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和坏死性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和十二指肠最为常见,即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临床表现常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上腹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等特点,伴反酸、嗳气,体征可见上腹部有局限性压痛,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

本病多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吐酸”“胃疡”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消化性溃疡发病主要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等因素相关。疾病起初多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单独致病,亦可是多病因相兼为病。发病日久或反复致病,常导致脾胃虚弱,甚或出现夹痰夹湿、郁而化热及气滞血瘀等情况,使疾病呈寒热兼夹、虚实夹杂的病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二脏关联密切,基本病机为胃之气机阻滞或络脉失养,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或者失荣则痛。

1.外邪犯胃

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湿邪为多,湿邪较易侵犯脾胃,阴虚之人易感湿热,阳虚之人易受寒湿,邪气所犯,阻滞气机,胃气不和,乃发本病。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滞,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五味过极,辛辣过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伤脾碍胃,气机壅滞。

3.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可致胃络血瘀。若肝郁化热,郁热耗伤胃阴,胃络失于濡润,致胃脘隐隐灼痛。若气郁日久,血行不畅,血脉凝滞,瘀血阻胃,致胃脘刺痛。

4.素体脾虚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或用药不当,皆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养而发生疼痛。

二、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等特点,性质可分为钝痛、灼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主要特点:①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甚至10余年;②反复或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发作有季节性,典型者多在季节变化时发生,如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③部分患者有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餐后痛多见于胃溃疡,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餐缓解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④部分病例仅表现为上腹胀、上腹部不适、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还有一类无症状性溃疡,患者无腹痛或消化不良症状,而以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

三、鉴别诊断

1.胃癌

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为内窥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怀疑恶性溃疡的患者,应行多处内窥镜下活检。内镜下恶性溃疡形状不规则,底凸凹不平,苔污秽,边缘结节样隆起。X线钡餐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龛影位于胃腔之内,边缘不整,龛影周围胃壁僵硬,呈结节状隆起,向溃疡聚集的皱襞有融合和中断现象。

2.功能性消化不良

此类患者常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嗳气、胃灼热、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症状与患消化性溃疡类似,易与消化性溃疡相混淆。内镜检查则完全正常或示轻度胃炎。

3.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该病腹痛与进食油腻有关,位于右上腹并放射至背部且伴发热、黄疸,此类典型病例不难与消化性溃疡相鉴别。对于不典型的患者,鉴别需借助腹部B超或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检查。

4.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又称卓-艾综合征,由胰腺非B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肿瘤往往较小,生长慢,多为恶性。大量胃泌素导致胃酸分泌量显著增高,引起顽固性多发溃疡、不典型部位溃疡(如十二指肠降段、横段或空肠近端等),易并发出血、穿孔,多伴有腹泻和明显消瘦。胃液分析、血清胃泌素检测和激发试验(胰泌素试验或钙输注试验阳性)有助于胃泌素瘤定性诊断,而超声检查(包括超声内镜)、CT、MRI、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等有助于定位诊断。

5.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症状为慢性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但发作的周期性与节律性一般不典型,胃镜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法。

四、中医治疗

中医倡导辨证论治,针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机制,以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本病初起活动期,以实证为主要表现者,主要采用理气导滞、清热化瘀等法。溃疡日久,反复发作不愈者,多为本虚标实之候,临床宜标本兼顾,健脾与理气并用,和胃与化瘀同施。对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巨大溃疡或有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者,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证候】主症: 胃脘胀满或疼痛,胁肋部胀满不适或疼痛。 次症: 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心烦,嗳气频作,善太息。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 柴胡疏肝散。

【中成药】 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健胃愈疡片。

2.脾胃虚寒证

【证候】主症: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得食痛减。 次症: 四肢倦怠,畏寒肢冷,便溏,纳少。 舌脉: 舌淡或舌边齿痕,舌苔薄白,脉虚缓无力。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 黄芪建中汤。

【中成药】 安胃疡胶囊、小建中胶囊/颗粒、虚寒胃痛冲剂。

3.脾胃湿热证

【证候】主症: 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或口苦。 次症: 口干不欲饮,纳呆,恶心或呕吐,小便短黄。 舌脉: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治法】 清利湿热,和胃止痛。

【方药】 连朴饮。

【中成药】 三九胃泰颗粒。

4.肝胃郁热证

【证候】主症: 胃脘灼痛,口干口苦。 次症: 胸胁胀满,反酸,烦躁易怒,大便秘结。 舌脉: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胃泻热,疏肝理气。

【方药】 化肝煎合左金丸。

【中成药】 胃热清胶囊。

5.胃阴不足证

【证候】主症: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 次症: 口干渴,消瘦,五心烦热。 舌脉: 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

【治法】 养阴益胃。

【方药】 益胃汤。

【中成药】 养胃舒胶囊。

6.胃络瘀阻证

【证候】主症: 胃脘胀痛或刺痛,痛处不移。 次症: 夜间痛甚,口干不欲饮,可见呕血或黑便。 舌脉: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 失笑散合丹参饮。

【中成药】 元胡止痛片、康复新液、荆花胃康胶丸。

(二)其他疗法

1.穴位埋线疗法

选中脘、胃俞(双)、脾俞(双)、足三里(双)、肝俞(双),将羊肠线埋于这些穴位皮下。治疗间隔及疗程根据所选部位对线的吸收程度而定,通常每2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2.针灸疗法

根据不同症状、证型选择相应的腧穴进行针灸治疗,主穴取中脘、足三里,再根据不同证型配穴。

五、预防调护

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季节因素、饮食因素、精神情志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药物因素及一些未知因素等都可导致溃疡病复发,避免这些负性因素对于预防本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1.生活方面,按时规律进餐,忌进食过饱及睡前进食,戒烟酒,忌大量饮用浓茶或咖啡,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

2.药物方面,慎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利血平等。

3.Hp是消化性溃疡重要发病原因和复发因素之一,故对消化性溃疡Hp阳性者,无论溃疡是活动期还是静止期,都应行Hp根除治疗。

【复习思考题】

1.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分为哪些常见证型?

2.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因为哪些? +leoZ0BpFPnMZcCpdw2PMWi9C7N02BX5+NjtWoUkPXpUBbS24YfCuxRCmmRH91B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