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先庚(左)与曹日昌(右)

在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大学时代”,有很多感人的师徒佳话。比如潘光旦与费孝通,金岳霖与殷海光。而周先庚与曹日昌,也是其中一例。曹日昌于1932年由北平师范大学转学至清华大学心理系,成为周先庚的学生。1935年,曹日昌以优异成绩毕业,周先庚安排他在自己负责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做研究生,进一步指导他研究成人学习的心理学。三校南迁于昆明联合组建西南联大后,周先庚又推荐曹日昌进入联大哲学心理学系教书。

西南联大原哲学心理学系教室、实验室、办公室旧址

现云南师范大学校园里保留着一间土坯教室,这便是当年联大心理学系的教学办公用房。房子的一半是间小教室,另一半是心理实验室。周先庚、曹日昌等人在这里开会、办公、做实验,给学生上课,为刚刚起步的中国心理学事业开辟道路。据当事人回忆,这间房四处透风,冬天太冷时,大家便把椅子(即火腿椅)搬出屋子,晒着太阳上课。

1942年,曹日昌在西南联大工作时对教学及研究工作的总结

在联大,周先庚和曹日昌师徒二人联手为一年级新生上必修的“普通心理学”课。周先庚太忙,这门课主要由曹日昌讲授。要在一年有限的学时内讲授心理学整体发展与现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42年考入联大心理学系的张世富回忆说:“‘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念多,理论多,介绍的实验多。根据这些特点,曹先生在讲授中总是采用实例,举一反三,清清楚楚,绝无一点模糊,讲清一个个概念。对于抽象的理论,他有时从具体事物入门,一步步弄清抽象的理论……”

曹日昌受中央委托邀请钱学森回国的手稿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藏)

1945年,周先庚支持曹日昌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让自己的得意门生展翅高飞。曹日昌也未曾辜负恩师,终成长为一代心理学大家,为中国的心理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1948年,曹日昌获博士学位,随即返回香港,成为香港大学公开招聘的第一位全日制心理学教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香港大学任教期间,一边授课,一边秘密为新中国的建设寻找人才。受中央委托,经他手联络安排回国的诸多人才中,最著名的两位便是钱学森和华罗庚。

(由于年代久远,以上原图均为模糊黑白照,彩色复原效果经由AI技术处理。)

写在“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出版前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为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辗转南迁,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在极度简陋的环境中坚持办学。近九年的弦歌不辍中,西南联大以文化抗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竖起了一座高等教育史的丰碑,为国家和民族留下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的同时,亦为现代的中国在对话世界的过程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赢得世界的认可。

时光虽然过去八十多年,但是西南联大以其坚守、奋发、卓越,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富强的道路上的决心。西南联大以她的方式在教学、科研、育人、生活、服务社会等多维的方面,既为我们记录了他们对古老中国深沉的爱,也以时间画卷展现了他们在民族危亡时始终坚定胜利和孜孜寻求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并且拼命追赶着世界的步伐。为此,我始终对西南联大抱有着崇高的敬意和仰望。

我想这套书的出版,既是为历史保存,也是为时代讲述。从书中我们可以从细微处感知那一代人他们是那么深沉地爱着她的国家,爱着她的人民。我们会发现,抗战中的西南联大从历史走来,回归到了百年的民族梦想和现代化的道路中来审视她的价值。我想,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历史从未走远。

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做引:读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期待读者在选读中,我们一起可以慢慢从历史、哲学、文学、美学等一个个侧面品味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是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便是我读这套书的感受。是为序。

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
李红英
于西南联大旧址
2022年10月12日

编者的话

西南联大诞生于民族存亡之关头,与抗日战争相始终。前后虽仅存8年多时间,但其以延续中华文脉为使命的“刚毅坚卓”,“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西南联大碑文语),培育了众多国家级、世界级的人才。不仅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更引领思想,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绚烂篇章。

弗尼吉亚大学约翰·伊瑟雷尔教授说,“这所大学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正是我们以虔诚之心,整理、保留联大知识遗产所作的努力。

联大之所以学术、育才成果辉煌,是因其在高压之下仍坚持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的校风宗旨,也得益于其贯彻实施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指对所有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共同文化教育,包括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的熏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人皆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完备学生知识结构,让其“通”和“专”的教育互为成就,进步空间更大。

近年来,“通识”学习需求在社会中表现得越来越普遍,对自己知识素养有所要求的人,亦会主动寻找通识读物为自己充电。这让我们产生了将联大教授的讲义、学术成果整理编辑为适用当下的通识读本的想法,也为保留传承联大知识遗产做出一点小小贡献。

通识课得有系统性,所以我们先根据学科框架设定章节,再从联大相应教授的讲义或学术成果中选取相应内容构成全书。

即便我们设定了每本书的主题,但由于同时选入多位教授的作品,因教授风格之不同,使得篇章之间也显示为不同风格。不过,这也正好是西南联大包容自由、百花齐放的具体表现。

联大教授当时的授课讲义多有遗失,极少部分由后人或学生整理成书。这些后期整理而成的出版物,成为我们的内容来源之一。更多教授的讲义,后被教授本人修订或展开重写,成为其学术著作的一部分。其学术著作,就成为我们的又一内容来源。因此,我们的“西南联大通识课”丛书基本忠实于联大课堂所讲内容,但形态已经不完全是讲义形态。

为了更清晰地表现通识课读本结构,我们对部分文章进行了重拟标题以及分节的处理,具体在书中以编者注的方式给予说明。

由于时代语言习惯不同形成的文字差异,编者对其按现今的使用方法作了统一处理。译名亦均改为现在标准的通用译名。

《西南联大心理学通识课》是一部心理学普及读物,由朱光潜、潘光旦、曹日昌三位教授从七个板块多层面讲授心理学知识,既有基本理论常识的讲解,又有针对青年成长路上心理困惑的纾解。

如果能接受事实,有勇气对自己负责任,尽其在我,不计成败,则压迫感觉不致发生。每个人都需要同情,如果每个人都肯拿一点同情出来对付四周的人,则大家互有群居之乐,寂寞感觉不致发生。人生来需要多方活动,精力可发泄,心灵有寄托,兴趣到处泉涌,则生活自丰富,空虚感觉不致发生。

——朱光潜 YB6oc6lg7yL7m4u+yCbHWIV7ITg1qO2/HAHkR0C3Vy1GSMFvV39u9TC0vnQqiTw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