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篇
下肢诊疗基础

以常达变是中医学,尤其是骨伤专业在学习专科知识时的基本方法。只有充分掌握正常的解剖形态和功能,才能敏锐地察觉到伤病所表现出的异常改变,为后续的诊疗行为提供依据。《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手法总论》明确提到:“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中医学不仅专注于脏腑经络的认知,同时也重视形于外的肢体躯干。《灵枢·经水》提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认知方法。中医骨伤对下肢的诊疗基础同样如上述,对体相的部位描述十分详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九《四肢部》将下肢骨分为胯骨、环跳、大楗骨、膝盖骨、胻骨、踝骨、跗骨、足五趾骨、跟骨,并进行了详细描述,提出了相应的治则。

西医学对下肢生物力学的研究,不断为诊断和治疗下肢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学者采用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和数字录像机同步采集步态参数,并通过软件仿真建模计算下肢动力学参数,以研究幼儿多任务行走的步态及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也有研究运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比较太极拳练习者中伴有膝关节疼痛者和健康练习者在太极拳习练时下肢生物力学的差异。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研究采用人工变密度法的固体各向微结构模型对鞋垫中后部进行拓扑结构优化,根据鞋垫受力区域分块进行力的加载和边界条件的设置,并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方式打印热塑性聚氨酯橡胶补高鞋垫,从而改善下肢不等长患者的行走体验。

本篇对下肢临床解剖进行详细描述,用大量图像例证正常下肢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并详细叙述各种影像学测量方法,分为髋、膝、踝关节来论述下肢生物力学的互相影响,以指导下肢疾病的诊断及康复。 y/GlZngkIHKxW/5ozF+6hdnTWZGTKQIKWQSNQZqRKVZN9mWwpqMzI2Vxi3dcnt4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