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公名叫夷吾,是晋献公的三儿子,在太子申生自杀后,他也逃跑去了梁国。晋献公死后,奚齐作为继承人,被大臣杀死。夷吾这时候在梁国,想回国继位,就想了个办法,去贿赂秦国人,请秦国帮忙,说:“如果你们能支持我回去当国君,我就把晋国的河西之地送给贵国(黄河以西,陕西东缘的土地)。”
夷吾又派人回国对大夫里克说:“如果你接应我回国当国君,我把汾阳之田都给你。”
因为他使出这种贿赂的办法,于是两边人都答应了。随即,秦穆公发兵送夷吾回国,在里克等人的接应下继位,是为晋惠公。
接下来,秦国使者过来,向晋惠公索要河西之地,之前不是说好了吗,我们武装送你回来,你把河西之地割给我们。
晋惠公想来想去,舍不得给,但不给又怕惹怒秦国,吕饴甥出主意说:“我们别说不给,就说回国来还不稳定,缓一阵儿就给。说缓一阵儿给,其实等于不给。”
于是晋惠公就叫丕郑父去出使秦国,告诉秦穆公我们缓一阵儿给。
丕郑父出使秦国,对秦穆公说:“我们主公说是缓割,其实是不割。其实,他也这样赖掉了许诺给我的田地。”揭穿了吕饴甥把戏。
秦穆公很是恼怒。
晋惠公四年,晋国闹饥荒,到秦国来请求买米。秦穆公问大夫百里奚,卖还是不卖,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哪个国家都会有,救助邻国,是为国之道。应该给他们。”丕豹则说:“不如趁机打他们。”秦穆公说:“他们国君是够恶的,但是他的民众有什么罪呢?”于是,卖给了晋国小米,从秦国都城雍城一直运到了晋国的绛城。
晋惠公五年,秦国则闹了饥荒,也赶紧向晋国买米。晋惠公却不给秦国小米。秦穆公大怒,于是发兵伐晋。
看见秦军打来了,晋惠公问大夫庆郑:“秦军入境已深,怎么办?”庆郑说:“都是你招来的,有什么办法!”
晋惠公整齐兵马,准备到韩原迎击秦军。事先还需要占卜,国君的战车上的车右(站在车上右边的保镖)是个重要官职,需要让老祖宗决定用谁合适。占卜了一下,老祖宗说:“庆郑当车右合适。”
晋惠公说:“庆郑跟我说话太不逊,不让他当。”于是,叫家仆徒当了车右。
晋惠公坐的战车也有问题,是小驷马拉的,个儿特别小,从郑国进口的,庆郑又来劝谏:“古来遇上大事,必须乘做国产车马。国产的马熟悉道路水土,知道主人心思,服从主人教训。进口的马不懂你的心思。”
晋惠公不听。遂与秦军列阵交战于韩原。
战斗打起来以后,晋惠公小驷马突然激动了,一下子惊了,扎到一片泥塘里,轮子深深陷住,根本动不了。晋惠公命令家仆徒下去推车,庆郑的车正好从旁边经过,晋惠公大喊:“庆郑,快救寡人!”
庆郑说:“你不听占卜,不让我当车右,你求的不就是败吗?现在败来,你为什么要逃败呢?”于是,掉车走开。
这时候,秦穆公被晋军层层包围。晋大夫韩简车的御手梁由靡抓住穆公的左马,韩简的车右虢射举起长戈,连连击中穆公的铠甲,秦穆公身上多处负伤。
庆郑赶到,冲韩简喊:“韩大夫住手!主公陷泥里了,叫去搬车。”
因为庆郑这么故意一搅合,韩简就放了秦穆公,赶紧去泥坑那边救晋惠公。经庆郑这么一弄,秦穆公方才脱险。秦穆公马上组织反击,晋惠公刚从泥里出来,还是死心眼儿地非坐着小驷马,只是换了御手和戎右,正遇上秦兵。一通猛战,晋惠公竟被秦军活捉。
秦穆公把晋惠公载回秦国,准备把他杀了祭祀上帝。晋惠公的姐姐,从前嫁到秦国,是秦穆公的夫人,称为穆姬。穆姬听说丈夫要把晋惠公杀了祭祀上帝,于是她穿着孝服,哭着要寻死,说:“如果我弟弟死了,我也不活了。”秦穆公于是对诸将说:“捉了晋侯是要给家里带来快乐的,结果却是这么不快乐,那还何必呢?而且从前叔虞被封到晋国时,商朝的贤人箕子占卜说晋国的后代必强大。那么,晋国怎么可以灭它呢?”于是就把晋惠公暂时押在王城。
晋惠公也通过来探望他的人对国人传话说:“我即便回去,有何面目再见社稷呢?你们不如立太子当国君吧。”这招苦肉计还真有用,晋国人听了,都哭了。本来恨着晋惠公,现在也希望他回来了。
吕饴甥又求见秦穆公。秦穆公问吕怡甥:“你们讲和吗?”
吕饴甥说:“不讲和。我国的小人都想报仇,宁可去事奉戎狄,跟戎狄借了兵来打您。我国的君子爱国君,虽然知道他有罪,但也要报答恩德,所以也要跟您打。”
秦穆公一听,合着里外里都是要跟寡人拼命啊。又问:“你们觉得贵国君还能回去的了吗?”吕饴甥说:“我国的小人非常哀愁,按自己的小人之心揣度秦国,我们的国君是回不去了。但我国君子,用君子心琢磨您,想着回国还有戏。我国小人说,咱们跟人家掐架,秦国哪还肯修好。我国君子说,我们服输了,秦侯还能不放人吗。他不是争求霸业吗?他先打我们一顿,再给我们从新做人机会,恩威并施,霸位可图啊。”
吕饴甥借君子小人的话,把秦穆公噎得够呛,秦穆公确实也是要放人,认为现在还远没到跟晋国翻脸的时候,于是说:“你说的,正到我心里去了。”
于是,次年一月,送晋惠公回了国。
晋惠公回国后,立刻诛杀了庆郑。其实庆郑本来也没跑,知道自己有罪,说跑了就乱了国家刑罚,于是等着晋惠公来处理自己。这个高风亮节的臣子啊,既规劝君主,又死不避祸。
因为晋惠公在韩原大战败给了秦穆公,就按约定的,把儿子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太子圉去了秦国,娶了秦穆公的女儿。四年后,秦国灭了梁国(是个小国,在陕西东缘)。偏巧太子圉在梁国出生的,秦穆公敢于灭梁国,分明就是看轻了他。
不久,晋惠公病了。太子圉觉得,秦国既然敢于灭梁国,轻视自己,就担心秦国也不支持自己当晋国国君,更担心国内其他公子靠着大臣支持而抢先继位。于是太子圉对自己的媳妇说,要偷着跑回晋国去。
他媳妇是秦穆公的女儿,说:“我爸爸让我嫁给你,就是为了能让你安心在这里呆着。如果你非要偷着跑回去,我不能跟着你走,但是,也不会告发你。”
夫妻二人惨淡相别,太子圉偷着跑回了晋国绛城。晋惠公死去。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
笔者按:晋惠公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他背叛了国内的贵族里克等人,也背叛了外国的秦国势力,按理说他会败亡的。可是他的君位却坐得好好的,一直到死。这是因为秦国并不希望晋国有个贤明的国君。当初,秦穆公愿意送他回国继位,就是因为他不如重耳贤明。晋国和秦国是邻居,是凡邻居,总是互相竞争的,晋国有个贤能的君主,是秦国的损失。
很多时候,我们把事情的前提条件给想错了。比如说,当国君,我们就不假思索地认为前提条件是贤能。但是这个故事中,秦国为晋国立国君的前提条件,就不是择贤。
人在做判断时,要停下来,仔细想想这个前提条件,是否真的成立。想当然认为成立的前提条件,或者人云亦云认为成立的前提条件,其实是有问题的。比如你觉得请人吃饭,是对朋友好,是对同事好。于是就这么做了,结果对方反倒不领情。这就是理解错了真正的前提条件。你设定的前提条件是对方爱吃饭。但这可能是错的,对方第一所看重和追求的,可能是想在家呆着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