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DNA的复制机制由其基因组特征和宿主DNA复制系统共同决定。
许多DNA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分子,其复制是在细胞核内由宿主细胞的DNA复制系统完成的。不同病毒DNA的复制过程不尽相同,以下介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机制。
1. HBV基因组 HBV-DNA是由两股不等长DNA链构成,含部分双链区的松弛环状DNA(rcDNA,图2-25):长链L为 负链DNA (表3-1,75页),记作(-)DNA,其5'端有共价结合的HBV DNA聚合酶(protein P,POL,有逆转录酶活性,70页);短链S为 正链DNA (表3-1,75页),记作(+)DNA,其5'端有18nt加帽RNA,为 前基因组RNA (pgRNA)残留。HBV基因组其他信息及基因产物见第十章(277页)。
图2-25 乙型肝炎病毒rcDNA和cccDNA
2. HBV复制机制 包括吸附、穿入、脱壳、合成、包装释放等环节(图2-26)。
图2-26 乙型肝炎病毒生命周期
(1)HBV感染肝细胞,感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牛磺胆酸钠共转运多肽(NTCP)是HBV受体(也是HDV受体),与L-HBsAg N端的preS1结合后内化,核衣壳(HBV-DNAHBcAg复合物)进入细胞质。肝细胞表面蛋白聚糖所含硫酸乙酰肝素促进HBV附着、内化。
(2)HBcAg的C 端结构域(CTD)含核定位信号,在肝细胞质中被蛋白激酶磷酸化后可募集输入蛋白α亚基,从而介导HBV-DNA-HBcAg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第四章,130页)。
(3)HBV-DNA-HBcAg脱去HBcAg,负链5'端HBV DNA聚合酶和正链5'端加帽RNA被切除,由肝细胞DNA聚合酶κ和α、DNA连接酶等催化修补缺口,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进而募集核心组蛋白等,形成微型染色体,可进行不依赖肝细胞染色体的自主复制(图2-25)。
(4)以HBV-DNA负链为模板,在肝细胞RNA聚合酶Ⅱ的催化下合成四种mRNA,其中包括3.5kb的pgRNA。
(5)在内质网合成包膜蛋白(HBsAg)。
(6)在细胞质合成HBcAg(及分泌型HBeAg)、DNA聚合酶(POL)及X蛋白(HBxAg)。
(7)pgRNA和POL被HBcAg包裹形成核衣壳。
(8)合成rcDNA。
(9)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内形成Dane颗粒并释放,同时有HBsAg构成的小球形颗粒和纤维状颗粒形成并释放(第十章,277页)。
3.病毒DNA合成的抑制剂 许多病毒有自己的DNA聚合酶,其中有些是抗病毒药物重要靶点,这类药物主要是核苷类似物,例如阿昔洛韦和拉米夫定。
(1)阿昔洛韦:又称无氧鸟苷,为鸟苷类似物,归类于抗感染药物(XS01A)和化疗药物(XD06)、核苷和核苷酸类全身用抗病毒药(XJ05AB),属于前药(prodrug),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摄取之后,由病毒胸苷激酶(TK)催化磷酸化生成acyclo-GMP,进一步由细胞激酶催化磷酸化生成三磷酸化产物acyclo-GTP,然后通过两种机制抑制病毒DNA合成:①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②掺入病毒DNA,抑制延伸。阿昔洛韦与病毒TK的亲和力是细胞TK的200多倍,因而几乎只杀死感染细胞,可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等的感染。同类药物还有更昔洛韦。G. Elion和G. Hitchings因为发明阿昔洛韦获得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拉米夫定:为胞苷类似物,归类于核苷及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XJ05AF)、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XJ05AR),属于前药,其三磷酸化产物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但也抑制细胞的DNA聚合酶。
不同噬菌体DNA的复制方式不尽相同,这里仅介绍滚环复制。共价闭合环状DNA复制时有一股链被切断,形成的5'端被甩出,3'端由DNA聚合酶结合,以环状股为模板延伸合成。当3'端延伸合成时,5'端被连续甩出,好像环状模板在滚动,所以这种复制被形象地称为 滚环复制 (rolling circle replication),属于单向复制。甩出的DNA链有两种状况(图2-27)。
图2-27 滚环复制
1.作为模板指导不连续复制 得到双链DNA 串联体 (concatemer,又称多联体,是指以基因组为重复单位的串联DNA,或一组基因序列利用重组DNA技术构建的串联DNA),并按照基因组长度切割成可被包装的线性双链DNA,例如λ噬菌体和T4噬菌体。
2.不复制 得到单链DNA串联体,按照基因组长度切割,两端连接成环,得到单链环状DNA,例如ΦX174噬菌体和M13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