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安宁疗护相关理论

安宁疗护理论是在安宁疗护实践中产生并经过安宁疗护实践证明的理论体系,是对安宁疗护领域中的现象、活动的本质及规律的系统总结。安宁疗护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专业学科,目前理论研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正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本节重点介绍需要理论、关怀理论、希望理论、症状管理理论及护理相关理论等。

一、需要理论

(一)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1.简述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Basic Human Needs Theory)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于1943年提出的。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先后次序归纳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亦称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各需要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类生存的各种因素均会对基本需要产生影响,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认知等一个或多个因素。

2.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1)生理的需要 这是晚(末)期患者最基本的需求。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缓解或减轻生理痛苦。

(2)安全的需要 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晚(末)期患者由于病重、体弱及死亡来临等各种因素而导致安全感降低,会产生无助不安的情绪,担心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护理等。因此,医护人员应以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为目标,给予专业的疗护、关爱关怀和支持帮助。

(3)爱与归属的需要 晚(末)期患者常常会产生孤立、孤独感,希望得到亲人及朋友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因此,积极鼓励家属陪伴、朋友探视并参与患者的护理,让患者感受到亲情友情,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晚(末)期患者因自理能力下降、身体形象和容貌的改变而影响对自身价值的判断,且患者常常因为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而担心失去价值或成为别人的负担。因此,安宁疗护团队人员应帮助患者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晚(末)期患者在临终阶段常陷入失落、沮丧、悲观和绝望的情绪状态,安宁疗护团队应为他们创造满足心愿等自我实现需要的条件。

(二)社会需要理论

1.简述 社会需要理论(Theory of social needs)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魏斯(Robert Weiss)创立。它的首要核心议题是“谁”和“如何确定需要”,主要目的是确定目标群体的基本需要和划定范围,其次是如何组织社会以满足基本需要。

社会需要理论提出了六条基本的“社会需要”:①依附的需要;②社会整合的需要;③价值保证的需要;④可靠同盟的需要;⑤寻求指导的需要;⑥关心他人的需要。

2.社会需要理论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1)安宁疗护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程度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普遍化需要,因而借助社会需要理论对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社会需要理论揭示了安宁疗护服务被纳入社会政策体系的必然性。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集中体现着社会人文关怀。

(3)社会需要理论提供了划定安宁疗护服务对象和范围的方法。相对于社会正常人群,晚(末)期患者处于生命相对缺乏的状态,主要体现在身体、心理、灵性和社会关系方面;其家属也因长期的压力、焦虑、恐慌而处于边缘状态。

(4)社会需要理论为如何供给安宁疗护服务提供了基本思路。安宁疗护服务的供给为综合性、多元化,需要政府、社区、家庭、非政府组织、市场等基于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取长补短、跨界合作,共同协作发挥作用。

二、关怀理论

关怀理论中以关怀科学模式理论的提出者——吉恩·华森(Jean Watson)最具典型性。

(一)简述

关怀科学模式理论(Scientific Model Of Care Theory)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家吉恩·华森(Jean Watson)于1979年提出。关怀科学模式理论以10个照顾性因素为其基本框架和内容,强调关怀的过程与最终结果,并将关怀的双方是否达到人格的升华作为衡量关怀结果的具体标准。

(二)华森关怀科学模式理论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1.对晚(末)期患者的生理关怀 包括做好基础照护、症状管理、减轻或缓解患者生理痛苦,提高其生命质量。

2.对晚(末)期患者的心理关怀 要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和问题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照护,协助完成未了心愿。

3.对晚(末)期患者的生活关怀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房间应整洁、温馨、舒适,保持清新的空气与怡人的温湿度。给予良好的饮食护理和全方位的优质护理,鼓励家属参与陪伴照护患者。

4.对晚(末)期患者家属的情感关怀 患者家属照护患者过程中付出了难以衡量的劳动,同时又要面对亲人处于濒死状态或即将失去亲人的悲痛,承担了身心健康的双重威胁。因此,安宁疗护团队应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双向信任关系,做好沟通交流和哀伤照护。

三、希望理论

(一)简述

希望理论(Hope Theory)由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 UK)的心理学专家查尔斯·李察德·斯奈德(Charles R. Snyder)和他的同事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

希望理论是指希望作为一种认知特征,是以目标为核心、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的融合体,以希望模型为表现形式的一种聚焦于目标达成的认知动力理论。

希望理论的基本观点以目标、方法及意志为基础,具体内容概括为以具有实质性价值的目标为指向、以路径与动力为主体作用机制及理性情感的双重属性三个方面。

(二)希望理论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1.在安宁疗护中应用希望理论,能有效缓解晚(末)期患者疼痛和不适症状,疏导其紧张、焦虑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和舒适度;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生命终末期的状况,根据自己的心愿合理支配时间,维护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提高生活质量。

2.希望理论为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力量,减轻心理压力,能主动给予患者更好的照顾和陪伴,帮助患者接受整体照护,提升面对亲人死亡事件的应对能力。

3.希望理论作为一种正向的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安宁疗护团队成员建立有效积极的照护目标,调动团队在诊治照护中的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树立安宁疗护职业的美好期望和使命感,提高职业的认同感,有效应对工作压力,减轻职业倦怠感。

四、症状管理理论

(一)简述

症状管理理论(theory of symptom management,TSM)由拉森(Larson)等1994年提出。2001年多德(Dodd)等报道了理论的最新进展,提出六个设想:①症状研究的金标准是个体症状体验的自我报告。②理论所指症状不一定是经历的,可以指患者所处高危状态,可在患者经历症状前开始干预。③不能语言交流的患者,如新生儿、中风失语症患者的症状报告由照顾者提供,需注意准确性。④管理策略可以针对个体、团体、家庭或工作环境。⑤症状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⑥症状策略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症状,达到一种或多种预期结果。有效的症状管理包括三个最基本的核心概念,即症状体验、症状管理策略和管理效果。

(二)症状管理理论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1.强调对多种症状的综合管理效果 症状管理理论根据症状的不同分为针对单一症状、多个症状及症状群的干预。晚(末)期患者的症状负担会随疾病进展加重,出现疲乏、疼痛及呼吸困难等多种症状,导致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根据症状管理理论进行多种症状的评估,了解和分析患者症状发作时的真实体验感,有针对性地对症状群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促进患者舒适。

2.重视多学科团队在症状管理中的协作 患者的症状管理团队需要跨专业人员组成。安宁疗护团队组建可根据患者症状的干预方法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增减团队成员,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症状的整体照护管理。

3.构建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 症状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效果受人、环境及疾病等影响。其中,社会支持及人际关系与生命质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系统,重视家庭照顾者症状管理能力的作用,对患者疾病管理和症状控制有很好的作用。

4.促进非药物疗法在症状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随着症状管理理论的发展,症状管理从药物管理向非药物管理和药物管理相结合转变。常用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有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营养疗法、补充替代疗法如芳香疗法及艺术疗法等,在安宁疗护的症状管理中起到了一定效果。

五、护理相关理论

(一)舒适护理理论

详见第八章《舒适护理》。

(二)多元文化护理理论

1.简述 多元文化护理理论(Multicultural Nursing Theory)又称跨文化护理理论或泛文化护理理论,由美国护理学家马德琳·M·莱林格(Madeleine M. Leining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指护理人员按照不同服务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健康需求的护理服务理论。具体内容有:①文化关怀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②不同文化的民族具有文化关怀的共性和特性。③文化关怀分为普通关怀和专业关怀。

2.多元文化护理理论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医护人员应充分评估不同文化背景下患者的痛苦,从全方位多角度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护理需求。

医护人员应把患者看成是身心统一的有机整体,关注情感和内心体验的沟通,在生理、心理、精神、生活等方面给予普通关怀,帮助患者避免或消除心理上的恐惧、烦恼等不良情绪。

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背景及信仰,有针对性地开展死亡教育和居丧照护,满足患者愿望,助力他们按照自己的文化习俗或宗教信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三)奥瑞姆自理理论

1.简述 自理理论(Self-Care Theory)又称自我护理理论,由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罗西娅·奥瑞姆(Dorothea Elizabeth Orem)于1971年提出。自理理论是指个体按一定形式连续完成的,为维持生命和健康需要自己进行的活动。其包含人、健康、环境、护理四层含义。该理论认为,自理活动是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采取的有目的的行动,即有能力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2.自理理论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1)明确安宁疗护的工作内容和范畴 有助于患者在医院、家庭、社会中的角色适应,强调了医护人员在安宁疗护中的作用,为回顾和评价安宁疗护实践设计了一个系统方法。

(2)强调患者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护理模式开展护理 通常分为诊断与处置、设计与计划、执行和评价这三个步骤,最终协助晚(末)期患者完成自理,以达到对其自身有利的效果。

(3)对安宁疗护团队的职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安宁疗护团队必须具有良好的医德素养,掌握多学科知识,积极接受死亡教育,激发团队精神,提升服务品质及突出专业规范性。

(四)金的达标理论

1.简述 金的达标理论(Gold Standard Theory)由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伊莫詹妮·M·金(Imogene M King)于1981年提出。金的达标理论是指为使护理人员和患者在一个特定情境中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提出的理论框架,即个体系统、人际间系统和社会系统。该理论创造了一个观察特定现象的方法——双方都对自我、角色、成长、发展等有正确的感知,通过沟通和相互作用,随后相互影响,达到共同制定的目标。是护理人员和服务对象在护理情境中分享有关他们感知信息后的行动、反应和互动的过程。

2.金的达标理论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安宁疗护团队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交流,设定目标,共同制定和实施安宁疗护照护计划。

通过死亡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死亡,提高对死亡的认知及应对能力,达到安然接受死亡的事实。

为患者提供温馨宁静的家庭式的病房环境,以满足晚(末)期患者和家属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六、中医药文化理论

详见第十二章《中医药特色安宁疗护》。

【思考题】

1.安宁疗护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

2.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如何实现我国本土化安宁疗护的特色发展? HjGvWUAl5NWnQ2XMd3CdvWcKkzUD2doMjB3bhjIGBvSPOBYLXhAwOlgyZYyvLaM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