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中医合方的构成原则

第一节
合方原则

“方从法出,以法统方”,治法是组成方剂的依据,合方也需要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合方用药旨在扬长避短,合而治病,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每首方剂皆有其擅长。一般来说,凡两方或多方相合使用能更好地发挥方剂的功效或更好地针对疾病的复杂病机,即可合而用之;但合方需要组方严谨,并非简单地将两首或多首方剂随意组合。正如清代医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所言:“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因此,临床运用合方时必须把握所合方剂的功用、主治与疾病的病因病机,并在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遵循疾病内在病机变化和证候演变规律,掌握方剂的主次与配伍禁忌进行化裁运用,按照证候特征、病机特点、方剂功效、脏腑特性等原则进行合方。

一、根据证候特征合方

需要运用合方治疗的疾病,证候多是复杂多样的,单一方剂不能完全针对复杂证候。因此,我们应辨证审因,遵循理法方药之步骤,通过比较临床表现出的证候特征与方证的相关程度来进行合方。此种方法不必拘于症状表现的完全相同,但求其主证一致即可。如仲景的柴胡桂枝汤的创制,在于抓住了桂枝汤治疗“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把握了小柴胡汤能治“微呕,心下支结”,因而将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相合,共同起到和解少阳,兼以解表的作用。又如仲景之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合方而成。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说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又见“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说明病邪已入阳明,此少阳阳明合病也。故去小柴胡之人参、甘草,加小承气之大黄、枳实,表里兼顾,合方而治,共同起到既和解少阳、消除痞满,又清泻阳明、通便止利的作用。

二、根据病机特点合方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制,是证候的内在根本,可以通过对临床证候的分析,得到其内在病机之间的联系,一些疾病虽在证候上看起来大相径庭,但分析其病机则有内在联系,所以可针对其病机进行合方治疗。如仲景之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是桂枝去芍药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方,桂枝去芍药汤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而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二者证候虽无相近,但分析后其病机却恰有相似,皆有阴盛阳虚之病机特点,病证以“心下坚,大如盘而恶寒”为辨证要点,故合而用之。共同起到温通阳气、散寒化饮的作用。

三、根据方剂功用合方

合方不是简单地将单首方剂进行加减化裁,而是将已有方剂进行组合,由“药药相合”变为“方方相合”。方剂的功效已明确,从功用入手,简洁明了,合而用方。如熊继柏运用温胆汤合方治疗疾病。温胆汤本为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方,用于治疗胆郁痰扰之证;但在治疗痰热失眠证时,合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酸枣仁汤,共同起到理气化痰、除烦安神的作用;在治疗口苦口干、心烦便秘等症时,合用清心泻火的大黄黄连泻心汤,共同起到和胃利胆、泻火通便的作用;在治疗胸胁疼痛甚者时,合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小陷胸汤,共同起到理气宽胸、化痰散结的作用。以上合方,疗效皆显著。(《国医大师熊继柏临床组方用方的思路与经验》)

四、根据脏腑特性合方

脏腑各有其生理特点,采用合方辨治脏腑病证时,需结合脏腑的生理特点进行组合。如仲景的桂枝二越婢一汤,乃桂枝汤与越婢汤合方,主治太阳之邪未解,兼内生郁热的病证。该方采用桂枝汤解表的同时,根据中焦“脾主为胃行其津液”(《素问·厥论》)的脏腑特征,结合越婢汤“是汤所以谓之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注解伤寒论》)的特点,方中既有石膏清解郁热,又有麻黄、甘草、生姜、大枣以发越脾气、润燥解热,与桂枝汤合用,共同起到解表清里的作用。又如肝脾两脏,生理上联系紧密,病理上互相影响,“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藏血,主疏泄,五行属木;脾主运化,主统血,五行属土。肝与脾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有着重要的联系,肝失疏泄,则脾胃升降失度;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无源,无以养肝。在治疗肝或脾之疾病时,鲜有使用单纯地使用疏肝或健脾之剂,大多是将柔肝疏肝与健脾养脾同时运用,即补脾必以疏肝,疏肝即以补脾。

以上四种合方原则,各有其运用的优势:根据证候特征与方剂功用合方,优势在于直接、明了,病证与方剂功效主治相合即可;根据病机特点及脏腑生理特性合方则弥补了证候不显著时的欠缺,它需要对表面证候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不拘于症状、功效的相合,宜于更大范围中选择应用合方。四种方法各有优劣,究其本质,依旧离不开中医临证的真正法诀:辨证审因,确定治法,选择药物与方剂,妥善配伍。

第二节
合方形式

确定合方的形式,首先要明确“经方”与“时方”的定义。“经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经方”是指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收载的300多首医方;广义的“经方”是指唐及唐以前的方书收录的医方,包括但不限于《内经》《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脉经》《辅行诀》《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中所记载的方剂,以及《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相关教材、指南中高频出现、应用广泛,或为中医界熟知的方剂,其理法方药体系多涵盖有仲景学术思想;“时方”一般是指宋及宋以后的医家所创制的方剂,它在经方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唐宋以后始有通行之时方”(《时方歌括》)。经方与时方是一种互补、传承的关系,不能够重此轻彼,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一、经方与经方

经方虽药味简而效不简,力专而效宏,无论是仲景还是后世医家皆常根据临床病证的复杂性,采用经方与经方合方治疗。如仲景《伤寒论》中运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方治疗太阳表郁轻证,此三方皆为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合方;又如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少阳病兼表证,此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取小柴胡汤之半,和解少阳,以治微呕,取桂枝汤之半,调和营卫,以解太阳之邪;再如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此方为桂枝去芍药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量相合而成,两方合用,使阴凝得散,水饮自消。后世医家亦常用仲景之经方合方,如刘河间将仲景大、小、调胃承气汤合而为一,名三一承气汤,具有泄内热、开郁结的作用,治疗里热壅盛病证;《普济方》中收录了五苓散合小半夏汤治疗小儿吐泻抽搐;《医宗金鉴》中载有桂枝合白虎汤,具有养阴清热解表的作用,治疗风温之壮热多汗病证;《医略六书》中有吴茱四逆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治疗寒中厥阴、吐利厥冷病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所创的承气合小陷胸汤,是将小承气汤与小陷胸汤相合,具有清热化痰、泻下通腑的作用,治疗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病证。如此皆是后世医家对于经方合方的运用,此类例证不胜枚举。

二、经方与时方

时方在经方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是对经方的继承与发扬。经方与时方的合方也备受医家推崇。刘渡舟教授倡导经方与时方相合,认为“从临床出发,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时方与经方进行巧妙的结合,用‘古方’以补‘时方’之纤弱,用‘时方’以补‘古方’之不全,既对经方有深刻的认识,又对时方有扎实的功夫,古方、今方、古今接轨方成为当今的三足鼎立,这是中医药学创新的一个举措。‘古今接轨’不是标新立异,亦非哗众取宠,而是一个顺应自然发展的科学构思。所以说,经方与时方相合,须投入大量的智力,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如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附子理中丸,实为理中丸与干姜附子汤合方,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的作用,治疗脾肾阳虚病证;玉烛散为四物汤与大承气汤合方,具有养血清热、泻积通便的作用,治疗血虚发热、大便秘结病证。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记载的柴胡四物汤,是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合方,具有和解少阳、补气养血的作用,治疗血虚阴亏、微有寒热病证。张景岳《景岳全书》中的柴平汤,是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方,具和畅气机、祛湿和胃之功,主治湿疟,症见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吴谦《医宗金鉴》所载的凉膈白虎汤,是白虎汤与凉膈散合方,具有清胃热、泻肺火的作用,治肺胃热盛、喘急、口干舌燥作渴、面赤唇红等症。经方与时方相合,取两者之长,疗众多痼疾,为解疑难重证开辟新径。

三、时方与时方

后世医家受仲景合方思路的影响,也常将时方与时方进行合方以治疗疾病。如明代薛己在《正体类要》中将健脾益气之四君子汤与补血调血之四物汤合方而成的气血双补之八珍汤,具有益气补血的作用,治疗气血两虚证;刘完素受仲景小汗三方影响,将凉膈散与天水散合为天水凉膈各半汤与天水一凉膈半汤,具有解表清里的作用,治疗外有表邪、内有郁热之病证;《奇效良方》中使用芎辛散与导痰汤合方,具有祛风化痰的作用,治疗痰厥头痛;《医学入门》则载有由四物、四君、二陈汤合方,具有健脾化痰、理气活血的作用,用于治疗劳发痰火;《症因脉治》中收录了大量平胃散合方,如平胃六一散、平胃四苓散等。对于现代某些疑难杂症及慢性病患者,运用时方合时方之灵机变化,可强化、拓展方剂的使用范围。

第三节
合方构成

单首方剂的组成并不是简单地将药物堆砌在一起,而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君臣佐使”的方式组成。合方同样不是简单地将两首及以上方剂堆砌起来,还要做到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一、主辅相合

合方中源方剂对疾病证候的治疗有主辅之分,即为主辅相合的构成。如仲景之桂枝二麻黄一汤,本方证为服桂枝汤后,大汗出,不得法,伤及营卫,但营卫间仍郁有小邪,治宜以调和营卫为主,小散表邪为辅,故该方以桂枝汤为主,麻黄汤为辅合而为方;再如《兰室秘藏》中枳实消痞丸,本方为枳术汤、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合方而来,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且以寒热互结为主,脾胃气虚为辅,故以半夏泻心汤、枳术汤平寒热、畅气机为主,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为辅,亦是主辅相合的构成。

二、平等相合

合方中源方剂对疾病证候的治疗不分主次,地位平等,即为平等相合的构成。如仲景之桂枝麻黄各半汤,该方用于治疗太阳表郁轻证,调和营卫与发散表邪同等重要,无轻重缓急之分,故桂枝汤与麻黄汤平等相合;又如刘完素之天水凉膈各半汤,该方用于治疗外感表邪、内有郁热之病证,外解表邪与内清里热作用同等重要,故天水散与凉膈散平等相合,与仲景合方法则异曲同工;再如《瑞竹堂经验方》中八珍汤,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无轻重缓急之分,故将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平等相合,共同起到益气补血的作用。

第四节
合方禁忌

合方为方剂与方剂之间的配伍,必须遵循中药的七情配伍,合方构成中的主辅相合与平等相合相当于方药配伍中的“相须”与“相使”。若两方或三方相合后,所合方剂的功能衰减,或相合之方不能产生功效的累加、协同,或治疗范围不能扩大(如将源方剂相合后,使源方剂的功能减弱,不能达到取长补短、拓展功效的目的),则不应合而用之。正如我们难以见到将发汗解表的麻黄汤与固表止汗的牡蛎散相合而用者,也难以想象将白虎汤与通脉四逆汤相合后的效果,因为此类合方难以从理论上进行阐述,也难以从临床中得到验证,因此就不能合而用之,这就是合方中方剂之间的“相恶”(《张仲景合方理论研究》)。另外,我们同样应当遵循“十八反”与“十九畏”,相合方剂中有属于中药七情配伍关系中“相反”的药物配伍禁忌者,应避免使用。此外,合方禁忌亦应遵循中药配伍中的证候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及服药饮食禁忌。 wtGhtwXZMVHJOfL6sRjLmORNIuz7y8kjGGDLrc0mQYdDKKfhu9EJylUOwBYJuC+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