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钟华论”是怎样炼成的

新华社评论部

“‘钟华论’出手,必是大事”“‘钟华论’有什么深意”“‘钟华论’是谁写的”……随着新华社播发的“钟华论”文章一次次镇版刷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钟华论”是新华社融媒体重要政论栏目,于 2019 年创办,由新华社党组直接指挥,评论部具体统筹组织,举全社之力尤其是评论骨干力量精心打造。

“钟华论”从何而来?新华社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尤其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评论工作,将之作为履行职责使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初步构建起由高端评论、新闻时评、报刊评论、专业评论、英文评论、新媒体评论等构成的多层次评论报道体系,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评论工作队伍,推出了一批有品质、叫得响的评论作品。在此基础上,集中全社评论力量,打造重要政论品牌,是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钟华论”因何而设?推出和建设“钟华论”专栏,着眼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党中央意图、揭示新时代要求,发挥明方向、辨是非、强信心、筑同心、鼓干劲的作用。这是加强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道的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生动、鲜活的评论内容,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部署、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的重大论断解读好、阐释好,讲好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故事,展现总书记的韬略和智慧,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需要,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各种观点鱼龙混杂,受众对深度分析和权威解读的需求日益强烈,更加需要主流媒体敲响“定音鼓”、擦亮“定盘星”,激浊扬清、凝心聚力,以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传播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正能量;是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的需要,新技术、新业态等激荡之下,舆论生态和传媒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评论的内容形式、创作机制、呈现形态、传播方式等也在发生变化,只有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推进评论报道的全媒体转型,才能不断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发挥好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钟华论”专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力践行“四力”,推进融合创新,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成为“新华体”在评论方面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抗击新冠疫情、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关头、重大事件、重要部署的报道中,“钟华论”专栏推出了《让爱国主义旗帜永远高扬——礼赞 70 年新中国》《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 中国抗疫记》《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论伟大建党精神》《青春无悔,强国有我》《同赴冰雪之约 共创美好未来》《紫荆花永远盛开》《民族复兴的领路人 亿万人民的主心骨》等一批精品力作,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编入全国高中语文统编教科书,平均媒体采用数超过1000 家次,平均浏览量超过 2 亿。这些评论报道高举伟大旗帜、吹响奋进号角、汇聚亿万民心,展现了党领导的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的品格和力量。受众纷纷点赞“钟华论”文章“写出了人民心声”“入情入理、令人振奋”“大气磅礴,感人至深”。

回顾“钟华论”的创新实践历程,我们有以下一些思考和认识。

其一,提升高度,让评论更有思想力。评论之所以为评论,观点与思想是为立身之本。评论思想大厦的根基,来自深入系统的学习思考,来自对大局大势的科学把握。每一篇“钟华论”文章的写作,都注重突出思想性,尤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评论报道的开展,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基础性工程,努力走进习近平总书记的语境、情境、心境,占据思想制高点。

创作《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 中国抗疫记》时,写作团队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观察思考抗疫斗争,从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人民力量、民族精神等方面总结抗疫斗争经验,站位高远,视野开阔。在创作《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过程中,团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史重要论述论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品格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问题的重要论述,先后搜集整理了上百万字的资料。越是深入学习,就越能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富矿,其中有体大思精的思想体系,也有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向习近平总书记学思想、学逻辑、学语言、学方法论、学情怀境界,是我们做好评论报道的底气和基础。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党和党史有很多重要论述,“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总是触发我们的思考,启示着我们写作立意和切入的角度。

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碰撞中,我们逐渐明确了从读懂百年大党的“样子”,解析其精神气质、品格力量的角度来谋篇布局,举重若轻而又独辟蹊径,使评论既有政治高度,又有选题立意上的新意。

1938 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今天我们做评论工作,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同样至关重要。通则不惑,懂则有悟。唯有整体、系统、深入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析其机理,察其源流,通其逻辑,悟其精髓,明其要求,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阐释这一重要思想,让评论报道提升精神海拔、筑牢思想基座,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

思想力的支撑是政治能力。打造高品质评论报道尤其是高品质政论,需要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政治眼光明辨是非,以战略思维谋篇布局,以大局意识定位坐标,心怀“国之大者”,书写“论之时者”,把握正确方向和发展大势,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思想力的积厚成势,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感到,思想力不是闷在办公室里“憋”出来的,也不是扎入故纸堆中“编”出来的,需要呼吸大千世界的新鲜空气,感受伟大实践的强劲脉搏,倾听人民群众的热切心声,吸收历史和文化的丰富滋养。在迎接建党百年的重大评论报道中,创作团队组织多个小分队,在多个省市采访调研,足迹涵盖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北大红楼、井冈山、瑞金、延安、浙江义乌陈望道旧居、“一带一路”义新欧班列起点、古田会议会址、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馆、闽西苏区革命遗址等,总行程上万公里,先后访谈了党史人物、烈士后代、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等上百人。现场有思想的气场,也有情感的磁场,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以触动,给人以启发。

我们在福建长汀中复村采访时,听红色文化讲解员钟鸣讲当年红军鏖战松毛岭的故事,说起今天这个“网红村”发展的好年景,又得知钟鸣是烈士后代、共产党员,于是问一个问题:一百年需要记住的人和事很多,启示和经验也不少,作为共产党员,您觉得最不能忘记的是什么?钟鸣思索了一会,很坚定地回答:“永远不能忘了老百姓为什么选择共产党!”话很朴实,却很深刻,在当时的情境下说出来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那一刻,我们更加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反复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更加理解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真理,也进一步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这种触动与启发,跨越千山万水,一直渗透到“钟华论”文章写作之中去。

其二,挖掘深度,让评论更有说服力。在今天的舆论场上,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给人启发的优质内容依然是稀缺品。重要政论作为舆论重器,思想深度是其核心竞争力,必须穿透一层说,才能讲出新的理解、领悟。“钟华论”在挖掘评论的思想深度上坚持不懈,下了一番苦功夫、真功夫。“钟华论”文章《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论伟大建党精神》,率先在全国媒体中就伟大建党精神重磅发声,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4000 多家媒体刊载转发,总浏览量超过 4 亿。文似看山不喜平。思想上的跃迁,往往构成了文章的风景与气象。这篇“钟华论”文章在解读伟大建党精神四个层面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了建党精神内在逻辑解析,开展了对何谓“精神之源”的分析,拓展思考了历史主动与精神主动等问题,构成一个层层递进和深化的立体思维架构。受众和业界专家纷纷认为,新华社“钟华论”文章“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思想深度”,是“一篇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全面深入阐释和生动细致解读的权威文章”。有深度才有力度,有深度才有热度,这就是评论思想魅力的一个生动体现。

王安石有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评论创作也是这样,思想上的攀登与开掘往往是艰辛的、痛苦的,但只有跳出“舒适区”、敢闯“无人区”,多深入一层、多拓展一些,才能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领略“登高壮观天地间”的风景。

如何让评论更有思想深度?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提出的“古今中外法”很有启发性和指导性。所谓“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就是打开历史视野、世界视野,坚持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方法。化而用之,评论的深度和张力从哪里来?来自虚写和实写的融合,来自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来自中国与世界的激荡。

道不可空论,理不可空谈,联系实际说是立论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写宏大的议题,必须要实化,给思想找到意象,给精神找到主角,发现思想观点的现实指向性,避免概念到概念、术语到术语的空洞叙事。《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论伟大建党精神》采取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的重要事件、典型人物,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四个层面的内涵。比如,体现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李大钊“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宏愿、方志敏“我渴望着光明;我开始为光明奋斗”的誓言、王进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奋斗、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情怀、孔繁森“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剖白、黄文秀“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抉择等言之。《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用“一个巨大的字母C写在中华大地”来描述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轨迹,引发“C位是怎样炼成的”的深入思考,阐明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贯通历史与现实,评论就有了穿透力。我们展现百年来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以习近平总书记同三位航天员的天地通话引起,再从屈原的《天问》到新时代中国发展“答卷”,从中国航天的“星际跨越”到神州大地上的“发展跨越”,上下几千年,纵横九万里,让历史之问在今天得到有力回答,生动呈现党领导人民书写的恢宏史诗。我们观察和思考中国抗疫斗争,将其放在新中国发展史、民族复兴史、人类抗击疫病史的历史视野中来审视观照,突出其重要意义,揭示深刻启示,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在《新征程,我们再出发——2021 年新年献词》中,我们从“新年”看百年,串联起 1921 年的新年、1949 年的新年、1979 年的新年、2021 年新年,在这样一个历史坐标系中定位新征程、新起点,凸显了“历史不会终结,因为新的历史正在书写”,使得文章最后一句“再出发,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再出发,我们的梦想是民族复兴”水到渠成而又意蕴深沉。

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我们党也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世界视野,是今日中国政论的“标配”。我们以中国与各国“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行动、“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凸显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浙江义乌两条并行的“路”——全长约 13 公里的“望道信仰线”和 1.3 万多公里的“义新欧”中欧班列引起,结合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的思想与实践,诠释我们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与责任担当;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朵朵“小雪花”共同构成一朵“大雪花”的经典场景,深刻阐明“一起向未来”的共识,充分说明这是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是鼓舞世界的盛会,是团结合作的盛会;从共建“一带一路”的扎实成就解析背后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让读者既能看到互联互通之“路”,更能感悟合作共赢之“道”,从而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规律有了更深认识,增强了筑就阳光大道的信心和力量。

其三,彰显温度,让评论更有亲和力。评论报道实践告诉我们,评论的力量,既来自思想与逻辑的力量,也来自情感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笔尖流淌的,不能是冷冰冰的东西,而应是常带感情的活的文字。评论只有融情入理、情理交融,带着情感来讲道理,观点才会有温度,才能增强贴近性和感染力。

犹记在撰写抗疫主题“钟华论”文章的时候,常常在深夜辗转徘徊,反复打磨,写写改改,不知东方之既白。窗外是万家灯火,案头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心潮常常为之翻滚。读到护师张静静完成援鄂任务即将回家之时,却因突发心脏骤停不幸去世,为了别人的团圆,却甘愿自己承受离别甚至是与亲人的永诀,看到这样的奉献与牺牲,不觉泪下。那一刻,一种人间大爱的力量奔涌而出,顿觉我们有一种责任,要把这么气壮山河的抗疫斗争记录下来,要让我们的子孙永远铭记这种伟大的精神,让这片土地、这个国家永远充满温暖和力量。血总是热的,我们手中的笔连着我们的心。评论是人心深处的鸣响,写评论既要解决“哲学的贫困”问题,也要解决“情感的匮乏”问题。只有把真情实感激发出来,与逻辑的力量、理性的力量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有温度、动人心的评论。近年来,“钟华论”在给评论“加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讲出生动而有温度的故事。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居于怎样的位置?我们通过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贵州困牛山的故事来说明。当年,面对强敌裹挟老百姓做“人盾”,红军战士抱定“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的信念,集体跃身跳下 70 多米高的山崖。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地位?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彰显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诚?这一感人故事,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对人民的爱,是无私无畏的大爱,是生死相依的真情,是心甘情愿的付出”。书写中国的抗疫斗争,我们讲述抗战时期和抗疫时期的“武汉保卫战”的故事——从面对日寇侵略举起写着“不死”的反抗旗帜,到疫情期间“武汉加油”的呼声,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始终挺立着不屈的脊梁,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好故事撑起一片天,好故事挺立精气神,讲好评论的故事,可以带来更生动的细节、更新颖的角度、更鲜活的表达、更贴近的情感、更多元的意义指向及空间,从而更好地让观点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实现融情入理、入脑入心。

增强“后浪”意识,打造青春叙事、青春语态。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赢得青年是赢得受众的重要体现。共青年之情、用青年之梗、道青年之语、聚青年之力,是“钟华论”着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中,从陈乔年、陈延年兄弟英勇就义的历史瞬间与“延乔路”和“繁华大道”的寓意,到张桂梅“以江姐为榜样”的事迹和心声,都是青年熟悉和热追的典型人物、红色故事,引发广泛共鸣。《让爱国主义旗帜永远高扬——礼赞 70 年新中国》的结尾,以张伯苓提出的“爱国三问”激发今日学子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问答方式契合青年表达方式,在交流和对话中凸显“爱国是永不褪色的‘潮’”。《青春无悔,强国有我》注重采取对话语境,用好第二人称,与青年进行平等交流,寻找共鸣点、共情点,凝聚“青年向上,国家向前”的共识,激发“中国很努力,我们要争气”的奋进力量。

增强金句意识,打造情理交融、意蕴丰厚的评论金句。不遗余力打磨金句,是“钟华论”写作的一大突出特色。我们深感“没有金句就没有评论,没有金句就无法传播”,坚信“炼句关键是炼思想”,以“百炼为字,千炼为句”的工匠精神打磨金句,紧贴本质说,一语道破说,在创作中开展“金句行动”,以之作为创新表达、改进文风的突破口和支撑点。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套“金句心法”并不断丰富完善。比如,“借用化用”法,把流行语句加以改造、融入文中,使文章接地气、有“潮味”。展现新中国 70年来的巨大成就,来一句“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更能引发网友共鸣。“断言揭示”法,敢于断言,击中要害,一语道破,把独到深刻的见解以精粹语言表达出来。疫情面前,如何对待人的生命,胜过千言万语。“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的句子,折射出社会主义中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也无形中鞭挞了西方国家“利益至上”的残忍逻辑。“注情共情”法,融入人情世态,贴近普通人感受,采取通俗化表达,“追梦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引发受众共鸣。“意象升华”法,取典型意象,寓深刻之理,虚实相生,“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火堆只要燃着,日子就不会难过”“唯有实干才能拨动命运的齿轮”等语句给人以力量和信心。

增强全媒意识,创新和丰富评论的传播形态。近年来,新华社评论积极探索评论可视化、融媒化的路径和可能,打造了“辛识平”“学习快评”等新媒体评论品牌。在这些创新探索的基础上,“钟华论”突破了传统的纯文字评论形态,实现了文字、视频、海报、图片等要素全媒呈现,打造出融媒体重要政论,在舆论场中特色鲜明。在报道实践中,我们初步锻造了重要政论新媒体传播的“三板斧”——探索用视频语言表达观点、制作重磅微视频;把金句与精美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融合起来、推出金句海报;对评论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在网上设置话题传播。这些做法让体系化论述与碎片化传播和谐共生,更好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努力与网友共情共鸣,进行柔性引导,“钟华论”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实现了镇版刷屏、破壁出圈的传播效果。我们一个深切的感受是,在网络时代,评论的可能性被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除了文字形态,视频、音频、图片、漫画、海报等都可以传达观点和思想,成为评论的新形态,可以说评论的新“物种”层出不穷,评论正在被重新定义。有道是“文无定法,论无定式”,丰富和拓展评论的表现形态和传播样态,不断打造全媒体评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新华社建社 90 周年的贺信中要求,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既是嘱托与勉励,更是新征程上的前进号角。站在新的起点上,“钟华论”怀着爱党爱国之情,传播民族复兴之声,发出黄钟大吕之音,书写直抵人心之论,责重于山,大有可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守正创新、开拓前行,创作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新华章,努力让正能量有“大流量”、让主流成为“顶流”,不负伟大时代,共襄伟大事业。

迎着东方的曙光,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在长江黄河奔流的大地上,在天风海涛激荡的国门边,在千家万户洋溢的欢笑中,它迎风飘扬,是壮美的情怀,是温暖的力量。

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70 年过去了。红旗飘飘的时空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写下了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爱你,中国! sGFrCqNZ43cEM+4j4MUdF0+WauLqcvVsCzkEwFbWDZ4K24HqwB0H5VeLwWCIrd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