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DNA复制 (DNA replication)是指亲代DNA双链解链,两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指导合成新的互补链,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的过程,是细胞增殖和多数DNA病毒复制时发生的核心事件。因此,DNA的复制实际上是基因组的复制。

J. Watson和F. Crick于1953年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就推测了其复制的基本特征,并认为碱基配对原则使DNA复制和修复成为可能。现已阐明,在绝大多数生物体内,DNA复制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

一、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是指DNA复制时,亲代DNA双链解成两股单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指导合成新的互补链,最后形成与亲代DNA相同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和一股新生DNA链(图2-2)。

图2-2 半保留复制

1958年,M. Meselson和F. Stahl通过实验(Meselson-Stahl experiment)研究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他们先用以 15 NH 4 Cl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称为重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繁殖约15代(每代20~30分钟),使其DNA全部标记为 15 N-DNA,再改用含 14 NH 4 Cl的普通培养基(称为轻培养基)继续培养,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提取DNA。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分析DNA(140000×g,约48小时), 15 N-DNA的浮力密度最高(ρ=1.80),离心形成的条带称为高密度带,最靠近离心管底端; 14 N-DNA的浮力密度最低(ρ=1.65),离心形成的条带称为低密度带,最靠近离心管顶端; 14 N/ 15 N-DNA离心形成的条带称为中密度带,位于前两种条带之间。结果表明,细菌在重培养基中增殖时合成的DNA显示为一条高密度带,转入轻培养基中繁殖的子一代DNA显示为一条中密度带,子二代DNA显示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低密度带(图2-3)。因此,DNA的复制方式不是全保留复制、分散复制,而是半保留复制。

图2-3 Meselson-Stahl实验

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最重要的特征。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配对原则保证了亲代和子代遗传信息的高度保真。通过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完全一致,保留亲代DNA的全部遗传信息,维护遗传信息传递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二、双向复制

DNA的解链和复制是从有特定序列的位点开始的,该位点称为 复制起点 (ori)。从一个复制起点启动复制的全部DNA序列是一个复制单位,称为 复制子 (replicon)。原核生物的DNA分子通常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因而构成一个复制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有多个复制起点,因而构成 多复制子 ,这些复制起点分别控制一段DNA的复制,并共同完成整个DNA分子的复制(图2-4)。

图2-4 复制起点与复制方向

1963年,J. Cairns等用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y)研究大肠杆菌DNA的复制过程,证明其先从复制起点解开双链,然后边解链边复制,所以在解链处形成分叉结构,这种结构称为 复制叉 (replication fork)。

绝大多数生物的DNA从复制起点解链时都是双向解链,形成两个复制叉,这种方式称为 双向复制 (bidirectional replication,图2-4)。

三、半不连续复制

DNA的两股链是反向互补的,但DNA新生链的合成是单向的,只能以5'→3'方向合成。因此,在一个复制叉上,一股新生链的合成方向与其模板的解链方向相同,合成与解链可以同步进行,合成是连续的,这股新生链称为 前导链 (leading strand);另一股新生链的合成方向与其模板的解链方向相反,只能先解开一段模板,再合成一段新生链,合成是不连续的,这股新生链称为 后随链 (lagging strand)。半不连续复制由R. Okazaki团队阐明,故分段合成的后随链片段称为 冈崎片段 (Okazaki fragment,图2-5)。真核生物和细菌冈崎片段的长度分别为150~200nt和1000~2000nt。在一个复制叉上进行的这种DNA复制称为 半不连续复制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图2-5 半不连续复制 UbRWtJCzMjW9FXBe35qWvp83+Cdvea8usgwouD8qSpkVjyD/uEXUK//qefcAvw7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