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善无善报的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是兄弟俩,都是商朝时的诸侯国孤竹国君的儿子。老国君更喜欢小儿子叔齐,于是临死时命叔齐继位。但叔齐觉得普天之下最贤的人莫过于他老哥伯夷,就让位给伯夷。伯夷却认为四海之内最贤的人莫过于他老弟叔齐,就非不接位。两个天下最贤的人互相推让,最后他俩就一起出逃了。

俩人听说陕西的周文王善养老,就投奔那里了。到了之后,正赶上周武王要发兵讨伐商纣王,俩人于是劝阻,认为这是以暴易乱,又说臣子不该讨伐君长。周武王没有听,还是去进攻商纣王了,并且建立了周朝。

伯夷、叔齐于是不肯吃周国的粟,就向北跑到首阳山,活活把自己饿死了。这就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

有人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但是,司马迁感慨说: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谓是善人了,又仁义又高洁,怎么天道没有保佑他,反倒饿死了呢。孔子的七十个弟子里边,孔子最推荐颜渊好学。但是颜回经常断粮,糟糠都吃不饱,最后早死。说天回报善人,难道这样吗?我很是疑惑于此,问道:“所谓天道,是真的有吗?还是没有?”

“常与善人”,常是因为避讳而改用的字,实际是“桓”,也就是永远。司马迁从伯夷、叔齐的故事中,对天道永远保佑善人,产生了怀疑。

笔者按:

正当性的成立,并不是以结果的好为依据的。正当性是脱离于结果的。一个事情正当,只是因为它正当而已,绝不是因为它会特别对我有用。

所以,做正当性的行为,比如伯夷叔齐这样,这和个人之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而现实主义者的做法,则是行动时脱离对正当性的考虑,只看结果是不是有利。

司马迁的疑惑就是,人做正当的事是神的要求,神就应该对执行神意的人给予奖赏啊。可是神却没有给这样的人好处。

后来佛教给出了解释:人做了好事,下辈子会得到报答;人做了业障,下辈子会得到报应。这样就可以解释有的人行善,人生却没有落好了,那是因为上辈子干了坏事,神经过查账,一抵充,就不给他奖赏了。

而基督教给出的解释是:做好事,不是为了从神那里换得回报,而是为了对神表示服从。所以,有没有好的结果,神是不会给你许诺的。这是基督教与佛教的不同。

如果不谈宗教,事实上,一个良好组织的社会,应该就是以追求正义为目标的。“社会无亲,常与正义”,是另一个答案。 ZKqSxtkNCiklwhRk2W8FEeUfNcLFyUKPwSOpBSQ4vMOgpijhR3VcXc9ui+rZLR0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