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下肢诊查及康复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下肢骨与关节特殊检查方法及意义。

2.熟悉下肢常用临床角度、解剖及其意义。

3.了解下肢康复锻炼及生物力学要点。

第一节 下肢诊查要点

下肢的基本临床检查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动诊等。其中视诊、触诊、动诊是每次检查都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此外,针对下肢各个关节及关节外特定部位的损伤,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这些方法的实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

一、骨盆特殊检查

骨盆特殊检查一般包括骨盆骨折的检查、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及骨盆周围软组织检查(图2-1)。

(一)骨盆挤压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如果患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二)骨盆分离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同时向外下方推压,如果患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三)骨盆纵向挤压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检查侧的髋关节、膝关节半屈曲位,检查者将两手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大腿根部,双手用力挤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骨盆纵向挤压试验阳性,提示单侧骨盆骨折。

(四)屈膝屈髋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双腿靠拢,嘱其尽量屈曲髋关节、膝关节,检查者也可两手推膝使髋、膝关节尽量屈曲,使臀部离开床面,腰部被动前屈,若腰骶部发生疼痛,即为阳性。若行单侧髋、膝屈曲试验,患者一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同样方法,使对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则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可随之运动,若有疼痛即为阳性,提示有闪筋扭腰、劳损,或者有腰椎椎间关节、腰骶关节或者骶髂关节等病变。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该试验为阴性。

图2-1 骨盆特殊检查

(五)梨状肌紧张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伸直患肢,做内收内旋动作,若有坐骨神经放射痛,再迅速外展、外旋患肢,若疼痛立刻缓解即为阳性,说明有梨状肌综合征。

(六)床边试验

嘱患者靠床边仰卧位,臀部稍突出床沿,大腿下垂。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贴近腹壁,患者双手抱膝以固定腰椎。术者一手扶住髂前上棘以固定骨盆,另一手用力下压于床边的大腿,使髋关节尽量后伸。若骶髂关节发生疼痛则为阳性征,说明骶髂关节病变。

(七)骶髂关节分离试验(4字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被检查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将足架在另一侧膝关节上,使双下肢呈“4”字形。检查者一手放在屈曲的膝关节内侧,另一手放在对侧髂前上棘前面,然后两手向下按压,如被检查侧骶髂关节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说明有骶髂关节病变。

(八)斜扳试验

嘱患者侧卧位,下面腿伸直,上面腿屈髋、屈膝各90°,检查者一手将肩部推向背侧,另一手肘部抵住上侧臀部,内收并内旋该侧髋关节,使骨盆内旋,若发生骶髂关节疼痛,即为阳性,表示该侧骶髂关节有病变。

二、髋关节特殊检查

髋关节特殊检查一般包括髋关节创伤(髋关节脱位,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的检查、先天性髋关节病变的检查及髋部周围软组织的检查(图2-2)。

(一)单腿独立试验(Trendelenburg征)

患者两下肢交替持重和抬高,注意骨盆的动作,抬腿侧骨盆不上升反而下降,为阳性。轻度时只能看出上身摇摆。阳性者提示:①持重侧不稳定,臀中肌、臀小肌麻痹和松弛,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或高度髋内翻。②骨盆与股骨之间的支持性不稳,如先天性髋脱位、股骨颈骨折。

(二)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托马斯征)

嘱患者仰卧位,腰部放平,同时屈膝屈髋,嘱患者分别将两腿伸直,注意腿伸直的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某一侧腿伸直时,腰部挺起,则为阳性。另一种方法是嘱患者伸直患侧腿,检查者将健侧腿屈膝屈髋,使大腿紧贴腹部,腰部下降贴近床面,患侧腿自动离开床面,向上抬起,亦为阳性。本试验常用于检查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三)下肢短缩试验(Allis征)

嘱患者仰卧,屈髋屈膝并拢,两足平齐置于床面,比较双膝高度,如果双膝等高则为正常。不等高为阳性,提示较低一侧股骨或胫骨短缩、髋关节后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四)望远镜试验

嘱患儿仰卧,髋、膝关节伸直,一助手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置于大转子部,另一手持小腿或膝部将髋关节屈曲,并上下推拉股骨干,若股骨头有上下活动或打气筒的抽筒样感,即为阳性。本试验用于检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需行双侧对照检查。

图2-2 髋关节特殊检查

(五)蛙式试验

嘱小儿仰卧,双髋外展,两腿分开,患侧膝关节不能接触床面;如能,则先有一滑动声响,此为暂时复位标志。蛙式试验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六)髋关节过伸试验

嘱患者俯卧位,屈膝90°,检查者一手握踝部,将下肢提起,使髋关节过伸,若骨盆亦随之抬起,即为阳性。腰大肌脓肿、髋关节早期结核或髋关节强直可有此体征。

(七)髂骨坐线(Nelaton线)

嘱患者侧卧,髂前上棘到坐骨结节的连线正通过大转子的最高点。否则为阳性,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

(八)髂胫束紧张试验(Ober征)

嘱患者侧卧,健侧在下,屈髋屈膝90°,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肢踝部,之后屈髋、外展再伸直,此时放松握踝的手,正常可自然下落到健肢后方,如不能落下或者在健肢前方,则为阳性,提示髂胫束挛缩。

(九)股四头肌抗阻力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膝关节与髋关节屈曲,再使小腿伸直,检查者对此动作给予阻力,大腿前侧出现疼痛,试验为阳性,提示股四头肌损伤。

三、膝关节特殊检查

膝关节特殊检查通常涉及对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检查,尤其是针对膝周滑膜、半月板、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等相关结构的评估。这些检查方法在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助于确定具体的病因和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图2-3)。

图2-3 膝关节特殊查体

(一)浮髌试验

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虎口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然后另一手拇指、中指固定髌骨内缘、外缘,食指按压髌骨,即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为浮髌试验阳性,说明膝关节腔内有积液。

(二)半月板回旋挤压试验

半月板回旋挤压试验又称为麦氏征,嘱患者仰卧位,使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尽量使足跟碰触臀部。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住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内收、外旋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可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检查外侧半月板时,在使小腿充分外展、内旋位伸直膝关节时,出现膝关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半月板回旋挤压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损伤。

(三)重力试验

嘱患者健侧卧位,患膝外展,自动伸屈膝,如膝内有响声或疼痛加强,则病变在内侧半月板;若膝外侧痛,则可能是外侧副韧带损伤。如膝内侧痛减轻,则可能是内侧副韧带损伤。假如患侧卧位,则相反。重力试验用于检查盘状半月板和侧副韧带。

(四)挤压研磨试验(Apley征)

嘱患者俯卧,屈膝90°,检查者双手握患肢足部,左腿压住患腿,旋转提起患膝,若出现疼痛,则为侧副韧带损伤;将膝下压,再旋转,若出现疼痛,则为半月板损伤;轻微屈曲时痛,则为半月板前角损伤。

(五)侧方应力试验(Bochler征)

又称为膝关节分离试验、侧位运动试验、Bochler征。嘱患者伸膝,并固定大腿,检查者用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扶膝部,做侧位运动检查内侧或外侧副韧带,若有韧带部分损伤,检查牵扯韧带时可以引起疼痛;若韧带完全断裂,可有异常外翻或内翻活动。

(六)抽屉试验

嘱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膝部屈曲90°,检查者一肘压住患者足踝部,双手握住小腿上段推拉,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有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推向后约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为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有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七)过伸试验(Jones试验)

嘱患者仰卧,伸膝,检查者一手固定膝部,另一手托起小腿,使膝过伸,出现疼痛者可能是半月板前角损伤,髌下脂肪垫肥厚或损伤、股骨髁软骨损伤。

(八)下蹲试验

从站立位逐渐下蹲,再从下蹲位站起,健侧正常,患侧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可引起关节间隙处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九)过伸或过屈试验

将膝关节强力被动过伸或过屈,如半月板前部损伤,过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损伤,过屈可引起疼痛。

(十)拉赫曼试验(Lachman试验)

嘱患者平卧,屈20°~30°,嘱患者放松,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的小腿上段,另一手固定患者的大腿下段,然后将小腿向前拉(Lachman试验)或向后(反Lachman试验),并与对侧膝关节进行对比。膝关节向前移动的幅度明显增加大于Ⅲ度,提示存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可能;反之,提示后交叉韧带损伤。阳性结果提示有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拉赫曼试验被认为是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最可靠的试验。

(十一)轴移试验

嘱患者仰卧,放松肌肉,检查者站在一侧,一手环抱患者踝部,屈曲膝关节到90°,另一手在膝外侧用力,使膝关节处于外翻位置,然后缓慢伸直膝关节,至屈曲30°位时感觉疼痛与弹跳,即为阳性,阳性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这主要是因为失去前交叉韧带控制的股骨外侧髁滑向胫骨平台的后方,在伸直过程中股骨外侧髁突然复位而产生疼痛。

(十二)富歇征(Foucher征)

嘱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嘱咐患者膝部过伸,检查者触摸腘窝处,若囊肿紧张(过伸时,囊肿由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接近而受到压迫,使得囊内压力增高),而屈曲时囊肿变软则为阳性,提示腘窝囊肿。

(十三)髌腱松弛压痛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拇指放在内膝眼或外膝眼处,另一手掌根放在前一拇指指背上,放松股四头肌(髌腱松弛)、逐渐用力向下压拇指,压处有明显疼痛感。若令患者收缩股四头肌(即髌腱紧张),重复以上动作,且压力相等,出现疼痛减轻者为阳性,提示髌下脂肪垫损伤。

(十四)髌骨研磨试验

嘱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将掌心放在髌骨上,并施加向下的力(将髌骨压在股骨上),检查者开始横向、中间、上、下移动髌骨,并进行扭转运动(扭转和研磨),出现髌前区疼痛为阳性,提示髌骨软化症、髌股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四、足踝特殊检查

在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针对足踝部的特殊检查通常侧重于踝部软组织的评估,主要针对侧副韧带、跟腱、踝管等相关结构。这些检查方法对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能够协助医师明确病因,为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图2-4)。

图2-4 足踝特殊查体

(一)伸踝试验

检查时让患者伸直小腿,然后用力背伸踝关节,如小腿肌肉发生疼痛,则为阳性。在小腿肌肉深部触诊时出现疼痛,提示小腿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二)足内、外翻试验

将踝关节内翻引起外侧疼痛,表示外侧副韧带损伤;踝关节外翻引起内侧疼痛,表示内侧副韧带损伤。

(三)提踵试验

患足不能提踵30°站立,仅能提踵60°站立,为试验阳性,说明跟腱断裂。因为30°提踵是跟腱的作用,而60°提踵站立是胫后肌、腓骨肌的协同作用。

(四)汤普森试验(Thompsons试验)

患者俯卧,双足下垂于检查床沿,检查者挤捏腓肠肌,如足不能出现跖屈即为阳性,提示跟腱断裂。

(五)小腿三头肌抗阻力试验

患者仰卧,令患者距小腿关节背伸后,检查者加阻力于手掌,再让患者跖屈,患足跟腱部疼痛,即为阳性,提示跟腱周围炎。

(六)跖骨头挤压试验

检查者一手握患足跟部,另一手横向挤压5个跖骨头,若出现前足放射样疼痛者为阳性。可能为跖痛症、扁平足等。

(七)神经干叩击试验

叩击或重压内踝后面可出现疼痛或向足底放射及麻木感觉即为阳性,提示踝管综合征。

(八)止血带试验

在小腿患侧扎止血带,充气后使止血带并充气使其压力大于收缩压,如1~2分钟后,患肢足底如出现疼痛与麻木感觉为阳性,提示踝管综合征。

(刘翔 杨文龙)

第二节 下肢功能康复

一、康复原则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多学科协同合作的方式已成为行业共识。术前康复宣教、康复训练,术后即刻邻近关节活动、等长训练,以及后期功能训练已经深入骨科疾病的各个阶段。下肢功能康复应遵循早期介入、循序渐进、相关专业间紧密配合、康复小组方式工作的原则,在康复治疗中要注重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同时根据下肢各种骨伤疾病的分期制订不同的康复方案。

(一)骨折后分期康复的基本原则

骨折的愈合过程包括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在前两个阶段,康复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保持关节的稳定,促进骨组织的生长。而在后一个阶段,康复治疗的原则是恢复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早期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等长收缩、经皮神经电刺激、主动关节活动和超声治疗,以防止肌肉萎缩、肌腱挛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

康复治疗必须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康复动作规范,避免出现整复不良、成角畸形、肢体负重线不正等情况,以及避免因骨不连而加重病情。当患者骨折愈合、关节稳定后,除继续进行肌力训练外,还应侧重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患者,还应开展专项训练和职业相关的作业治疗。

(二)软组织损伤后分期康复的基本原则

对软组织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组织损伤及出血;炎症反应及肿胀;肉芽组织机化;瘢痕形成。所以依据不同的病理过程,采用不同的康复原则。

1.急性期 在肌肉、韧带损伤的初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止血,并预防肿胀。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局部休息、使用冰敷、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等。在损伤后尽快在局部放置棉纸,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然后进行30分钟的冰敷。这样的初期处理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止血,并预防肿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伴有骨折或韧带、肌肉、肌腱断裂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外固定。

2.稳定期 伤后48小时,应促进组织液的吸收,消除肿胀,避免肌肉纤维化,形成骨化性肌炎。可采用超声、按摩、中药熏蒸、红外线照射等。

3.恢复期 局部肿痛消失后,开始进行损伤关节的被动活动、关节牵伸、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及协调性、柔韧性等训练。给予超声等物理因子治疗,以软化瘢痕,防止关节挛缩。

二、康复评定

下肢康复评定须在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特别是手术方式和内外固定情况后进行。通常在康复治疗前、中、后都进行一次康复评定。在康复治疗的不同阶段,康复评定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和调整。

(一)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

髋部骨折或脱位后,肢体的长度和周径可能发生变化,有关神经损伤后,下肢会出现肌肉萎缩,测量肢体长度和周径可以了解骨折和脱位的移位情况,以及肌肉萎缩、肢体肿胀的程度。

(二)肌力评定

骨折脱位后,由于肢体运动减少或者合并神经损伤,可发生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肌力检查是判定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常用徒手肌力评定法(MMT),主要评定髋周肌群、股四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小腿三头肌肌力。等速肌力测试相较徒手肌力评定更为客观、准确。

(三)关节活动度评定

检查方法常用量角器法,测量髋、膝、踝关节各方向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度。

(四)步态分析

发生下肢骨折后,极易影响步行功能,应对患者施行步态分析检查。步态分析的方法有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临床分析多用观察法、测量法等;实验室分析包括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五)下肢功能评定

下肢功能评定重点是评估步行、负重等功能,可采用Holden的功能步行分类、10m步行测试等方法评定。

(六)神经功能评定

神经功能评定常检查的项目有感觉功能检查、反射检查、肌张力评定。

(七)疼痛程度评定

疼痛程度评定通常用VAS法评定疼痛的程度。

(八)平衡功能评定

平衡功能评定常用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Tinnetti量表及“站起-走”计时测试。

(九)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常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

(十)功能评定

1.髋关节功能评定 常用Harris髋关节等级评分系统进行评定。

2.膝关节功能评定 常用JOA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和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十一)骨折愈合情况

骨折愈合情况包括骨折对位对线、骨痂生长情况,以及有无愈合延迟或不愈合或畸形愈合。主要通过X线检查完成,必要时行CT检查。

三、康复治疗

下肢康复治疗技术包括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关节松动技术、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技术、步行训练等。对于下肢骨关节术后常见的关节受限和疼痛问题,临床康复常采用关节松动术来处理。

(一)髋部关节松动技术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生理运动包括屈曲、伸直、内收、外展,以及内旋和外旋。附属运动包括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及旋转摆动。

1.长轴牵引

(1)作用 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2)患者体位 仰卧位,下肢中立位,双手抓住床头,以固定身体。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站立,双手握住大腿远端,将小腿夹在内侧下肢和躯干之间。

(4)松动手法 双手同时用力,身体向后倾,将股骨沿长轴向足部牵引。

2.分离牵引

(1)作用 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2)患者体位 仰卧位,患侧屈髋90°,屈膝并将小腿放在治疗者的肩上,对侧下肢伸直,双手五指交叉抱住大腿近端。

(3)松动手法 上身后倾,双手同时用力将股骨向足部方向牵拉。

3.前后向滑动

(1)作用 增加屈髋和外旋髋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健侧卧位,患侧在上,下肢屈髋、屈膝,双膝之间可放一枕头,使上方下肢保持水平。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站立,双手拇指放在大腿内侧面股骨近端,其余四指自然分开。

(4)松动手法 身体稍向前倾,双手同时用力将股骨向背侧推动。

4.后前向滑动

(1)作用 增加髋后伸及内旋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健侧卧位,患侧在上,下肢屈髋、屈膝,双膝之间放一枕头,使上方下肢保持水平。

(3)治疗者位置 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放在大腿近端后外侧相当于股骨大转子处,其余四指放在大腿前面。

(4)松动手法 上身前倾,双手固定,下肢同时用力将股骨向腹侧推动。

5.旋转摆动

(1)作用 增加髋的内旋或外旋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仰卧位,患侧上方手放在髌骨上,下方手握住足跟。

(3)松动手法 内旋时,上方手向内摆动大腿,下方手向外摆动小腿;外旋时,上方手向外摆动大腿,下方手向内摆动小腿。

(二)膝部关节松动技术

膝部关节包括股胫关节、髌骨关节和上胫腓关节,其生理运动包括屈和伸,在屈膝位小腿可内旋和外旋。附属运动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及侧方滑动。

1.长轴牵引

(1)作用 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2)患者体位 坐在治疗床上,患肢屈膝垂于床沿,腘窝下可垫一毛巾卷,身体稍后倾,双手在床上支撑。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半蹲,双手握住小腿远端。

(4)松动手法 双手固定,身体下蹲,将小腿向足端牵拉。

2.前后向滑动

(1)作用 增加膝关节伸的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坐位,患肢屈膝,腘窝下垫一毛巾卷。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上方手放在小腿近端前面,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

(4)松动手法 下方手将小腿稍向上抬,上身前倾,上方手不动,借助上身及下肢力量将胫骨近端向背侧推动。

3.后前向滑动

(1)患者体位 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足平放床上,健侧下肢伸直。

(2)治疗者的位置 坐在治疗床一侧,大腿压住患者足部,双手握住小腿近端,拇指放在髌骨下缘,四指放在腘窝后方。

(3)松动手法 双手固定,身体后倾,借助下肢力量将胫骨向前推动。

4.侧方滑动

(1)作用 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仰卧位,下肢伸直。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双手将下肢托起,内侧手放在小腿近端内侧,外侧手放在大腿远端外侧,将小腿夹在内侧前臂与躯干之间。

(4)松动手法 外侧手固定,内侧手将胫骨向外侧推动。

5.伸膝摆动

(1)作用 增加膝关节伸的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仰卧位,患侧下肢稍外展,屈膝。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将患侧下肢置于上方下肢与躯干之间,双手握住小腿远端。

(4)松动手法 双手稍将小腿向下牵引,并同时将小腿向上摆动。

(三)踝部关节松动技术

踝部关节包括下胫腓关节、胫距(距上)关节、距下关节及附骨间关节,其生理运动包括跖屈、背伸,内翻、外翻等。附属运动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及上下滑动等。

1.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

(1)作用 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踝关节放松。

(3)治疗者位置 站在患侧。前后向滑动时,上方手掌根部放在内踝后面,下方手掌根部放在外踝前面;后前向滑动时,上方手将根部放在外踝后面,下方手掌根部放在内踝前面。

(4)松动手法 前后向滑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外踝向后推动;后前向滑动时,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将外踝向前推动。

2.分离牵引

(1)作用 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2)患者体位 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踝关节放松。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站在患侧,双手握住内外踝远端,相当于距骨位置。也可用一侧下肢屈膝压住患者大腿后侧固定。

(4)松动手法 双手同时向上用力牵引。

3.前后向滑动

(1)作用 增加踝关节背伸的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踝关节稍跖屈。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下方手放在距骨前面,上方手放在内、外踝后方。

(4)松动手法 上方手固定腿,下方手将距骨向后推动。

4.向内侧滑动

(1)作用 增加踝关节外翻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俯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治疗床外,小腿前面垫一毛巾卷。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站在患足外侧,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后面,下方手握住跟骨及距骨。

(4)松动手法 上方手固定小腿,上身前倾,下方手借助下肢力量将跟骨及距骨向内侧推动。

5.向外侧滑动

(1)作用 增加踝关节的内翻活动范围。

(2)患者体位 患侧卧位,患肢置于下方并伸直,踝关节伸出治疗床外。上方健侧下肢屈髋、屈膝。

(3)治疗者位置 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后面,下方手握住跟骨及距骨。

(4)松动手法 上方手固定小腿,上身前倾,下方手借助下肢力量将跟骨及距骨向外侧推动。

四、下肢练功法

(一)举屈蹬腿

患者仰卧位,将下肢逐渐抬起,腿部保持伸直,然后尽力屈髋屈膝,同时踝关节进行背伸,再向前上方伸腿蹬出,反复进行多次。

(二)直腿抬高

患者仰卧,下肢抬高,膝部伸直,脚背向上勾。将下肢抬高至足跟离床面约25cm的位置(或使下肢与床面呈约30°的角度),保持此姿势5秒钟,然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多次。

(三)旋转摇膝

患者站立位,两腿并拢,双膝微屈,形成半蹲姿势,双手分别放在膝上。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膝关节旋转活动,多次反复。

(四)踝部伸屈

患者卧位或坐位,足部背伸至最大限度,然后跖屈到最大限度,反复多次。

(五)足踝旋转

患者卧位或坐位,足按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互相交替,反复多次。

(六)搓滚舒筋

患者坐位,将患足踏在圆棒上,并前后滚动,以此使膝及踝关节进行伸屈运动,重复进行多次。

(七)蹬车活动

患者坐于特制的练功车上,通过下肢的踏车训练,能够有效锻炼下肢肌肉和各个关节频繁而持久地进行该项运动。

(项翼) +bOROdiO3sIqZwBaji1rlejotdZ0fVLlbD+trcR1UJ5Yh4//IyH1YmiwVHSaP/3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