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五要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生存与发展。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人们用五行来概括、归纳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使五行成为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凭借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和认识宇宙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五行的基本特性

五行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长期观察和朴素认识而形成的抽象概念,也是认识和识别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尚书·洪范》中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高度概括。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主干挺直向上、枝条曲折向外舒展的生长势态,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光明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所谓“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庄稼,生长万物的作用,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从革”是指顺从、变革的意思,指金具有肃杀、收敛、潜降、清洁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沉降、收敛、清洁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五行的归类、五行的生克乘侮。

(一)事物的五行归类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可根据五行特性来进行归类,由此而构成五行系统。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取象比类法是从事物现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属性,直接与五行特性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属性的一种方法,如方位、四时、五脏的五行属性的确定。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的某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断与此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的五行属性,如五色、五味、五腑、五官、五体、五志等五行属性的确定。事物的五行归类见表2-1。

表2-1 事物的五行归类表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生克

五行生克是五行之间关系的正常状态,用于阐释自然界的正常变化和人体的生理活动。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资生、助长的关系,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如图2-1。

图2-1 五行生克规律示意图

图2-2 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

2.五行乘侮

五行乘侮是五行的异常克制现象,用于阐释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和人体的病理变化。相乘是指按相克次序的过度克制,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又称“过克”。

相侮是指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反克”,即反侮,相侮的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相乘与相侮有联系,相乘时可同时出现相侮,相侮时亦可同时伴有相乘。如图2-2。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是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指导着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实践。

(一)说明组织结构

五行学说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与五脏为中心的系统观等方面。首先,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色等分别归属于五行,认为同一行中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现象,这样把自然界与五脏联系起来,形成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其次,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形、窍等组织结构,分别配属于五行,构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如人体五脏中的肝,在五行属木,与自然界的春季、东方、风气、青色等相通,与人体中的胆、目、筋等相联系。又如人体五脏中的心,在五行属火,与自然界的夏季、南方、暑气、赤色等相通,与人体中的小肠、舌、脉等相联系。

(二)概括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概括人体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五脏生理功能特点与五脏之间相互关系等方面。首先,五行学说将人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用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如木的特性是生长、舒展,肝喜条达舒畅,表现出疏泄的功能特点,故肝属木。

其次,五行学说运用五行生克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关系与相互制约关系,如木生火,肝属木而心属火,肝生心,肝藏血可以济心。又如水克火,肾属水而心属火,肾克心,肾水可上济于心而制约心火。

(三)阐释病理变化

五行学说阐释人体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本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与他脏有病可以传至本脏。五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为传变,传变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两类。

相生关系的传变,又称母子相及,是五行之间相生关系的异常变化。母病及子,是指母脏有病传及子脏,如肾有病传及肝。子病及母,是指子脏有病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

太过相乘,指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克制,如木旺乘土。不及相乘,指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出现相对克制太过,如土虚木乘。太过相侮,指某脏过于亢盛而导致其所不胜无力克制而被反克,如木火刑金。不及相侮,指由于某脏过于虚弱而导致其所胜之脏出现反克,如土虚水侮。

(四)指导疾病诊断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诊断,主要用于确定病位与判断病情的预后。运用五行特性和生克乘侮关系可以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根据本脏所主之色、味、脉来诊断本脏主病,如面见黄色,喜食甘味,脉缓,可诊断为脾病。面见黑色,口味咸,脉沉,可诊断为肾病。根据本脏是否具有他脏所主之色、味、脉来确定本脏兼病,若本来是脾虚的患者,而面见青色,可诊断为土虚木乘。

运用五行的生克关系推测病情的预后。以色诊为例,“主色”是指五脏的本色,“客色”为应时之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如肝病色青,不随四季而变者,预后较差;反之,“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如肝病色青,但随四季而变者,预后较好。

(五)确立护治原则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疾病护治基本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主要用于母子两脏虚弱之证,即通过补母以治疗子脏虚弱之证与母子两脏皆虚之证。泻子,主要用于母子两脏盛实之证,即通过泻子以治疗母脏盛实之证与母子两脏皆实之证。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疾病护治基本原则是抑强扶弱。抑强,抑制其强盛一行而使虚弱一行易于恢复。扶弱,扶助其虚弱一行而使其免受乘侮。

(六)指导养生保健

五行生克关系可用于调治情志所伤导致的各种疾病。在生理上,人的情志变化有着相互抑制的作用,临床可以根据情志的五行属性,运用情志的制约关系来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称为“情志相胜法”。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此外,五行学说还可用于指导选择脏腑用药和针灸取穴。

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及临床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五行学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五行学说,不能生搬硬套,应从临床实际出发,灵活应用。 ThQI9qJVrm0Ri+OHQlj8ip1layHz0DQVCVH1v7U0aZwwuH5S4f0sUioefn1N8Q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