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实验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1)掌握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基本组成及其各部分形态特征,了解其形成的相关性。
(2)掌握不同类型花的组成、花被的形态、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子房的位置、花序的种类等的相关名词术语及其概念,了解花的各部分的发育过程。
(3)掌握各类果实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来源、果实的类型及其特征。熟悉肉质果的各部位鉴别要点,了解果实与花各部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关性。
(4)掌握不同类型种子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征,熟悉易与果实混淆的药用种子鉴别特征。
2.通过本实验掌握以下基本技能:
(1)花的解剖和使用解剖镜观察花的形态的技能。
(2)记述花、果实和种子外形特征的技能,花程式的记录和花图式的绘制技能。
(3)拍摄花、果实、种子形态照片和绘制其形态图的技能。
【仪器、用品、试剂】
显微镜、解剖镜、镊子、刀片、纱布、擦镜纸、解剖针等。
【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花和花序、果实、种子的形态。
花的浸渍标本或于实验前一天采摘鲜花,装在塑料袋内保持一定湿度,并存放于4℃~5℃的冰箱中保鲜,备用。
油菜( Brassica campestris L.)花、蚕豆( Vicia faba Linn.)或豌豆( Pisum sativum Linn.)或紫藤〔 Wisteri sinensis (Sims)Sweet〕花、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Linn.)或蜀葵( Althaea rosea Cav.)花、金丝桃( Hypericum monogynum L.)花、益母草(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或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花、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等菊科植物花序、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或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Nannf.〕花、贴梗海棠〔 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或梨( Pyrus communis L.)花、百合( Lilium brownii F.E.Brown ex Miellez var. viridulum Baker)或萱草〔 Hemerocallis fulva (L.)L.〕花、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花、桑( Morus alba L.)花序、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或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花、石竹( Dianthus chinensis L.)或报春花( Primula malacoides Franch.)花等。
花序腊叶标本、浸渍标本或新鲜花序:油菜或荠菜〔 Capsella bursa - pastoris (L.)Medic.〕、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Ait.)或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Thunb.)、车前草( Plantago asiatica L.)或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L.)、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或玉米( Zea mays L.)、汉白杨( Populus ningshanica C.Wang et Tung)或垂柳( Salix babylonica L.)、半夏〔 Pinellia ternate (Thunb.)Breit.〕或天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Schott〕或马蹄莲〔 Zantedeschia aethiopica (L.)Spreng.〕、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或苹果( Malus pumila Mill)、细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或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野胡萝卜( Daucus carota L.)、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或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无花果( Ficus carica Linn.)或薜荔( Ficus pumila L.)等。
(1)花的组成 花由花梗、花托、花被(包括花萼和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组成。
取新鲜油菜花或浸渍标本置于装有少量水的培养皿中,用解剖针和镊子小心地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逐层剥离花的各组成部分,按顺序将各部分平放于培养皿中观察:花梗长短;花托或花筒的形态;花被的数目、大小、形状、颜色和排列方式;雄蕊的数目及类型;雌蕊的形状、花柱和柱头的数目、子房的位置等情况。再将子房横切或纵切,在放大镜或解剖镜下观察其胎座的类型和胚珠的数目(油菜花为完全花;辐射对称花;花梗明显;花托稍隆起,上有与萼片对生的蜜腺;萼片4枚,绿色,分离;花瓣4枚,黄色,分离,十字形排列;雄蕊6枚,4长2短,为四强雄蕊;子房上位,由2心皮组成,因形成假隔膜而分为2室,胚珠多数)。
(2)雄蕊的类型 雄蕊是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常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根据一朵花中雄蕊的连合与否可分为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根据花丝的长短不同可分为二强雄蕊、四强雄蕊。
观察木槿或蜀葵、紫藤或蚕豆、金丝桃、向日葵管状花、益母草或夏枯草、油菜或荠菜等花的雄蕊类型。
(3)雌蕊的类型 雌蕊由心皮构成,由于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的不同、心皮形成雌蕊结合的程度不同,雌蕊分为单雌蕊、离生雌蕊和复雌蕊。
观察紫藤或蚕豆、玉兰或乌头、金丝桃或桔梗等花的雌蕊类型。
(4)子房的位置 子房通常着生在花托上,根据子房在花托上着生的位置、子房与花托的愈合程度以及子房与花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分为子房上位(下位花或周位花)、子房下位(上位花)、子房半下位(周位花)。
观察油菜或金丝桃或蚕豆、桔梗或党参、贴梗海棠或梨等花的子房位置。
(5)胎座的类型 胎座是子房内胚珠着生的部位,常呈肉质突起。常见的胎座类型有边缘胎座、中轴胎座、侧膜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基生胎座、顶生胎座等。
观察紫藤或蚕豆、南瓜或栝楼、桔梗或贴梗海棠、石竹或报春花、向日葵等花的胎座类型。
观察上述实验材料是完全花还是不完全花;是两侧对称花还是辐射对称花;是单性花还是两性花;是单被花还是重被花等。
观察实验材料项中所列的花序的类型,其中尤其注意:
(1)向日葵等的头状花序 可见管状花(位于中央)和舌状花(位于周围)聚集在一个扁平的盘状花序轴上。在花序轴的下部有许多绿色的苞片为总苞。
向日葵花均无花梗。在花序轴上着生2种不同类型的花:位于盘状花序轴边缘的花为舌状花,位于中央的花为管状花,花冠均为黄色。用镊子分别镊取上述2种不同类型的花解剖观察,可见舌状花的雌雄蕊均不发育,为中性花或不孕花;管状花的花冠较小,5个雄蕊的花药相互连合成筒状,花丝分离,为聚药雄蕊,雌蕊1个,柱头2浅裂,子房下位,由2心皮组成,1室,1胚珠,基生胎座。萼片不发育,呈鳞片状。
(2)半夏、天南星或马蹄莲的肉穗花序 半夏的佛焰苞绿色,内卷成筒状,内面有增厚的横隔膜,顶端的附属物鼠尾状,伸出佛焰苞外,花单性同序,无花被,雄花生于花序上半部,雌花生于下半部并与佛焰苞合生。天南星的佛焰苞上半部展开,顶端细丝状,雌雄异株。马蹄莲的佛焰苞白色或乳白色,上部呈喇叭状扩展,顶端具稍反卷的骤尖,下部短筒状,雌雄同序,雄花在上半部,雌花在下半部。
(3)小麦的复穗状花序 小麦的整个麦穗为一个复穗状花序,许多小穗(穗状花序)互生于麦穗的主轴两侧。用镊子取下一个小穗解剖,可见基部有2颖片,下方的称外颖,上方的为内颖,其内有3~5朵小花。自上而下地逐朵解剖小花,可见小穗上部的13朵发育不良,为不孕花,下部的4朵小花为能育的两性花。发育正常的小花外面包有外稃和内稃各1片,其内有3枚雄蕊和1枚具有羽毛状柱头的雌蕊,花柱不明显。在外稃和内稃间的子房基部,可见有2枚浆片。
1.任选一种完全花,绘其纵剖面形态图,并注明其组成部分。
2.按要求填写下表(表4-1)。
表4-1 完全花的组成和形态
3.雌蕊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如何判断组成雌蕊的心皮数?
4.如何区别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表4-2)。
表4-2 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的区别
不同类型新鲜果实或液浸果实、干燥果实标本: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桃( Amygdalus persica L.)、梨( Pyrus communis L.)、苹果( Malus pumila Mill)、黄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淫羊霍( 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油菜( Brassica campestris L.)、扁豆( Dolichos lablab L.)、合欢(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锦葵( Malva sinensis Cavan)、牵牛〔 Pharbitis purpurea (L.)Voigt〕、蓖麻( Ricinus communis L.)、虞美人( Papaver rhoeas L.)、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玉米( Zea mays L.)、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益母草(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鸡爪槭( Acer palmatum Thunb)、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青葙( Celosia argentea Linn.)、小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金樱子( Rosa laevigata Michx.)、八角茴香( Lllicium verum Hook.f.)、莲( Nelumbo nucifera Gaetn.)、悬钩子属( Rubus )、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桑椹( Morus alba L.)、凤梨〔 Ananas comosus (Linn.)Merr.〕、无花果( Ficus carica Linn.)。
宁夏枸杞、小茴香果实横切制片。
(1)单果 单雌蕊或合生心皮复雌蕊形成的果实。
①浆果:番茄、枸杞为单心皮或多心皮合生雌蕊,上位或下位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外果皮薄,中、内果皮肉质多浆,内含1至多数种子。
②柑果:橘为合生心皮上位子房发育成的果实,外果皮革质,具多数油室,中果皮疏松,内具分支的维管束(橘络),内果皮膜质,分隔成多室,内壁生有许多肉质多汁的囊状毛。
③核果:桃为单心皮上位子房发育成的果实,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木质化,形成坚硬果核,核内含1枚种子。
④瓠果:黄瓜等为3心皮合生下位子房形成的果实,花托与外果皮形成坚硬的果实外层,中内果皮及胎座肉质,为假果。
⑤梨果:梨、苹果为5心皮合生下位子房与花筒一起发育形成的果实,花筒与外中果皮一起形成肉质可食的部分,其间界限不明显,内果皮坚韧,革质或木质,常分隔成2~5室,每室常含2粒种子。
⑥蓇葖果:淫羊藿为1个心皮发育成的果实,成熟时沿背缝线或腹缝线开裂。
⑦荚果:合欢等为单心皮上位子房发育的果实,成熟时沿背、腹两缝线开裂,果皮裂成2片。
⑧角果:油菜等为2心皮上位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具假隔膜,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数,有长角果和短角果之分。
⑨蒴果:由合生心皮的复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子房1至多室,种子多数。开裂方式多种:
纵裂:a.室间开裂:蓖麻果实沿室间隔膜(腹缝线)开裂。
b.室背开裂:锦葵等果实沿背缝线开裂。
c.室轴开裂:牵牛果实沿背或腹缝线开裂,但子房间隔膜仍与中轴相连。
齿裂:果实成熟时顶端呈齿状开裂。
孔裂:虞美人果实顶端呈小孔状开裂。
盖裂:车前果实中部呈环状开裂,上部果皮呈帽状脱落。
⑩瘦果:单粒种子的果实,成熟时果皮易与种皮分离。菊科植物向日葵等的瘦果是由下位子房与萼筒共同形成的,称连萼瘦果。
⑪颖果:玉米果实内含1粒种子,果实成熟时,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离。
⑫坚果:板栗果皮坚硬,内含1粒种子,果实外面常有由花序的总苞发育成的壳斗附着于基部。有的坚果特小,无壳斗包围,称小坚果。
⑬翅果:杜仲果皮一端或周边向外延伸成翅状,果实内含1粒种子。
⑭胞果:青葙等果实是由合生心皮雌蕊上位子房形成的果实,果皮薄,膨胀疏松地包围种子,与种皮极易分离。
⑮双悬果:小茴香等果实由2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果实成熟后心皮分离成2个分果,双悬挂在心皮柄上端,心皮柄的基部与果柄相连,每个分果内各含1粒种子。
(2)聚合果 由1朵花中许多离生心皮雌蕊形成的果实,每个雌蕊形成1个单果,聚生于同一花托上。根据单果类型不同可分为:
①聚合蓇葖果:八角茴香果实由许多蓇葖果聚生于同一花托上。
②聚合瘦果:金樱子果实由许多骨质瘦果聚生于凹陷的花托中,称蔷薇果。
③聚合核果:悬钩子属的果实由许多小核果聚生于突起的花托上。
④聚合坚果:莲的果实由许多小坚果嵌生于膨大、海绵状的花托中。
⑤聚合浆果:五味子果实由许多浆果聚生在延长或不延长的花托上。
(3)聚花果 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①无花果:由隐头花序形成的果实。
②桑椹:开花后每个花被变得肥厚多汁,包被1个瘦果。
③凤梨:肥大多汁的花序轴成为果实的可食用部分,花不孕。
(1)取枸杞果实横切面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由外至内可见:
①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组成。
a.外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壁较薄,外被角质层,外缘作细齿状突起。
b.中果皮:为10余列薄壁细胞,外侧1~2列较小,中部细胞较大,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砂晶;维管束双韧型,散列。
c.内果皮:为1列椭圆形细胞,切向延长。
②种子
a.种皮:最外为1列石细胞,类长方形,侧壁及内壁呈U字形增厚。其下为3~4列被挤压的薄壁细胞。最内1层为扁长方形薄壁细胞,微木化。
b.胚乳及胚根、子叶薄壁细胞:含有脂肪油及颗粒状物。
(2)取小茴香果实横切面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轮廓略呈五边形,近平直的一面为腹面,具背棱的一面为背面。
①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
a.外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
b.中果皮:由数列薄壁细胞组成,共有6个油管,果棱间各1个,合生面2个,油管呈椭圆形或半圆形,内含橙红色油脂,维管束位于果棱部位,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两侧,维管束周围是大型网纹细胞。
c.内果皮:为1列狭长的扁平细胞,长短不一。
②种子
a.种皮:为1列颓废细胞,含棕色物质,合生面的内果皮与种皮间有种脊维管束。
b.胚乳:由许多多角形细胞组成,内含糊粉粒及少数脂肪油,糊粉粒中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
c.胚:位于种子中央部分,形小。
1.按要求填写下表格(表4-3)。
表4-3 果实的各种类型观察
2.如何区别蓇葖果与荚果、瘦果与颖果?
3.何谓肉质果?如何鉴别各种类型肉质果的果皮?
4.聚合果与聚花果在来源上有何不同,如何鉴别?
蓖麻( Ricinus communis L.)、白扁豆( Dolichos lablab L.)、蚕豆( Vicia faba Linn)或黄豆〔 Giycine max (L)Merrill〕、杏( Armeniaca vulgaris Lam.)、阳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的种子。
杏仁和阳春砂仁种子横切制片。
(1)有胚乳种子 取蓖麻种子仔细观察,呈扁平广卵形,一面较平,另一面较隆起。外种皮具许多花纹,硬脆,内种皮乳白色膜质紧贴外种皮,蓖麻种子较窄的一端有一海绵状的突起物称种阜,剥开种阜可见种脐,在放大镜下更加明显。在种子有隆起的一面可见有1条纵行隆起线即种脊。合点汇于种子较宽一端处。剥去种皮即可见到乳白色的胚乳,用刀片平行于种子的宽面做纵切,把胚乳分成两半,用放大镜观察,能见到叶脉清晰的子叶,同时可见到胚根、极小的胚芽和很短的胚轴。
(2)无胚乳种子 观察白扁豆种子,呈扁卵圆形,种皮革质,淡黄白色,平滑,有时可见棕黑色斑点。一端有隆起的白色眉条状种阜,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疤痕即种脐,在种脐一端的种皮上有种孔。用手挤压种脐的两侧,可见有水自种孔溢出,种子萌发时,胚根即由此伸出突破种皮。种脐的另一端有短的隆起部分为种脊。剥去种皮,可见两片肥大的子叶,掰开两片子叶,可见这两片子叶着生在胚轴上,胚轴的上端为胚芽,有两片比较清晰的幼叶。在胚轴的下端有一呈尾状的胚根。
蚕豆种子的种脐呈眉条状。其他和白扁豆种子结构类似。
黄豆种子呈肾形,肾形凹侧具一长圆形、棕色的种脐。其他与上类似。
(1)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解剖构造 取杏仁种子横切面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由外至内可以看到:
①外表皮:由1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常可见到散生的长圆形、卵圆形的黄色石细胞,上半部凸出外表皮表面,下半部埋于薄壁组织之中。
②薄壁组织:外表皮内侧为数十列薄壁组织,最外方的细胞皱缩,此部位有细小维管束散生。
③内表皮:为1列类长圆形薄壁细胞,内含黄色物质。
④外胚乳:紧贴内表皮的内侧由数列颓废的薄壁组织细胞组成。
⑤内胚乳:外胚乳的内侧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⑥子叶:为2枚,子叶的最外1列为小形扁平细胞组成的表皮,子叶表皮下有由众多的大型多边形薄壁细胞组成,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在子叶薄壁组织内可见散列的叶脉维管束。
(2)单子叶植物种子解剖构造 取阳春砂仁种子横切面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由外至内可看到:
①假种皮:由1层细胞壁不甚清楚的长形薄壁细胞组成。
②种皮:由6~7层细胞组成。外种皮是由1列长圆形、排列整齐、比较厚的细胞构成,外种皮内侧是由1列切向延长的、含色素的细胞,1列切向延长、含油滴的薄壁细胞及2~3列多边形含色素的薄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层。内种皮为1列径向延长的长方形石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深棕色,胞腔小。内有圆形硅质块。
③外胚乳:细胞较大,略呈圆柱形,辐射状排列,内含淀粉粒,并有少数细小草酸钙方晶。
④内胚乳:由许多细小的细胞组成,呈多角形,排列不规则,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⑤胚:由许多类圆形、充满内含物的薄壁细胞组成。
1.绘制蓖麻和蚕豆种子的剖面图。
2.如何鉴别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