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传统运动养生

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普遍的愿望。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健身运动,积累了丰富的传统运动养生保健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些已成为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运动养生的概念

传统运动养生是指人体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控制,使身心融为一体,以增强人体机能、诱导人体内在潜力,可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传统运动养生具有体育运动和医疗的双重属性,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取得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和功能

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呼吸吐纳、导引、摔跤、杂耍、马球、弈棋等运动,都具有养生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一)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1.整体观念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根据“天人相应”“五脏一体”的整体观,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全面改善机体的功能。

2.防治结合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传统运动养生根据“治未病”原则,融合和编创了吐纳、导引、太极拳等多种养生功法,通过变换姿势、调理呼吸、修炼心神,以疏通经络、和理气血、调节脏腑、平衡阴阳,从而锻炼真气,扶植正气,达到抵御邪气、祛病强身的目的。

3.形神兼备

传统运动养生强调练功时应内外结合、形神兼备。“内”指心、意、气等内在的情志活动和气息运动,“外”指眼、手、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练功时要结合意念和呼吸,即姿势、意念、呼吸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根据动作的变化,身体内部要积极配合,调整呼吸方法,克服思想杂念,达到形、意、神、气的协调统一。通过练功,对外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通经络、活气血、安脏腑,使身心得到全面的调理。

4.简便易练

传统运动养生功法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械的限制,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自由地选择合适的项目来进行锻炼,如道教经书《太清导引养生经》上记载的运动养生方法:“叉手胸前,左右摇头,不息,至极止。坐地,直舒两脚,以两手叉挽两足,至极。”强调一个动作可以不停地做到无力再做下去为止。在练习时间上,古人认为:“不必每晨为之,但觉身有不理则行之。”传统运动养生功法简便易练,十分有利于在人群中普遍开展和大力推广。

(二)传统运动养生的功能

1.培补元气

人体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气的盈亏与盛衰。传统运动养生根据肾为先天之本、命门为真火之源的理论,总结出意守丹田、命门之法,使肾中元精充固,如此则精可化气,元气得以充沛。这对于维持机体健康、延长寿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2.平衡阴阳

传统运动养生的各种功法非常重视人体阴阳的消长变化,强调“阴平阳秘”。如春夏两季,阳气日升,阴常不足,练功当以静功为主,保护人体真阴不受耗伤。秋冬两季,阳气日衰,阴气日盛,练功当以动功为主,以振奋和鼓舞人体阳气,御寒防冻。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开展传统运动养生,则可平衡阴阳,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疏通经络

人体在练功时,以意引气,其实就是引导真气循经运行。通过呼吸锻炼、肢节活动,或按摩拍打,可以触动气血循经络互流,以促进百脉调和、气血充盈。

4.调理气血

传统运动养生法通过意守、调身、调息、调心,从而起到调理气血的作用。在练静功时,下意识地意守病变部位,以意领气,使气推动血达病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百病消。在练动功时,则是在意守病变部位的同时,以意念和动作,使气推动血达病所,加强营养,修复组织,祛邪外出,恢复健康。

三、传统运动养生的方法

传统运动养生方法众多,既有自成套路的系统健身法,也有民间风格各异的各种健身术,常见运动养生方法有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一)太极拳

太极拳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姿势优美、动作柔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防治疾病,男女老幼皆宜,且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

1.锻炼价值

打太极拳时,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常练太极拳还可促进血行,提高肺的呼吸功能。中医学认为,太极拳运动有畅通经络、培补正气的功效。只要坚持练习,可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打通任、督、冲、带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2.练功要领

(1)虚领顶劲 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颈正直,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2)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而不能挺,肩要沉而不能耸,肘要下垂而不能抬,全身要自然放松。

(3)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 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4)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就未发挥出打拳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念而暗用劲之意。

(5)意气相合,气沉丹田 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6)动中求静,动静结合 即肢体动而心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7)式式均匀,连绵不断 指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

(二)五禽戏

五禽戏是传统健身术之一,相传为东汉名医华佗所创。华佗在研究虎、鹿、熊、猿、鸟活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编制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导引术——五禽戏,这一创举使他成为最早推行保健、体育防治相结合的先行者。

1.锻炼价值

五禽戏的五种功法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一套系统的功法,如果经常练习而不间断,则具有养精神、调气血、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经常练五禽戏的人,都会感到精神爽快、食欲增进、手脚灵活、步履矫健,说明五禽戏具有强壮身体的作用。中风后遗症患者长期坚持五禽戏锻炼,能改善异常的步态和行走姿势,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平衡能力。

2.练功要领

(1)全身放松 练功时,首先要全身放松,情绪轻松乐观。全身放松可使动作不致过分僵硬、紧张;乐观轻松的情绪可使气血通畅,精神振奋。

(2)呼吸均匀 呼吸要平静自然,用腹式呼吸,均匀和缓。吸气时,口要合闭,舌尖轻抵上腭。吸气用鼻,呼气用嘴。

(3)专注意守 要排除杂念,精神专注,根据各式意守要求,将意志集中于意守部位,以保证意、气相随。

(4)动作自然 五禽戏动作各有不同,如熊之沉缓、猿之轻灵、虎之刚健、鹿之温驯、鹤之活泼等等。练功时,动作宜自然舒展,根据五禽的动作特点而进行。

(三)八段锦

八段锦,即八段动作,古人认为这其动作美如画锦,故称八段锦。它是中国民间流传较、作用较好的一套健身操,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八段锦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尤其适合各脏腑组织或全身功能衰减者,特别受到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喜爱。

1.锻炼价值

八段锦共有八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腰肾、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八段锦“两手托天”的动作对调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两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随深呼吸,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二则对脏腑亦有按摩、调节作用,起到通经脉、调气血、养脏腑的效果。同时,“两手托天”对腰背、骨骼也有良好作用。其他诸如“调理脾胃须单举”“摇头摆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过宣畅气血、舒展筋骸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综合起来,则是对五官、头颈、躯干、四肢等全身各部位进行锻炼,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经络起到保健、调理作用,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功法。

2.练功要领

(1)呼吸均匀 八段锦要配合呼吸。初学者呼吸自然、平稳,用鼻作腹式呼吸。练久练熟后,逐步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配合。一般动作开始吸气为多,动作终了呼气为多,做到呼吸深、长、匀、静。同时呼吸、意念与每个动作的要领相配合,贯串一气,更好地以意识引导练功。

(2)意守丹田 八段锦的运动要求“用意引导动作”。意到身随,动作不僵不拘,心情舒坦,精神安定,意识与动作配合,融会一体。姿势自如,强调“意守丹田”,意练重于体练。

(3)柔刚结合 在练习八段锦时,要求全身肌肉、神经均放松,身体重心放稳。然后根据动作要领,有轻缓、有用力的动作。练功时始终注意松中有紧,松力时要轻松自然,用力时力量要均匀,稳定而且含蓄在内。

思考题

1.阐述中医养生的特点及作用。

2.简述顺时调摄、起居调摄以及三因调食的养生方法。

3.结合所学的中医养生知识,阐述如何开展健康养生指导。 RM2MGdAKmZElfpCDF72Glo3QJ+BmWBlIQ2X26QO0Ko4oLN4czZgB+ZYytx2Pet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