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保守化、全职主妇意愿导致“晚嫁”人数的增加

水无田: 反过来讲,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的生育,我认为可以说是偏保守性阶层的再生产。

上野: 稍等一下。请问,“保守性”该如何衡量?若是通过衡量一个人的意识去判断的话,这一段时间的确有可能产生全职主妇意愿等变化,不过这种意愿是否可以被称作“保守性”,又另当别论了。加之,结婚率上升、已婚女性失业率上升等能够象征保守化倾向出现的指征也并没有出现。进入2000年,已婚女性的失业率的确略有升高,但我想这也并非由“保守性”造成,而是因为经济不振。所以,您所说的“保守性”究竟指什么呢?

水无田: 指的是对旧有的、对性别分工持肯定态度的家庭观念亲和性较高的现象。的确,结婚率降低,已婚女性的就业率也在增加,这样乍看上去似乎意味着“女性进入社会”的脚步在前进着。但内情是,人们的家庭观念其实极度保守。这一结论是从“意愿调查”及“社会生活基础调查”中“女性的家务时间长度”上观察得到的。对保守的性别分工持肯定态度的一派在增加,女性每日的平均家务时长也有增长倾向。所以,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具体的时间划分上,都能得出判断——旧有的“优良家庭意愿”正在高涨。在过去三十年里,已婚女性的就业率都在上升,可即便如此,在家务方面,仍是由妻子承担总量中的85%。这一倾向丝毫没变。已婚女性平均每天要做五个小时以上的家务。不论已婚还是未婚,单从性别看,女性花在家务活上的时间平均是男性的五倍。

如此看来,就正如山田昌弘所说的那样,其实也有很多人隐隐感觉到了—— 女性十分容易深陷“时间贫困”的状态中。不单是就业劳动时间,倘若再加上无偿劳动的话,女性每日的劳动时间平均要比男性长近一个小时,也比所有年龄层男性的睡眠时间都更短。 由此可以推断出,女性真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地努力维持着保守的家庭形象。

不单是在家庭中,那些幼儿园、学校等教育现场,至今仍将“万一有什么情况,还是能为孩子掏空自己的家庭主妇最好”当作一个大前提。 明明少子化已经导致儿童和监护人的数量双双下跌,母亲的就业率也已经在升高,可育儿现场仍是如此保守。倘若结合了这方面的情况再去选择生活方式的话,很多人就不得不主动去选择较为保守的生活方式了吧?实际上,我每次去参加孩子学校的PTA 活动时,总有种深深的感触,觉得自己这个母亲当得远远不够好……

对已婚女性提出分工要求的婚姻形式,我称其为“家务与家庭责任完全一体型婚姻”。这是为了填补男性的“工作和团体成员完全一体型雇用”的空白,所以将护理工作 彻底扔给妻子的一种形式。已婚女性不得不遵从这一形式。想要维持这种组合,必须得是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具备全职主妇意向的(我称之为)“昭和妻子”才能做到。不过,在现实情况下,所得薪水能保证妻子一生都维持全职主妇身份的男性变得稀少了,所以越是持保守结婚愿望的“昭和妻子”型女性,越是会呈现所谓“晚嫁”倾向。

上野: 您刚才提到的那种类型,用国际通用的说法就是“男性作为主要收入主体的类型”。不过,我认为您所担心的这种保守化倾向似乎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我是个基础决定论者。再怎么保守化,只要维持保守精神的基础解体,那这种保守化就无法实现了。

水无田: 我正要讲到您说的这一点。我认为,就算下层基础产生变化,但是上层建筑,也就是观念始终没有变化的时候,不幸的人就会增多。我对这种情况感到恐惧。关于女性这方面,即便出现保守化倾向,但只要令这种保守化成为可能的基础解体,这种保守化就不会实现,可是女性似乎并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她们看上去似乎转而拼命寻找起了赚得多的“好男人”,想着只要自己能过上安稳生活就好……我最近有些想开了,让一些年轻女性改变结婚的梦想、希望甚至野心,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上野: 我认为男性也是一样的。当支撑保守思想的基础转变时,人的意识和现实之间就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可以说是令男性和女性双方都感到极度困窘的一种现象。

当基础产生了变化时,无论有多么强烈的保守意识,我认为数据上都不可能呈现结婚率或出生率的增长。在这一点上,我所关注的时间跨度似乎比您更长些,也显得更冷静些吧。

水无田: 原来如此,所以您认为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上野: 因为基础的变化要比意识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更大。无论意识多保守,只要基础没有追随上来,那么这种保守性就不会成为现实。如此一来,从结果来看,就正如20世纪90年代山田昌弘等人所预测的那样,越是持有保守结婚观念的男女就越容易选择不婚,对吧?

但是,我并不认为年轻女性持有全职主妇意愿是一种“保守化”。好比小仓千加子 提出的“新·全职主妇意愿”这个概念,它只不过是把“退出新自由主义下的竞争社会,选择经济方面更加受惠的一种生活愿望”换了个说法,改成性别用语而已。所以持有这种意愿,并不意味着这些女性结婚、生育之后也想将丈夫和孩子的利益放到优先地位去考虑。我想,年轻一代的女性中这种程度的意识转变应该还是有的吧?

如此想来,我对那10.4%的男性的分布就很在意了。那8%的女性又是怎样的一种分布状况呢?学历、经济阶层,还有是否与父母同住……

水无田: 积极不婚派女性和积极不婚派男性之间,在理由上估计会有很大的差异。

上野: 是的。我也这样想,男女之间应该是不对称的。 rhMdPT6B2WKdxaoSWL2YUQZrljWiw/i2qcHMBkBrdPBjm3gcyd2uTGVNEkXkHxZ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