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运用理论和哲学,但不要死板地宣传

很多年轻的作者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觉得文章应该宣传理论或哲学思想。这就不仅仅是写作的问题了,所以我要从这一错误观念中更为广泛的哲学角度谈起。

首先,你需要明白,世界上就没有哲学这种 东西 。哲学是对现实基本本质的研究。“基本本质”指的是某种普遍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原则或真理。如果我们说某项东西是“基础”,那就是说很多其他的真理取决于它。我们说哲学是研究现实的基础,意思是说哲学研究的是事实和原则,这些事实出现在所有存在的事物中,这些原则可以应用于所有存在的事物。

每一个抽象理念,每一个原则,都在无数具体事物中得到了体现。它是具体事物共有的东西,但它并不独立于这些具体事物而存在。抽象理念,是人类用分类的方式整合感官经验。人类将经验整合成概念,概念再整合成原则,原则形成学科,所有的学科融合成为哲学,最终使其超越了感知层面。抽象理念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但是抽象理念,包括简单的概念,并不是具体的存在。存在的只是物质,概念是从中抽取而来的。

我经常说,哲学的历史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的决斗史,所有的问题中都有这种冲突。 如果你认为原则独立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继而认为哲学独立于具体事物而存在,你就是柏拉图主义者。柏拉图认为抽象概念是一种原始模型,或者说是一种形式,他认为这些概念是一种非物质的形态,是超自然的实体。客观主义者与亚里士多德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最深层的共同之处就是: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理解了所有事物都以一种特有的具体实体而存在,或者以一个实体的某个方面而存在,比如说某个实体的行为,某个实体的特征,或者某个实体具有的关系,等等。而这一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懂。所有事物的基础都是实体,不是理念或抽象概念。抽象概念是一种形式,我们用这些形式把实体归类,以便了解这些实体。

作为一个彻底的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人,你必须明白,只有具体的事件、具体的关系和具体的问题才存在。(如果你不是彻底的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人,也无所谓,但你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还是把自己训练成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人吧。)比如,同一个抽象的问题可能存在于世界的不同地方,涉及不同的人,但是,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就像“桌子”这个抽象的概念包括了所有存在的桌子——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同样的道理,事实上,历史上所有的社会都出现过“人与国家”这个抽象的问题。这是当今世界主要的政治问题,但它不是一个漂浮不定的概念。它是一个有关人与某个政体关系的抽象概念,这些关系只以现实的形态存在。它们都存在于同一个抽象概念之下,这是事实,但并不能改变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它们有各自的具体存在方式。这个概念涉及特定的人、特定的场景,并没有“人与国家”这样的东西存在于柏拉图式的空间里。

如果你清楚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什么是抽象概念。如果你不清楚,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你会受限于具体的事物,在哲学信念中,你会沉迷于漂浮不定的抽象概念。如果没有成为彻底的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人,就无法在生活和行动中真正运用哲学原则。这样的人一方面可能懂得复杂的象牙塔哲学,另一方面其行为却像野蛮人。

客观主义者不会犯下如此粗鄙的错误,但是,每一种错误都是渐次累加的。而且一个人信奉的哲学信念和他的日常生活可以是不同的体系。

这种错误的根源往往在于:人们接受了某些信念,却没有将这些信念完全融入具体生活中。一个问题会反复出现,但没有必要每次都重新思考整个问题。一个人如果彻底整合了信念,很快就能识别出问题,并且将自己的信念应用到具体的事实上,只有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他才需要重新思考。然而,无论问题是复杂还是简单,你必须根据自己的哲学信念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的哲学不能存放在“某个地方”,它不能独立于你的日常行为而存在。

哲学的目的在于引导一个人度过他的一生。不幸的是,很多客观主义者还没有完全接受、完全具体化、完全整合这一原则。比如,面对某个特定的时间、艺术品、人等,太多的客观主义者问自己“我必须有什么感受”而不是“我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他们遇到我没有讨论过的情况,他们的角度是“我应该怎么思考”而不是“我是怎么想的”。

哲学不会具体告诉你要有什么感觉,或者要有什么想法,它只告诉你什么是真实和正确的。如果你必须对某件东西做出评价(比如艺术品、政府政策、个人关系),哲学能给你用来判断的正确原则(前提是:你的哲学是理性的)。哲学能给你提供一种标准,但无法为你实施这一标准。你必须自己判定其到底是好是坏。

哲学不能给你一套自动实施的教条。教条的人拼命想要让哲学沦为可以自动实践的条款,以绕开思考和道德分析的责任,这些就是形式主义者。他们想要得到宗教的承诺,十条或者一百条诫命,拿来就用,不用去思考或判断任何事情。

哪种哲学是正确的呢?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研究哲学的目的,就是发现正确的哲学。一旦你认定某一哲学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这一哲学符合现实,你只是拥有了一把钥匙。哲学会告诉你用什么原则来评判事件、人、选择和文章。但是,进行判断、评估和组织具体事物的人必须是你。

那我说的这些怎么用于写作呢?不要轻易地将哲学原则应用于写作。写一篇中间类型的非虚构文章,恰当的角度是问:“我对这一题材有什么想法?”“我想说什么?”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想说的东西是否正确,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与你的文章无关。如果你有疑虑,就把自己的文章放到一边,然后多思考。你是如何评价这一题材的?如果没有清楚的想法,就不要写文章。如果一部分内容是自己的评价,一部分内容是某种主义的教条,就无法蒙混过关。

接下来,我想讨论两个错误。很多人往往会犯这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作者就应该宣传自己的理论和哲学思想。

比如,有人给《客观主义者》寄来一份没头没脑的影评。这位作者到底是在评论电影,还是在宣扬客观主义道德观,我真是辨别不出来。这两个方面完全就没有整合在一起。他讲几句与电影相关的内容,就开始谴责电影,责备电影不应该展示不道德的人群(这是一部黑帮片)。他的谴责并没有与他的电影评价结合起来。他在文章中用上了客观主义口号,没有说服力;作为影评,这篇文章也没有说服力。他想做两件事情:一是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二是完成他对客观主义肩负的“责任”。这是中世纪顶峰时期的态度——除了给教会的荣耀添砖加瓦,其他的什么都不能写。

应该从文章的素材和行文中自然地表达出你的思想和你学到的理论。不要把传达思想或理论当成特别的任务——这一任务只属于理论文章。不要去吆喝叫卖某种主义,也不要去证明某种主义,不要在文章中给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学到的理论“竖大旗”。理论应该是你文章的隐形框架。比如说,客观主义者写一篇关于现代艺术的文章,他不会告诉你为什么理性好,也不会告诉你为什么非理性不好,他也不会去证明理性是人类生存的方式,但会在文章中应用与艺术相关的客观主义思想。这样的文章就不是宣传。哲学的框架让这篇文章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但是,这篇文章只是想要告诉读者现代艺术的状态。

在准备这部分的时候,我翻看了自己的几篇文章,想要找一篇没有提及客观主义的文章做例子。我一篇都没有找到。我一直都在不同程度地为客观主义做宣传。我没有去证明客观主义,但我提及客观主义以赋予题材更为广阔的含义。我可以办得到,因为我是搞理论的,而你们还不应该去模仿这样的写作方式。等你们写过很多文章后,就可以尝试棘手的整合类型,但是,经验不足就这样做,就会在主题和旁枝末节的问题上“找不到北”。

在写完《阿特拉斯耸耸肩》后,我觉得我才能自如地应对抽象问题,才能在不让读者迷惑的情况下做高难度的整合。所以,如果经验不够,就不要尝试。

如果不够客观,有时作者会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是:认为写作会以某种方式暴露出作者潜意识中的邪恶。事实并非如此。你可以从你写的内容中学到东西,你可以纠正自己的想法,没有必要心生恐惧。脑子里有“魔鬼”,没有什么错。如果逃避,不采取任何措施,那才是错误的。

有些人认为,写作的时候,必须贯彻某种“行为准则”。他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潜意识,担心一旦放手,就可能写出不妥的内容。这才真是扼杀自己写作的最强“撒手锏”。事实上,你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写作的时候,你必须信任自己的潜意识,不仅如此,你必须允许你的潜意识成为整个宇宙中唯一的权威。否则,你就没法写作。这并不是说人只有潜意识,也不是说人的显意识派不上用场。使用潜意识的是你的脑子。但是,你的潜意识就像安装了程序的计算机。如果程序有误,即便维修了这部机器,你也没法写作。

事实上,写出不通的句子或者表达了错误的观点,结论不应该是潜意识里有魔鬼,而是你没有仔细思考题材,而且潜意识也会出错。但是,你可以纠正这一错误。再说一次,犯错误没有什么要紧的。不改正错误,才不对。

为了提供好的练习素材,可以看一看詹姆斯·莱斯顿关于目前大学教育的文章。试一下吧。找一找作者的哲学思想,找一找作者使用的方法。你就知道他用什么方法介绍自己的哲学思想(不是我的),他没有大肆宣扬。整体而言,他的方法是正确的。

莱斯顿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莱斯顿相信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事实上,他没有提出对与错的问题。在他眼中,暴力只是一种人们可以使用的方法。他既没有赞同暴力,也没有反对暴力,他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对其他的事情也是中立的。这就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他是实用主义者。他不对任何一方做出评判——他只是说武力没有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回归常理。“常理”这两个字就是实用主义的神秘法宝。

在实用主义者看来,人们不可能提前发现原则。唯一的“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有所行动。在他们看来,我们不可能提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所以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因此,莱斯顿不会说出“暴力是错误的,尊重个人权利是正确的”这样绝对的话。他会说:“如果暴力没有用,人们就不该使用暴力。如果权利能创造出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而且我们想要这样的社会,我们就应该保护权利。”这就是实用主义。

莱斯顿说,请求宽限时间的要求是公平的——因为在真正使用暴力之前,学生、教职人员和管理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是纯粹的实用主义。(正如伦纳德·培可夫给我指出的,这完全就是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的观点。杜威认为思考是一种“疾病”。按照杜威的观点,人如果没有遇到问题,就不必思考;人不需要思考,只需要习惯性地生活,这是一种正常的、妥当的状态。但如果人遇到了不能正常应对的意外情况,就失去了轻松自如的状态,因此,思考是新情况引发的一种疾病,在这种状态中,人的习惯性应对不能“运作”。)

注意,这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展示了如何恰当地把观点当公理引入文章中。文章蕴含的观点是:人不能提前知道自己行为的结果,人必须先行动,然后观察结果,再思考。莱斯顿根本没有质疑这一观点。这一观点就是他的绝对原则。阅读他的文章,你明白他在说什么,但他从来没有明确地讲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中间类型的非虚构文章呈现某一哲学的正确方式,并没有大肆宣传。

然而,莱斯顿的文章有些不诚实(这也是实用主义固有的特性),他没有明确给出文章通篇都在暗示的结论。作为实用主义者,莱斯顿不能公开说出自己暗示的意思,他不能公开说,他认为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妥协的方法来解决。如果他坚定不移地说出这一点,认为这是绝对原则,那就与实用主义相悖,实用主义宣传世界上没有绝对原则。而且,他看得出来,其他人也看得出来,他所提倡的东西是不道德的。

想知道实用主义者如何恰如其分地做宣传,就阅读威廉·詹姆斯和约翰·杜威的作品。他们写过理论作品,证明人无法了解任何东西,证明抽象原则不符合逻辑,证明我们只能根据“行之有效”的东西来进行判断。在中间类型的非虚构文章中,如果宣传不当,教条主义的实用主义者就会平白无故地提出他们的理论,开始对你说教,告诉你无法了解任何东西。他会清楚明白地说,既然激进分子和管理者都无法提前了解任何事情,他们就不可能避免现在的局势,因此大家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

但是,莱斯顿的文章不是宣传稿。他是评论员,他谈论时事,提出某种观点。然而,我们还是能够总结出他的哲学思想。普通人读詹姆斯和杜威的理解就是人应该实际,而无法抓住实用主义真正宣扬的东西。

好了,如果我要写,我会如何恰当地应用我的哲学思想呢?我会在莱斯顿的结构和事实的基础上给出我的文章梗概,但我对事实的解读会不一样。

莱斯顿处理题材的方式是:评价事件,归因,再开出处方。如果你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写,那就是一篇强有力的文章。你只需要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给出事实,读者自己会思考,会完成余下的工作。如果读者思维活跃,就会完成之后的思考。

总结:写中间类型的非虚构文章,你从自己哲学观点的角度出发,评价具体的事物。也就是说,你的哲学是参考框架,这是已知定量,但不要在文章中宣扬,也不要去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如果你觉得自己哲学思想的某个方面需要证明,那就写一篇理论文章。 ltPdO8v4K5O5+nbxH6W9LkcF6BBPE52Hruxu3RUt+gAGloDECAHl84g90jK+Dpp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