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耿介第五

耿介就是一个人要正直,不畏强权,敢于直言,敢于行事。王陵不因为吕后擅权而违背当年与刘邦的盟誓,虽因此丢了丞相之位,但他问心无愧,这是陈平、周勃无法相比的;董宣不因为湖阳公主是光武帝的妹妹而放过其擅自杀人的家奴,朝堂之上,拒绝向湖阳公主道歉,乃有“强项令”的美誉。

张纲看到朝纲混乱,拒绝到地方视察,乃言:“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于是上奏道:“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依靠外戚,受国厚恩,以平人之资,却居辅弼之任,不能宣扬五教,以助社稷,却似大猪长蛇,贪得无厌,追求钱财,恣意妄为。”

武帝招选文学儒者,总说我欲如此如此。汲黯道:“陛下内心多欲,却要外施仁义,如此怎么能效法唐尧,虞舜之治呢!”武帝脸色大变,宣布罢朝。公卿们都替汲黯担忧。武帝对近臣道:“太过分了,汲黯真是个愣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道:“天子设置公卿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陷君主于不义吗?况且我既已位居公卿,纵然爱惜性命,但岂能有辱朝廷!”

一个挑战权威的耿介之人,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性格与自律使然,所以,当他们因为正直而受到陷害却无悔无憾,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可是也有人表面上很正直,但仅仅是为了迎合更高的权威,例如江充就表现得很正直,依法办事,却只是为了讨好武帝,当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会遭太子报复时,便开始陷害太子,这又岂能是正直之人?

事实上,我们所言的正直之人。因为他们生活在专制的社会里,所以才突出其人性的光芒。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里,自然不需要耿介之人冒险。但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必须有这样的耿介之人。

【秦·西汉】

周昌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他曾在刘邦宴饮时前去奏事,恰好目睹刘邦拥抱戚夫人,周昌转身便走。刘邦追上去抓住周昌,骑在周昌脖子上,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周昌仰头道:“陛下乃桀纣之主。”刘邦哈哈大笑。

刘邦要废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大臣们虽苦谏,却成效甚微。后来张良为吕后出谋划策,总算是保住了太子。但这期间,周昌的表现可圈可点,周昌于朝堂之上极力争辩,刘邦问他缘由,周昌本来口吃,外加盛怒,便说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想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欣然而笑。

惠帝去世后,高后想立吕家人为王,就询问右丞相王陵。王陵为人纵任意气,喜好直言。他答道:“高皇帝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立吕氏为王,不合规矩。”太后不悦。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等人,都道:“高帝平定天下,立子弟为王;现在太后称制,要封吕氏兄弟,没什么不行的。”太后甚悦。退朝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道:“起初和高帝歃血盟誓,各位不在吗?各位逢迎讨好女主,违背盟约,有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

武帝招选文学儒者,总说我欲如此如此。汲黯道:“陛下内心多欲,却要外施仁义,如此怎么能效法唐尧,虞舜之治呢!”武帝脸色大变,宣布罢朝。公卿们都替汲黯担忧。武帝对近臣道:“太过分了,汲黯真是个愣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道:“天子设置公卿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陷君主于不义吗?况且我既已位居公卿,纵然爱惜性命,但岂能有辱朝廷!”

江充出来巡视,碰见馆陶长公主在驰道上乘车,江充把她喝住,查问原因。公主道:“有太后之命,允许我在驰道上走。”江充道:“只许公主在驰道上走,随从车马不许通行。”并把随行的车马全部没收。

杨恽因罪被罢官,他的侄子杨谭任职典属国,对杨恽道:“西河郡太守杜延年,以前因罪丢官,现在被征为御史大夫。您罪轻,又立过功,还会被重新起用的。”杨恽道:“有功有什么用?皇上(宣帝)不值得我为他效力。”杨恽平素与盖宽饶、韩延寿交好,杨谭随即道:“皇上的确这样,盖司隶、韩冯翊为朝效忠尽力,却因一点小事都就被杀了。”

薜广德为人温文而雅,位及高官却敢直言争谏。元帝巡幸甘泉宫,郊祀于泰畤,仪式结束后,元帝便逗留射猎。官拜御史大夫不多日的薜广德上疏道:“臣看见关东贫困已极,百姓流离失所。陛下却每天忙着撞亡秦之钟,欣赏郑、卫之乐,臣实感哀痛。如今士卒曝露风霜,随从大臣也疲惫不堪,希望陛下尽早回宫,考虑与民同忧同乐,才是天下之大幸。”元帝当日回宫。

建昭年间,元帝经常患病,不能亲理朝政,但却贪恋音乐。有人将辇鼓放在大殿之下,元帝到殿前栏杆处,扔下铜丸掷中鼙鼓,声音符合鼓乐节拍。除了定陶王能做到,元帝身边诸人,即便是懂音乐的也做不到。元帝屡次称赞他。史丹进谏道:“凡是被称为有才能的人,应当敏而好学,温故知新,这是皇太子应该做到的。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陈惠、李微远强于丞相匡衡,都可以做丞相了。”元帝嘿然而笑。

朱云上疏求见成帝,成帝召见他时,公卿大臣都在场。朱云道:“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君主,下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都是尸位素餐之人,希望皇上赐臣尚方宝剑,斩佞臣一人以警戒他人。”成帝问:“是谁啊?”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恼道:“小臣居下谤上,朝延之上辱我恩师,罪死不赦!”御史拖朱云下殿,朱云攀住殿前栏杆,结果把栏杆拉断。朱云喊道:“我能到地下和关龙逄、比干交游,已心满意足!只是不知圣朝前途如何?”御史拉走朱云。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于殿下叩头道:“这个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闻名。假使他说得对,就不该杀他;假如他说得不对,本该宽容。”成帝怒气渐消,便免了朱云的死罪。后来要修理栏杆时,成帝道:“不要调换!照原样补好它,以表彰刚烈正直之臣。”

丞相孔光负责巡视园陵,其属官违反规制,在驰道中乘车,鲍宣外出正好遇见,就让属吏扣留丞相掾史,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丞相。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想要逮捕鲍宣下属,鲍宣闭门不纳。据此,鲍宣犯有拒使者、无人臣礼、大不敬等罪。被捕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杆旗帜到太学门前道:“想救鲍司隶的人请会集于此。”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人。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相孔光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无法通行,他们又上疏哀帝。哀帝将鲍宣的死罪递减一等。

【东汉】

湖阳公主的家奴光天化日下杀人后,就躲在公主家中,官府无法缉捕。某日,公主外出,此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公主一到,董宣拦车跪于马前,以刀画地,大声指责公主的不是,呵斥家奴下车,随即将家奴诛杀。公主立刻回宫向光武诉苦,光武大怒,召来董宣,准备箠杀。董宣叩头道:“请让我说句话再死。”光武道:“想说什么?”董宣道:“陛下道德圣明,使汉中兴,但放纵奴仆杀害平民,将何以治理天下?臣无需杖击,请得自杀。”便向柱子撞去,血流满脸。光武令宦官扶着董宣向公主叩头道歉,董宣不肯,只好令宦官强迫董宣叩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道:“文叔(刘秀字文叔)做平民时,即便收留死罪之人,官吏也不敢上门来抓。现在做了天子,反倒连个县令也不能制服?”光武笑道:“天子与平民不同。”随即吩咐“强项令”出去,赏赐三十万钱,董宣将钱全部分给属下。自此,董宣严打豪强更狠,豪强对他无不畏惧战栗。京师人称他为“卧虎”,传唱:“敲鼓不响董少平。”

马援生病,梁松来问候,拜倒马援床前,马援并不答礼。梁松离开后,儿子们问道:“梁伯孙乃皇上女婿,位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畏惧,父亲为何不答礼?”马援道:“我乃梁松父亲朋友,虽然他很显贵,岂能因此乱了长幼次序?”不过,梁松因此记恨马援。

建武十一年,鲍永受到征召,升任司隶校尉。光武帝的叔父赵王刘良仗势横行,鲍永弹劾刘良不尊重其他大臣,从此,朝廷上下纪律严明,人人谨慎从事。鲍永又委任扶风鲍恢做都官从事,鲍恢也为人正直,不畏强暴。光武帝常道:“皇亲国戚应当收敛,避开二鲍。”

韩歆喜好直言,毫无隐讳。某次朝会,光武读隗嚣与公孙述往来书信,称赞公孙述有才气。韩歆道:“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就是。”光武很生气,认为在讥讽他。韩歆又说要遭凶年,指天画地,言辞急切。光武甚怒,罢了韩歆的官,仍觉得不解气,又派使者宣读诏书责骂韩歆。司隶校尉鲍永虽一再请求赦免韩歆,但韩歆与儿子韩婴最终还是自杀。韩歆一向名气颇大,死于无罪,大家多有不满,光武只好追赐韩歆钱粮,依礼安葬。

吴良起初是个郡吏,元旦时跟掾史到太守家贺年,门下掾王望举杯祝贺,称颂太守的言辞夸大得无边无沿。吴良于下坐勃然进道:“王望是个奸佞小人,尽说些谄媚奉承的假话,希望太守不要接受他的敬酒。”太守敛容放下酒杯。宴会散后,太守提拔吴良为功曹。吴良觉得凭一句话便被提拔不光彩,一直不肯接受委任。

广陵王刘荆获罪,明帝因为他是至亲而哀伤,下诏令樊修与任隗同审此案。审理之后,两人奏请朝廷对刘荆执行死刑。明帝召见樊修、任隗等人于宣明殿,怒道:“诸位就因刘荆是我兄弟,就想杀了他。倘若是我儿子,你们敢这样吗?”樊修抬头道:“天下乃高皇帝的天下,不是陛下的天下。按《春秋》之义,‘皇室宗亲不得存有叛逆篡弑之心,若有则诛之’。因此周公杀其弟,季友毒其兄,这在经传中是受到肯定的。臣等经过多方考虑才向陛下请示。若是陛下之子,臣等依法诛杀即是。”明帝叹息良久。

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使去各地了解风土人情,所派者多是知名大儒,官居显位。唯有张纲年少,官位最低。其他人奉命到任,张纲却留在洛阳都亭道:“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于是上奏道:“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依靠外戚,受国厚恩,以平人之资,却居辅弼之任,不能宣扬五教,以助社稷,却似大猪长蛇,贪得无厌,追求钱财,恣意妄为,多树谄谀死党,以害忠良。实在是天威所不可赦,大刑所应施加的。谨条陈他们心中无君之事十五件,这些都是臣子所切齿痛恨的。”书进献后,京师震动。

桓帝在上林苑游玩,从容问爰延道:“朕是怎样的君主?”爰延回答道:“陛下是汉朝中等资质的君主。”桓帝问:“凭什么这么说?”爰延道:“尚书令陈蕃负责政务则国家得以治理,中常侍黄门干预政治则国家混乱,因此知道陛下可以与贤人一同行善举,也可以与奸人做错事。”桓帝道:“昔日朱云当廷折断栏槛,如今侍中当面说朕的不是,朕恭敬地听到不足了。”

张让是桓帝宠信的宦官,而张让的弟弟张朔依仗哥哥权威,身为县令,贪残无道,乃至杀死孕妇。当他闻听李膺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吓得逃回京城,躲到哥哥家中。李膺知道后,率领士卒抓住张朔,交付洛阳监狱,记下口供后,立即诛杀。张让向桓帝诉说冤屈,桓帝诏李膺进宫,质问他为何不先请示就杀犯人。李膺答道:“《礼记》说公族有罪,即使国君宽恕,有司也要依法处置。从前孔仲尼担任鲁国司寇,七天就诛杀了少正卯。现在臣到任已有一荀,曾担心会因办事拖拉而受到指责,没想到会因办案迅速而获罪。臣自知有罪,死期就在眼前,特请宽限五日,待臣铲除罪恶元凶,就回来接受惩处,此乃臣平生心愿。”桓帝无话可说,回头对张让道:“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有何过错?”就让李膺出去了。从此大小宦官都小心谨慎,休假也不敢出宫。桓帝很奇怪,问他们缘故,他们叩头流泪道:“害怕李校尉。”

徐璜为中常侍,也是桓帝宠幸的宦官之一。他的侄子徐宣担任下邳县令,非常暴虐。之前徐宣索求原汝南太守下邳人李暠的女儿,没有得到,等当上县令,便率领吏卒到李暠家中,强行将李暠的女儿带走,调戏此女并将其射杀,尸体就埋在官府内。当时下邳属东海管辖黄浮担任东海相。有人告发徐宣,黄浮便逮捕徐宣全家,不管老少全都加以拷打。佐吏以下官员极力劝阻。黄浮道:“徐宣乃国贼,今日杀之,明日我因此而死,也足可以瞑目了。”随即判处徐宣弃市。徐璜向桓帝诉苦,桓帝大怒,黄浮获罪,受劳役之刑。

皇子染病,朝廷令郡县提供名贵药材,而大将军梁冀则派人带书信到京兆府,要求购买牛黄。延笃下令逮捕此人,说道:“大将军身为国戚,皇子染病,必定会呈进医方,怎么会派人千里求利?”便杀了带信人。梁冀惭愧无语,有司明白梁冀的心思,便打算报复延笃。最终延笃因病被罢官,返回家乡后传道授业。

灵帝从容问杨奇道:“朕与桓帝相比如何?”杨奇答道:“陛下之于桓帝,类似虞舜与唐尧相比。”灵帝不悦道:“卿强项,真是杨震的子孙,死后肯定会再招来大鸟。”

中常侍(宦官)赵忠任车骑将军,负责评定诸将征讨黄巾军时的功绩,执金吾甄举等人对赵忠道:“傅南容(傅燮字南容)先前在东军,有功却未被封侯,天下人对此很失望。如今将军担当重任,应该举进贤才,以平众议。”赵忠深以为然,派兄弟城门校尉赵延问候傅燮。赵延却对傅燮道:“南容您如果对常侍稍加答谢,万户侯之位不难得到。”傅燮与宦官素来不和,痛恨宦官祸国,便正色拒绝道:“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我傅燮岂能寻求私下赏赐!”

灵帝召见盖勋,问道:“天下人有何苦衷,竟然反叛作乱到如此地步?”盖勋答道:“都是幸臣子弟惹的祸。”当时宦者上军校尉蹇硕在座,灵帝回头问蹇硕,蹇硕甚是恐惧,不知如何答复,却由此记恨盖勋。

甄邵依附梁冀,得以当上邺令。他的一位同岁生员得罪梁冀,逃奔到甄邵家。甄邵假装同情收容,却背地向梁冀举报,梁冀当即捕杀此人。后来,甄邵迁任太守,恰逢母亲去世,甄邵竟把母亲临时埋在马房里,先去接受任命,然后才发丧。甄邵返回洛阳,与李燮途中相遇,李燮命令手下将甄邵的车投到沟中,对甄邵又抽又捶,并大书布帛挂在甄邵背上,其文是“谄贵卖友,贪官埋母”。李燮上表陈述甄邵的无赖之状,甄邵被革除官职,终身不再录用。

董卓要废立皇帝,对袁绍道:“天下之主,应当贤明。每想到灵帝,便令人愤恨。董侯好像还可以,应当立他为皇帝。”袁绍道:“当今皇上年纪正轻,没什么过错传扬天下,若您不顾礼法,随心所欲,废嫡立庶,恐怕难平众议。”董卓手按佩剑怒斥道:“你小子胆敢这么说话!天下之事,难道不是我说的算吗?我欲为之,谁敢不从!”袁绍道:“这是国家大事,请到外边同太傅一同商议。”董卓又道:“刘氏的后嗣不足以留着。”袁绍勃然大怒道:“天下强横的,难道只有你董公!”横陈佩刀,一躬到底,径自出门而去。袁绍将符节悬挂于上东门,逃奔冀州。 wiDlSp9Irmpl9zDu/uKiKqaAvCQPi33kVnnQbCKzYc8BpxQNmzaiuJFLwfxdrqk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