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

一、精

精,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机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是泛指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如机体中的气、血、津液以及从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等,均属于“精”的范畴;狭义之精是指生殖之精。

就来源而言,精又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之后从饮食物中摄取,经脾胃运化而产生的水谷精微。人体之精,禀受于先天,长养于后天,先天之精促使胚胎形成、胎儿发育,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出生以后,人体摄入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吸收其水谷精微,与肺吸纳的清气,经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化生为精气,充养先天之精,滋养机体脏腑肢节,以维持脏腑的生理功能。

人体精气贮藏于五脏,但主要藏之于肾,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之说。人体先后天之精气虽然来源有异,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则需“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先后天精气相辅相成,同归于肾,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肾中精气的盛衰盈亏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已,肾精衰少与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长发育不良、生殖功能低下和衰老密切相关。

生理上,精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病理上,精亏则生长发育迟缓,脏腑柔弱,功能活动减退;同时,脏腑功能不足,精气化生无力,又会使精气进一步亏耗。因此,精是生命起始、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物质,是机体脏腑及其功能的物质基础,也是生命形成、维持的基本力量。

二、气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中医学引用古代哲学的思想,认为气是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中血、精、津液等生命基本物质,也都是由气这种最基本物质所化生的。

(一)气的生成

气的来源主要有先天之精气、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先天之精气是父母生殖之精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因其来源于父母且先身而生,故称为先天之精气。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的呼吸进入人体,并同体内之气在肺内不断交换,肺呼出浊气,吐故纳新。水谷精气又称水谷精微,是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化生气血。清气和水谷精气合称为后天之精气。

气生成的基本条件是物质来源充足、脏腑功能正常。人体之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清气和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的。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与肾、肺、脾胃关系密切。肾为生气之源。肾藏精气,包括先天之精气和后天之精气,乃元气之根。肺为气之主。肺主气,司呼吸,通过呼吸将清气吸入体内,清气与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而积于胸中,形成宗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纳脾运,胃降脾升,将饮食物化生为水谷精气,由脾的运化转输于肺,进而布散全身,营养脏腑经络,并化生为脏腑经络之气。

(二)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气在人体内不断运动,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激发和推动人的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与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肾为气机升降的根本,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肺为气机升降的治节,肝调畅气机。

气的运动只有在相对协调平衡状态下,才能发挥其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气的运动平衡协调的生理状态称为气机调畅。气机失调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气的运动受阻,称气机不畅。受阻较甚,称为气滞。气上升太过,称为气逆。气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外出太过,称为气脱。气的运动失调表现在脏腑上,可有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

(三)气的功能

气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推动作用

气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气能推动血的生成、运行。气能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温煦作用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需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人体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都需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人的体温也需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

3.防御作用

气有卫护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气可以抵抗外邪入侵,祛邪外出。如气的防御功能减弱,人体则较易患病或病后不易恢复。

4.固摄作用

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如固摄血液,固摄精液,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

5.气化作用

气化是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精、气、血、津液的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气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气化功能失常,则会影响整个物质代谢过程,形成各种代谢异常的疾病。

6.营养作用

主要指脾胃把饮食物化生为水谷精气,进而化生为营气以营养全身。营气与津液结合化生为血液,以营养全身。

(四)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从整体而言,是由肾中精气、清气、水谷精气在脏腑的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气的组成、分布部位、功能不同,分为元气、宗气、卫气、营气。

1.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或真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元气以先天之精气为基础,又依赖后天水谷之精气的充养。元气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腠皮毛,无处不到。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与机体的生、长、壮、老、已息息相关,能激发、调节各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宗气

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结合而成。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心肺,经肺循喉咙而走息道,贯于心而入血脉。向下蓄于丹田,注入气街而下行于足。宗气的主要功能是走息道而司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有关。

3.营气

营气又称荣气,是循行于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气主要由水谷精气中精粹部分所化生。营气行于脉中,循行全身,贯五脏、络六腑、入孔窍、走四肢。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4.卫气

卫气又称卫阳,是循行于脉外的具有护卫功能的气。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中慓疾滑利的部分所化生。卫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固护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司汗孔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恒定。

三、血

血,是运行脉内而循环流注全身的、富于营养和滋润作用的赤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一)血的生成

水谷精微、营气、津液、精等均为化生血液的物质来源。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进入血脉,变化而赤,成为血液。肾中所藏之精亦可转化为血。

血液生成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化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心生血,将水谷精微、营气和津液变化而赤为血。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肾功能正常,有利于血液的化生。

(二)血的运行

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血液充盈、脉道通畅、脏腑功能正常。血的运行与脏腑的推动固摄相关。血液的正常运行既需要心、肺、肝的推动,又需要脾与肝的固摄,推动与固摄协调平衡,使血液正常运行。

(三)血的功能

1.营养作用

血液中的营气随血液循行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之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2.滋润作用

血液中的津液,在血液发挥营养作用的同时也发挥着滋润作用。血虚患者,常可见肌肤干燥、毛发枯槁等症。

3.养神作用

血是神的物质基础,血液充足,气血调和,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活。血虚者常出现失眠、惊悸、健忘等症,大量失血者可出现精神恍惚、昏迷等症。

四、津液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与液同源于饮食水谷。一般而言,津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血脉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液稠厚,流动性小,主要灌注于脏腑、骨节、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津、液本属一体,可相互转化,故常统称为津液。

(一)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代谢包括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代谢涉及多个脏腑,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代谢过程的概括。

1.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物,由口而入。饮食物经过脾胃、大小肠的运化、吸收生成津液。

2.津液的输布

津液的输布主要是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的综合作用而完成的。脾主运化水谷、布散精微和津液,脾将津液上输于肺,由肺宣降布散至全身。肾主水,将津液蒸腾,重新布散全身,将尿液下输膀胱。同时,肾的蒸腾气化还推动着其他各脏腑对津液的输布。肝的疏泄和三焦决渎,在津液输布中也起一定作用。

3.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排泄主要依赖肺、肾、膀胱、大肠和三焦等脏腑的综合作用。排泄是通过呼气、汗液、尿液、粪便等途径实现的。

(二)津液的功能

津液源于饮食物,富含精微,遍布全身,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滋润濡养机体

津液是含有丰富营养的液态物质,其布散全身,起到滋养濡润的作用。

2.参与化生血液

津液渗入脉中,和营气一起化生为血液。

3.运载全身之气

津液为气之载体,气依附于津液,运动变化于津液之中。津液丢失,必然导致气的耗损。

4.排泄代谢产物

津液在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等排出体外,以维持正常的气化活动。反之,代谢产物潴留于体内可导致多种病变。

5.调节阴阳平衡

人体津液的代谢过程,对机体的阴阳平衡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体的津液代谢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天寒衣薄则为溺,天热衣厚则为汗。津液正是通过这种变化来调节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有着各自不同的性状特点、运动方式与生理功能,但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密切关系。

(一)精与气、血的关系

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精与气相互资生、相互依存。肾精和肾气互生互化,互为体用,常合称为肾中精气。肾精化生元气,水谷精微化生宗气、营气、卫气,全身各脏腑之气都依赖于精的滋养,而精的生成,又依赖于气的充盛。所以,精盈则气盛,气足则精充;若精亏则气衰,气虚则精不足。气不仅生精,又能固精。气失固摄,则精关不固,出现早泄、滑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与血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称为“精血同源”。血虚可致精亏,精亏也可致血虚,均形成精血亏损。

(二)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同源于水谷精微,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气既是化生血液的原料,又是化生血液的动力。因此,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气能行血,气能直接推动血行,又能够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通过脏腑功能活动推动血液运行。因此,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能摄血,脾气统血,使血液在脉内运行而不逸出脉外。因此,气旺则血行脉中,气虚则血逸脉外。

2.血为气之母

血能载气,气存在于血中,血是气的载体。因此,血载气则气可布达全身而发挥作用,血不载气则气脱。血能养气,血为气的生成、运动及功能提供营养物质。因此,血充则气旺,血衰则气少。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与津液在生理和病理上都存在密切关系。

1.气对津液的作用

气能生津液,气能行津液,气能摄津液。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津液源于水谷精气,而水谷精气依赖于脾胃运化。气能推动脾胃的功能活动,从而生成津液。气能行津液,气的运动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气行则津液行,气滞则津液停。气能摄津液,气的固摄作用控制调节着津液的排泄,以维持体内津液量的相对稳定,并能防止津液无故流失。

2.津液对气的作用

津液能载气,津液为气的载体之一,气依附于津液,随同津液运行全身。津液能化气,津液在元阳之气的推动下,能化而为气,敷布于脏腑经络和形体官窍而发挥作用。

(四)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和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且相互转化,血渗出脉外化为津液,津液渗入脉内化为血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津液耗损,津液耗损则血液减少,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 olvw034UMolRHVL7/vh0opuOxroz4d9dTWUqxe7uU0bcqNJpGx8nAUA3MEBOwd0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