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

一、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厥阴经之前,再沿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再经过横膈上行,夹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其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图4-21)。

图4-21 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示意图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 ,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注释:①腨:原作“踹”,据《太素》《脉经》《针灸甲乙经》改。指腓肠肌。②咽:指食道。

二、主要病候

胃脘痛,呕吐,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

三、主治概要

1.脾胃病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

2.妇科病 月经过多,崩漏等。

3.前阴病 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下肢痿痹,胸胁痛等。

四、本经腧穴(21穴)

1.隐白 * (Yǐnbái,SP 1)井穴

【定位】 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图4-22)。

图4-22 足太阴脾经部分腧穴定位示意图

【解剖】 有趾背动脉;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泻。

【操作】 浅刺0.1寸。

2.大都(Dàdū,SP 2)荥穴

【定位】 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图4-22)。

【解剖】 在 img 趾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

【主治】 ①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②热病,无汗。

【操作】 直刺0.3~0.5寸。

3.太白 * (Tàibái,SP 3)输穴;原穴

【定位】 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图4-22)。

【解剖】 在 img 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证;②体重节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4.公孙 * (Gōnɡsūn,SP 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 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图4-22)。

【解剖】 在 img 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 直刺0.6~1.2寸。

5.商丘(Shānɡqiū,SP 5)经穴

【定位】 在踝区,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凹陷中(图4-22)。

【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主治】 ①腹胀、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③足踝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三阴交 * (Sānyīnjiāo,SP 6)

【定位】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图4-23)。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7.漏谷(Lòuɡǔ,SP 7)

【定位】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图4-23)。

图4-23 足太阴脾经部分腧穴定位示意图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①腹胀、肠鸣;②小便不利,遗精;③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8.地机 * (Dìjī,SP 8)郄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图4-23)。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②腹痛、腹泻等肠胃病证;③疝气;④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

9.阴陵泉 * (Yīnlínɡquán,SP 9)合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图4-23)。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 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②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③阴部痛,痛经,遗精;④膝痛。

【操作】 直刺1~2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

10.血海 * (Xuèhǎi,SP 10)

【定位】 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图4-24)。

图4-24 足太阴脾经部分腧穴定位示意图

【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③膝股内侧痛。

【操作】 直刺1~1.5寸。

11.箕门(Jīmén,SP 11)

【定位】 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图4-24)。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层有隐神经。

【主治】 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腹股沟肿痛。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12.冲门(Chōnɡmén,SP 12)

【定位】 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图4-25)。

图4-25 足太阴脾经部分腧穴定位示意图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主治】 ①腹痛,疝气;②崩漏、带下、胎气上冲等妇科病证。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13.府舍(Fǔshè,SP 13)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中下4.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图4-25)。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主治】 腹痛、积聚、疝气等下腹部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

14.腹结(Fùjié,SP 14)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图4-25)。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11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1肋间神经。

【主治】 ①腹痛,腹泻,食积;②疝气。

【操作】 直刺1~2寸。

15.大横 * (Dàhénɡ,SP 15)

【定位】 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图4-25)。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0肋间神经。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操作】 直刺1~2寸。

16.腹哀(Fùāi,SP 16)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图4-25)。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有第8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8肋间神经。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

17.食窦(Shídòu,SP 17)

【定位】 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4-26)。

图4-26 足太阴脾经部分腧穴定位示意图

【解剖】 在第5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分布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①胸胁胀痛;②嗳气、反胃、腹胀等胃气失降性病证;③水肿。

【操作】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18.天溪(Tiānxī,SP 18)

【定位】 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4-26)。

【解剖】 在第4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4肋间动、静脉;布有第4肋间神经。

【主治】 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痈,乳少。

【操作】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19.胸乡(Xiōnɡxiānɡ,SP 19)

【定位】 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4-26)。

【解剖】 在第3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

【主治】 胸胁胀痛。

【操作】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0.周荣(Zhōurónɡ,SP 20)

【定位】 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图4-26)。

【解剖】 在第2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2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肌支,正当第1肋间神经。

【主治】 ①咳嗽,气逆;②胸胁胀满。

【操作】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1.大包 * (Dàbāo,SP 21)脾之大络

【定位】 在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图4-26)。

【解剖】 在第6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6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主治】 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④四肢无力。

【操作】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y4NkcG84n0fLMjO0DZzWbOMCa+cwFOHf3S557s9G0xFZ/P+7HEJPF3OkXbpxbm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