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和整体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其研究对象是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信息和代谢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和作用规律。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认识生命、造福人类带来新的机遇、开拓广阔前景。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及信息技术为基础,同时又是病理学、药理学等后续课程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第四版)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之一,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划、宏观指导,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负责,全国多家高等医药院校共同参与编写,可供全国高等院校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生命科学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重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力求保持第三版的体系完善、特色突出、图表直观、叙述简洁、精益求精、方便读者的风格,科学把握本课程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肿瘤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医学检验等其他课程的关系,具体有以下修订内容。
1.更新理论及其应用:①增加细胞周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一章。②DNA的生物合成一章结合研究进展更新DNA合成过程、DNA修复、DNA重组。③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一章更新染色质水平调控、转录因子,增加调控RNA。④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一章改名为肿瘤分子生物学,将部分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内容融入信号转导等相关章节,更易于学习理解。⑤疾病分子生物学一章结合研究进展更新高血压、脂血症等相关疾病候选基因内容,糖尿病一节结合WHO文件“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2019)”重新编写。
2.丰富技术及其应用:①核酸提取与鉴定一章增加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及第二代Illumina/Solexa测序技术、第三代纳米孔测序技术。②将原印迹杂交技术与生物芯片技术两章合并为印迹杂交与芯片技术一章,简化芯片制备,突出芯片应用。③聚合酶链反应一章更新常用PCR技术。④重组DNA技术一章增加重组DNA技术发展一节,重点介绍基因文库、表面展示技术、定点突变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等。⑤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一章增加新冠病毒检测,更新CODIS系统内容,增加T细胞受体疗法。⑥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组学一章结合进展更新相关内容。
3.强化健康服务意识: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选择代表性药物融入教材(并附药品分类代码),既引导学生提前介入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培养其救死扶伤、造福国民的健康意识。
4.图文规范简洁明了:①重新编辑大部分插图,意在丰富内涵,突出主题,美观大方。②重视专业术语同义词问题,通过专业文库检索确定中英文同义词的使用频率,优先使用高频词;对于高频词较多的同义词采用以下两种形式表示:“酶[促反应]动力学”表示“酶促反应动力学简称酶动力学”,“维生素D 3 (胆骨化醇、胆钙化醇)”表示“维生素D 3 又称胆骨化醇、胆钙化醇”。③重视缩写符号的科学使用,以希腊字母、阿拉伯数字和连字符为例:涉及分子结构中的原子编号、基团位置或手性中心,如α-氨基酸、α-1,4-糖苷键、1α-羟基、7α-羟化酶、6-磷酸果糖、葡萄糖-6-磷酸酶,用连字符,其他如α螺旋、α淀粉酶、血红蛋白α亚基、α硫辛酸、磷酸果糖激酶1,不涉及原子编号,不用连字符。
本教材共分16章,编写分工如下:陈娟、唐炳华编写绪论,黄映红、郑晓珂编写第一章,王宏英、张效云、朱洁编写第二章,米丽华、康宁编写第三章,陈巧云、王鹤、龚明玉编写第四章,郑斌、胡旭东、赵京山编写第五章,黄映红、马利刚、赵京山编写第六章,陈娟、康宁、朱洁编写第七章,杨军平、谭宇蕙编写第八章,宋岚、龚明玉编写第九章,杨品娜、唐炳华编写第十章,王艳杰、孙丽萍、郑晓珂编写第十一章,史晓燕、刘湘、詹秀琴编写第十二章,宋佳蕾、黄光瑞编写第十三章,姜颖、詹秀琴编写第十四章,刘湘、谭宇蕙编写第十五章,胡旭东、黄光瑞编写第十六章。
本教材的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工作在主编带领下,由全体编委和学术秘书共同完成。
本教材编写得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全国兄弟院校同道们的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倾力支持本教材的编写,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由于分子生物学内容丰富、编者学识有限,加之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本教材难免存在遗漏或错讹。谨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随时通过tangbinghua@bucm.edu.cn与编委会联系。编委会将及时回复并深表感谢,更将在修订时充分考虑您的意见和建议。
《分子生物学》编委会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