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3)治疗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

2.痰气郁结(梅核气)

(1)证候表现 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2)护治法则 行气解郁,化痰散结。

(3)治疗代表方 半夏厚朴汤。

3.心神失养(脏躁)

(1)证候表现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2)护治法则 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3)治疗代表方 甘麦大枣汤。

4.心脾两虚

(1)证候表现 多思善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护治法则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3)治疗代表方 归脾汤。

(三)护理措施

1.起居护理

病室整洁、安静,消除噪音干扰,避免强光刺激,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放置刀具等危险物品。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多与其信任者沟通交流。

2.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精神、情绪、情感、睡眠、饮食及胸闷、胁痛程度,有无吞咽梗阻,疼痛以及能否进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血郁可见胸胁刺痛、部位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火郁可见急躁易怒、口干而苦、便秘、舌红苔黄。食郁可见嗳气酸腐、不思饮食、舌苔厚。湿郁可见身重困倦、口中黏腻、便溏腹泻。痰郁可见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梅核气),舌苔腻。心脾两虚可见心悸、失眠健忘、神疲倦怠、纳呆便溏。阴虚火旺可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盗汗。性情急躁易怒、目赤、口苦、舌红苔黄,乃气郁化火之候,也可见于阴虚火旺。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善太息,见于肝气郁结。多思善疑、胆怯,见于心脾两虚。精神恍惚、悲忧善哭、喜怒无常,见于忧郁伤神。

3.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为原则,多食碳水化合物及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肥甘、油腻等食物。情绪不佳时,暂不进食,进餐时切勿动怒,以免影响食欲,避免疾病的加重或诱发。肝气郁结者饮食以蔬菜和营养丰富的鱼、瘦肉、乳类为宜,常食柑桔等疏通理气之品。痰气郁结者常食萝卜等顺气化痰之品。心神失养者加强饮食调护,少食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之品,可常食莲子汤、桂圆参蜜膏。心脾两虚者可常食健脾养心安神之品,如红枣桂圆汤、百合莲子汤。阴虚火旺者饮食宜清淡养阴,多食梨、银耳、百合、莲藕等。

4.情志护理

郁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积极寻找本病的诱发因素,避免忧郁、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鼓励患者与最信赖的人多沟通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尽可能为患者分忧解愁。肝气郁结的患者对事物比较敏感,多加以疏导,逐渐做到“移情易性”。个性抑郁较盛者,可用喜疗法使其情志怡悦,心情舒畅,此即所谓“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痰气交阻者多心胸狭窄,可以采用情志转移疗法进行施护。心神失养者采用暗示疗法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热服。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发药到口,防止吐药、丢药、藏药等。肝气郁结者服柴胡疏肝散时,要避免与碳酸钙、硫酸镁、氢氧化铝等西药合用,以免降低药效。半夏厚朴汤为主治梅核气痰气交阻证的有效方,在患者服此药时首先要做好安慰解释,消除思想顾虑。其次因方中紫苏叶、厚朴均含有挥发油,煎煮时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煎15分钟即可。

6.适宜技术

可按摩百会、神庭、印堂、四神聪等穴,以养心健脾安神。心烦较重者加膻中穴,失眠者加风池、神门穴,食欲不振者加中脘、足三里穴,便秘者加天枢穴,腹胀者加天枢、章门穴,心悸胸闷者加内关、太冲穴,尿频者加中极、水道穴。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养成生活规律和饮食有节的良好习惯,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噪音,使环境安静、幽雅。

2.指导患者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及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

3.提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培养多种业余爱好,陶冶情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心胸开阔。 hVWjXqgkOs4D7eBMjHWmMePKq87H/UyRpweXiAP3al2e4RCP3tSoPCQiVcWk49G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