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耳穴压豆法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郭穴区压迫疗法。耳穴治病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的特点,其临床常用方法有耳穴压豆法、耳穴毫针刺法、耳穴埋针法、耳穴放血法等。

一、耳郭与耳穴

(一)耳郭的表面解剖

耳郭分为凹面的耳前和凸面的耳背,其体表解剖见图7-7。

图7-7 耳郭表面解剖

1.耳轮

耳郭最外圈的卷曲部分。

2.耳轮脚

耳轮深入到耳甲的部分。

3.耳轮结节

耳轮后上方的膨大部分。

4.耳轮尾

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5.对耳轮

与耳轮相对的、呈“Y”字形的隆起部。其上方有两分叉,称为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

6.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7.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8.耳屏

耳郭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9.屏上切迹

耳屏上缘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10.对耳屏

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11.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2.屏轮切迹

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处。

13.耳垂

耳郭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14.耳甲

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道口之间的凹陷。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

15.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16.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17.外耳道口

在耳甲腔内,为耳屏所遮盖处。

(二)耳穴的分布

“耳为宗脉之海”,耳郭与人体各部分存在一定的关系。当人体某一脏腑或部位发生病变时,可以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部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耳部如同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耳穴的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三)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见图7-8、表7-1。

图7-8 耳穴定位示意图

表7-1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续表

(四)耳穴探查方法

1.观察法

用眼直接观察耳部的形态、色泽等方面的改变,寻找硬结、丘疹、凹陷、水疱、充血、脱屑等阳性反应点。

2.按压法

可以用探针、火柴棒、毫针柄等在与疾病相应的耳区周围进行按压,寻找压痛点。

3.电阻测定法

可以用耳穴探测仪或经络探测仪在耳郭探查导电性能良好的良导点。

二、适应范围

耳穴压豆法适用于多种疾患,如胆石症、胆囊炎、腹痛、痛经、颈椎病、失眠、高血压、眩晕、便秘、哮喘、尿潴留等。

三、用物准备

治疗盘、药豆(如王不留行籽等)或磁珠、皮肤消毒液、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四、操作方法

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皮肤消毒后,一手手指托持耳郭,一手用镊子夹取0.6cm×0.6cm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或磁珠,对准耳穴贴压其上。每日按压3~5次,3~7日更换1次,两耳交替。

五、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皮肤感染。

3.耳郭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4.对过度饥饿者、疲劳者、精神高度紧张者、年老体弱者、孕妇、儿童、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adONfCCfvaFus8/icvbgL231weqa5ghHZOEzqnVpAiAe3qxvZNdvjhGgV77r+0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