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7 1940年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为了批驳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宣传,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此前,他还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重要理论著作。这些著作科学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

广州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内陈列的毛泽东当年讲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讲义。(新华社记者刘大伟 2011 年 5 月 26 日摄)

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1939 年底,毛泽东夜以继日地撰写《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之后改名为《新民主主义论》)。他决定把中国革命的前途进一步具体化,描绘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每一个方面,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完善。

早在 1926 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想;1939 年 5 月,《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表达得更为具体,中国革命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1939 年 10 月,《〈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并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为新民主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1939 年 12 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一词,并阐述了它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之所以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理论成果命名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全国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原来遭受反动派严密封锁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变成全国性的大党,公开走上全国政治生活的大舞台,受到人们越来越密切的关注。全国各阶级、各阶层都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和中国未来前途的看法。

为了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真心拥护的,而国民党顽固派自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不断在军事上制造反共摩擦。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主张来。

因此,不仅要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划清界限,也要明确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要走一条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之前,许多人对于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建国方略和方针政策,心里是不清楚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论》最先发表在 1940 年2 月 15 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杂志上。左下角是最早在延安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把长期以来云遮雾罩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开门见山地摆在了人们面前。它告诉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现在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直接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就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革命路线图。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1940 年 1 月 9 日的延安,正值冬季。中午的阳光使人感到暖和,延河里结的厚冰上也化出了一层润滑的水。

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场上,气氛十分热烈。全场五六百听众认真聆听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演讲。主席台上一位身材高大、身着普通灰布棉军装的同志,慷慨激昂地讲演着,台下还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这位演讲者正是毛泽东。

2 月 15 日,这篇著名演讲在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刊登。同月 20 日,又由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 98、99 期合刊登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文内各部分加了小标题,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毛泽东科学地阐明了当时国际、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划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路线、政策,因而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批判了“一次完成论”,以及顽固派关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梦想,这就统一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在这次演讲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在政治上,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在文化上,则是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演讲的结束语中,毛泽东向人民呼唤:“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伴随着他的豪迈宣言,大家心中的迷惑一扫而光,对中国革命前景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文献选读》,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

3.《新民主主义论》,人民出版社 1952 年版。 WBQGlHzXNunRFq6LFUzIwEKxWPWioXeYGi1wLQD2esvxfG2v8wzibzY6ZdOJ5z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