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战争早在1939年9月1日就以德国入侵波兰拉开了帷幕,两天以后英法又相继向德国宣战,可是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居然从未制订过计划或做好准备,以对付英国的抗战,这是历史上最异乎寻常的事实之一。更奇怪的是,从开战到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大举进攻,中间将近9个月的时间里,德国也没有做出任何举动。后来即便法国已明显被击败,注定崩溃,德国也没有做过任何计划。
所以很明显,当时希特勒是指望英国政府能按照他有意提出的宽厚的和平条件同意双方媾和,尽管他一贯野心勃勃,但并不想和英国拼个你死我活。其实希特勒给德军将领们留下的印象是战争已经结束了,部队可以允许休假,部分德国空军被调往其他潜在的战线。此外,希特勒在6月22日下令复员35个师。
即便丘吉尔已明确拒绝任何妥协,还表达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希特勒还是死抱着自己的想法,认为丘吉尔在虚张声势,认为英国一定会认识到“自己毫无希望的军事形势”。希特勒的幻想消散得非常缓慢。直到7月2日,他才下令开始研究通过入侵来击败英国的问题。又过了两周,7月16日,他最终下令为代号为“海狮行动”的入侵作战做准备,此时,希特勒语气中仍然流露着对这一行动必要性的怀疑。不过,他的确说入侵行动必须在8月15日前准备完毕。
即便那时,希特勒内心仍然不想打,或者至少可以说是举棋不定。这点从他在7月21日对哈尔德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来。希特勒说,他想要转身去解决苏联问题,如果有可能的话,想在那年秋天进攻苏联。29日,约德尔告诉瓦利蒙特说希特勒决心对苏联开战。几天之前,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作战参谋们就已经被调回柏林,以起草征苏战役中装甲部队的部署方案。
法国崩溃时,德国陆军根本没有准备好进攻英国。参谋部根本没有想过这件事,更不用说为此做出研究了。部队没有经受过海运和登陆作战的训练;入侵用的登陆舰艇也还没有开始建造。所以当时能做的事就只剩下匆匆忙忙地搜罗船舶,并把驳船从德国和荷兰调到海峡港口,让部队演练登船和下船。英军在法国丢失了大多数武器装备,一时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只有在这种情形下,德军准备如此匆忙的入侵作战才会有一丝丝成功的希望。
陆军元帅冯·伦斯德的A集团军群将负责入侵作战的主攻任务,其中,布施(Busch)上将的第16集团军将被部署在右翼,而施特劳斯(Strauss)将军的第9集团军将充当左翼。登陆部队将在斯海尔德河河口和塞纳河(Seine)河口之间的各个港口装船,在福尔克斯通(Folkestone)和布莱顿(Brighton)之间的英格兰东南沿海会合,同时空降师将夺取悬崖壁立的多佛尔-福尔克斯通(Dover-Folkestone)地区。根据这份“海狮计划”,10个师的部队将在第一波入侵中登陆,并于 4天之内建立起一个宽阔的桥头堡。向内陆发起的主攻将于大约一周后开始,初步目标是占领从泰晤士河三角洲(Thames estuary)到朴次茅斯(Portsmouth)之间弧形地带的高地。下一阶段,入侵部队将从西面切断伦敦与外界的交通。
B集团军群的第6集团军将在冯·莱歇瑙陆军元帅指挥下负责辅助攻势,在第一波入侵中,将使用3个师从瑟堡(Cherbourg)起航,在波特兰岬(Portland Bill)以西的莱姆湾(Lyme Bay)登陆,准备向北进攻塞文河三角洲(Severn estuary)。
用来扩大战果的机动部队将在第二波入侵中登陆,总兵力为6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编组为3个装甲军,其后是第三波9个步兵师,第四波8个步兵师。第一波登陆部队中虽然没有装甲师,但配属了近650辆坦克,全都装载在两批运输船中的第一批船上(第一批运输船只搭载第一波登陆部队总共25万人中略多于三分之一的步兵)。这两批第一波跨越海峡的部队总共需要155艘运输船,总吨位达到70万吨,除此之外,还需要3000艘小型船舶——包括1720艘驳船,470艘拖轮和1160条摩托艇。
登陆准备工作直到7月下旬才开始,德国海军参谋部宣称,最早也要到9月中旬,才能征集到如此多的船只来实施“海狮行动”——而希特勒已经下令要在8月中旬完成准备。(事实上,海军总参谋部在7月底就建议过应该把行动推迟到1941年春季。)
但这还不是“海狮行动”面临的唯一困难。德国陆军将领非常担心部队在航渡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他们对德国海空军扫清渡海通道的能力毫无信心,敦促尽量拓宽入侵的正面(从拉姆斯盖特到莱姆湾),以分散守军的兵力和注意力。德国海军将领更加担心如何应对英国舰队的出现。他们对自身抵御英国舰队攻击的能力信心不足或者说根本没有信心,起初一直坚持说海军无法为陆军主张的拓宽正面入侵提供充分的保护,只能通过相对狭窄的有水雷保护的海上通道,航渡较小规模的陆军——海军施加的限制更加深了陆军将领的疑虑。最重要的是,雷德尔海军元帅强调,渡海区域上空的制空权是必不可少的。
7月31日,希特勒在和雷德尔讨论之后接受了海军在9月中旬之前不可能发动“海狮行动”的观点。但戈林向希特勒保证说空军有能力阻止皇家海军的干预,并把皇家空军从天空驱逐出去,因此行动并没有被明确推迟到1941年。陆海军首脑都很乐意让戈林尝试先期发动空中攻势,毕竟,在空军取得胜利之前,他们是不需要承担任何切实的作战任务的。
最终,纳粹空军没有取得胜利,因此在决定性的不列颠战役中,空中交战就成了最主要——事实上也是唯一——的作战方式。
德国空军相对英国皇家空军所占的优势不像当时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大。德军没有能力像英国公众害怕的那样不停地派出一波又一波的轰炸机,而德国战斗机的数量也比英国多不了多少。
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是阿尔伯特·凯塞林(Albert Kesselring)元帅的第2航空队和雨果·施佩勒(Hugo Sperrle)元帅的第3航空队,前者的基地设在法国东北部和低地国家,后者的基地设在法国北部和西北部。每一个航空队都是可以独立作战的部队,由各机种组成,这种整合方式有利于在波兰和西线配合陆军的推进,但在完全空中的战役中却不那么有利。每个航空队独立制订作战方案,分别上报,没有总的指导方案。
8月10日,空中攻势将要展开的那天,两个航空队总共拥有875架水平(高空)轰炸机和316架俯冲轰炸机。(后来的战斗证明,俯冲轰炸机在面对英军战斗机的时候难以自卫,所以在8月18日以后就撤出了战斗,留作登陆作战之用。)
此外,驻挪威和丹麦的由施通普夫(Stumpff)上将指挥的第5航空队还有123架高空轰炸机,可是第5航空队只在8月15日参战了一天,损失过于惨重,所以就停止了这种远程出击。不过,这支航空队远远的存在本身就起到了牵制作用,英国战斗机司令部不得不在英格兰东北部保持一定的兵力。第5航空队还在8月后半月调拨了100架轰炸机去补充第2和第3航空队的损失。
8月10日空战开始时,德军总共有929架可用的战斗机,其中大部分都是单引擎的梅塞施密特109式(Me-109),但也有227架双引擎且航程相对较远的Me-110式。Me-109的原型机出现于1936年,最高时速超过350英里,它的高爬升率使它相对英国战斗机占据进一步优势,但是它在战斗中的转弯和机动能力逊于英机。而且和英国战斗机不同的一点是,战斗开始阶段,大多数Me-109都没有安装保护飞行员的装甲板,不过倒是装备了英国战机欠缺的防弹油箱。
德军单引擎战斗机在本次战役中的决定性短板是有限的航程。尽管官方宣称Me-109式的航程能达到412英里,但这个数字其实是错误的。它真正的来回作战半径只有100多英里,只够从加来或者科唐坦半岛(Cotentin Peninsula)飞到伦敦上空,可用于作战的时间很短。换句话说,它只能在空中待95分钟,战术飞行时间只有75~80分钟。后来,德军轰炸机损失惨重,又实在难以自卫,因而必须要有战斗机护航。然而如果要给每架轰炸机配备两架战斗机护航,那么德军即使把目标设在英格兰南部,每天也最多只能出动300~400架轰炸机。
Me-109在起降的时候还很难操纵,起落架结构也不够牢固,而法国沿海的简易机场更加剧了这个问题。
双引擎的Me-110战斗机尽管拥有每小时340英里的理论航速,实际上却慢得多,经常1小时只能飞出300英里甚至更少的距离,因此很容易被喷火式超过,而且它加速缓慢又很难机动。它本来肩负着成为“德国空军战斗机之花”的期望,结果却被证明是最令人失望的技术败笔——最后连它自身都需要Me-109来护航。
不过德军战斗机最大的弱点在于其无线电设备的落后。尽管它们也装备有无线电话,可供空战联络之用,但和英国人的无线电话相比,质量更差——地面无法控制这种战机。
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损失了400多架战斗机,但到了7月中旬,就已经重整了实力,战斗机规模也恢复到了大约650架的水平——与5月德军发动西线作战前的英国空军实力相当。大多数战斗机是飓风式和喷火式,但仍然有将近100架其他旧式战斗机。
战斗机数量恢复如此之快,比弗布鲁克(Beaverbrook)勋爵居功至伟,5月份丘吉尔组阁的时候,他被任命为新设立的飞机生产部大臣。他精力充沛,四处插手,批评者们抱怨说这妨碍了飞机生产的长远计划。可是战斗机司令部总司令空军上将休伊·道丁爵士(Sir Hugh Dowding)却公开宣称,“这个任命的效果只能用魔术来形容”。到仲夏,英国的战斗机生产量增加了两倍半,全年英国生产出4283架单引擎和双引擎战斗机,而德国的产量才刚刚超过3000架。
双方战斗机的武器配备则难分上下。喷火式和飓风式只配备了8挺机枪,固定在机翼前方。机枪的型号是美国产勃朗宁式——选择它是因为这种机枪遥控可靠,射速又高,每分钟能达到1260发。Me-109一般在整流罩上配备两挺固定机枪,机翼上装备两门20毫米航炮,这种航炮是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设计的。西班牙内战是德国空军的试验场,Me-109式在那里和如今已被淘汰的其他旧式战斗机一起经历过实战检验。
德军王牌飞行员阿道夫·加兰德(Adolf Galland)在回顾的时候,毫不迟疑地认为Me-109的武器配备更优越。英国方面的看法存在分歧,他们认为勃朗宁机枪射速高,能够在短时间里发挥更大的威力。不过英国人也认识到6发航炮炮弹的威力远大于勃朗宁机枪同时间能制造的火力——有些英国战斗机飞行员曾抱怨说,就算自己确信击中了敌机,可是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大约30架喷火式战斗机在战役期间安装了两门20毫米西斯帕诺(厄利孔)航炮,10月份以后,配备4门航炮的飓风式战斗机也开始投入作战。
从一开始就有一点非常明显,德军轰炸机的武备非常糟糕——只有少数几挺回转式机枪——缺了战斗机护航就很难打退英国战斗机。
就战斗机飞行员的情况而言,双方的情况比较起来更为复杂,战役早期阶段,英军实际上处于下风。英军飞行员的训练质量很高,可是人数太少。皇家空军的飞行训练学校扩充缓慢,这个缺点基本上限制了英军的作战。英军不能浪费任何一名飞行员,有的时候甚至不得不让德军的某些空袭得逞。道丁主要的担忧在于飞行员而不是飞机。
道丁在7月节约了兵源,因而在8月初成功地把战斗机飞行员队伍扩充到1434人,其中有68人是从海军航空兵处“借调”而来的。可是一个月后,飞行员人数下降到840人,平均每周的损失就有120人。与之相对,皇家空军作战训练单位一个月能培养出的飞行员不超过260人。9月,飞行员更加短缺,技术特别熟练的飞行员越来越少。匆匆训练出来的新飞行员缺乏经验,伤亡率太高。新调来的空军中队往往比他们替换掉的疲劳的中队损失更大。作战的疲惫通常都伴随着士气低落和“神经紧张”。
德军一开始不存在飞行员人数短缺的问题。虽然他们在五六月的大陆作战中损失严重,但德军飞行训练学校训练出的飞行员多于前线各中队所需要的数量。可是戈林和德国空军其他高级将领把战斗机看作一个单纯“防御性”的兵种,认为它的重要性较低,这种态度深深影响了士气。此外,许多最好的战斗机飞行员都被抽调去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部队弥补人员损失,而戈林又反复批评战斗机部队缺乏进取心,认为战斗机部队是德国空军失败的原因,实际上德国空军的败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自己在制订计划时缺乏预见性和犯下的错误。与之相比,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知道在那段关键的岁月里,自己就是丘吉尔所说的“如此少的人”,是皇家空军之花和民族英雄,他们的士气因而高涨。
德军战斗机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甚至可以说被束缚于为轰炸机护航的任务上,往往每天要出击2~3次,有时候多达每天5次,这让战斗机和飞行员都负担过重,压力倍增。戈林不允许战斗机部队休息,也不允许前线单位轮调。结果疲惫加剧了德军的损失和消耗。到9月,德军士气越来越低落。飞行员们目睹入侵准备工作的懈怠和不专业,禁不住怀疑是不是真的会发动入侵战役,士气因而更加低落。他们越来越怀疑自己是不是为了维持一个表面的假象,为了一个已经取消的作战行动而被牺牲掉了。
德军轰炸机组则蒙受了沉重的损失,痛感无力抵抗皇家空军战斗机的进攻。他们虽然一直英勇地执行作战命令,但士气越来越低落。
总之,在战役开始阶段,双方在技术和勇气层面上可谓势均力敌,英国空军尽管损失惨重,但他们能看到并感受到敌人一直在蒙受着更大的损失和消耗,因而随着战役进行,他们越来越占上风。
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德军始终存在的一大弱点便是薄弱的情报工作。空军发动攻势作战时的主要指南是一本战前编写的手册,叫作“蓝色研究”(Blue Study),其中综述了当时能够知道的形势、英国的工业布局和在“民用航线试验飞行”过程中进行的综合照相侦察的成果。此外,空军还有自己的情报机构,能够提供极不完整的补充资料,但负责人只是一名少校。在这位施密特少校于1940年7月编写的皇家空军综述中,他大大低估了英国的战斗机产量,认为每个月只有180~300架——事实上,在比弗布鲁克努力增加产量之后,仅在8月和9月战役期间,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的月产量就增长到460~500架。乌德特(Udet)将军的生产部在所做的报告中历数飓风式和喷火式的缺点,却没有指出它们的优点,这也加剧了德军对英军实力的错误印象。
施密特少校的综述报告没有提及皇家空军由雷达站、作战控制室、高频无线电网络所组成的严密的空防系统。位于萨福克(Suffolk)海岸鲍德西(Bawdsey)的英国雷达站,以及沿海岸设置的高耸的雷达天线早在战前就能很容易地被情报机构观察到,很难相信德国人直到1939年仍然缺乏关于英国预警系统关键性能的情报。虽然德国人在1938年就获悉英国正在试验雷达,甚至于1940年5月在布伦(Boulogne)的海滩上缴获过一座可移动雷达站,但德国科学家认为英国雷达还很原始。法国人对保密向来漫不经心,德军在横扫法国大半国土时本可以轻易地获得关于英国雷达更为详细的情报,可是德国人似乎也不曾对这一机会加以利用。戈林本人几乎没有考虑过雷达的潜在作用。
事实上,直到7月,德国人沿着法国海岸建立起自己的监听站后,他们才从英国海岸的雷达天线所发出的电波中意识到,自己正面对着某种极为重要的新型装备。德国空军将领甚至低估了英国雷达的侦察半径和效能,从没有试图干扰或者摧毁英国的雷达系统。他们虽然发现英国战斗机是由无线电紧密控制的,但并没有感到有多忧虑——他们认为无线电控制系统会让战斗机指挥部变得缺乏弹性,而大规模的空袭可以摧毁整个系统。
在紧张的空战中,双方都有夸大对手损失的倾向,不过德国人更离谱。一开始,德国空军情报机构正确地估计了道丁可以动用的战机总数,即大约有50个喷火式和飓风式战斗机中队,总实力大约600架战斗机,其中能部署在英格兰南部的只有400~500架。可是战役开始后,德国人高估了英军损失,低估了英国战斗机的产量,这引发了混乱和计算上的错误。德军飞行员对英军投入战斗的飞机数量如此之多先是感到不解,后来更是深感沮丧。德军报告中被击落的英军战斗机数量甚至远远超过了英军实际拥有战斗机的总数。
计算错误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德国空军将领每次轰炸完一处英军战斗机指挥中心以后,总是用红笔把驻扎在那里的皇家空军中队一笔勾销。这么做部分原因是照相侦察不力,部分原因是对轰炸效果的分析过于乐观。比如,空军估计到8月17日,已“永久性摧毁”了不下11座英军机场——其实只有位于曼斯顿(Manston)的一座机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使用。此外,德军还浪费了很多气力攻击那些并不属于战斗机指挥部指挥的英格兰东南部机场。同时,将领们却没有认识到战斗机指挥部组织架构中各个分区指挥站的重要性——比如,在比金山(Biggin Hill)、肯莱(Kenley)、霍恩彻奇(Hornchurch)设立的,他们不知道这些指挥站的作战控制室暴露于地面,很容易遭到空袭破坏。所以德国空军在8月底严重损害了这些分区指挥站之后没有继续扩大战果。
德军的另一个弱点在于气候,这包含两方面意思:英吉利海峡上空的气候对于进攻方通常是不利的,而坏天气的风暴系统通常从西方而来,因此英国人能先知道。德国人破获了英国大西洋气象预报的无线电密码,可是没能从中获益,经常面对坏天气措手不及。特别是,德军轰炸机和战斗机经常因预料之外的云层和糟糕的能见度而无法按时会合。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上空的云层会延误轰炸机编队起飞,因为机组人员没有“盲飞”导航的经验,等轰炸机编队到达预定会合空域时,原定为他们护航的战斗机群因无法在空中浪费燃料早已跟随其他轰炸机群而去,结果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一个轰炸机编队可能有两群战斗机护航,而另一个则因没有护航而损失惨重。随着秋天临近,天气更加糟糕,此类错漏越来越频繁,后果是灾难性的。
不过在有一点上,德军因更好的计划而获益。英军的海空搜救行动起初组织得非常糟糕,在海面迫降的飞行员们要想获救只能靠运气。8月中旬,将近三分之二的空战都是在海面上分出胜负的,因此这种问题带来的后果也就更加严重。德军在这方面组织得更好。他们使用大约30架亨克尔式水上飞机执行搜救任务,战斗机飞行员和轰炸机组人员配备有充气橡皮艇、救生衣、小手枪,还有一种能把周围海水染成亮绿色的化学制剂。海面迫降的飞行员在他的战斗机沉入海底之前能有40~60秒逃脱的时间。如果没有海上搜救装备的保驾,德国空军的士气可能会下降得更厉害。
德国空军在进攻中除了要克服皇家空军战斗机的激烈抵抗,还要面对隶属于英国防空司令部的高射炮。这些高射炮部队和配属英国远征军的高射炮部队一样,编制上隶属于陆军,可是作战上隶属于空军战斗机司令部。虽说高射炮部队在不列颠战役期间打下来的德国轰炸机相对较少,但他们至少对入侵的轰炸机构成了威慑,还影响了轰炸的精确度。
高射炮兵司令部总司令是陆军中将弗雷德里克·派尔爵士(Sir Frederick Pile)。他出身炮兵,1923年皇家坦克兵部队成军时就转入坦克兵,很快成了装甲机动作战的热切倡导者和支持者。可是1937年,他在晋升少将军衔以后,却被陆军委员会任命为第1高射炮师的师长,负责伦敦地区和英格兰南部的空防。第二年,英军的2个高射炮师扩编为5个,后来又扩编为7个。1939年7月,战争爆发前不久,绰号“蒂姆”的派尔被提升主管整个高射炮部队,包括部署在机场和其他重要目标附近抗击低空空袭的轻型高射炮兵。
迎击德军空袭的另一种武器是阻拦气球——就是一系列以钢缆系留于5000英尺高度以下的香肠形气球。气球部队归属于皇家空军,是独立部队,不过也在战斗机指挥部控制下。
国土防空兵力的扩展,在战前那些年一直遭到陆军委员会的反对,最多也只是勉强同意——主要因为陆军委员会认为这些举措都是可耻的挖陆军墙脚的举动。所以派尔壮大高射炮部队并提高作战效能的努力在陆军部遭到强烈的反对,而且让他在陆军部变得不受欢迎——对他回归陆军主流并进一步升迁的前景造成了损害。对国家来说幸运的是,他和道丁这个很难共事的人建立了紧密和谐的工作关系,他们合作得非常愉快。
1939年9月初,战争爆发之时,已被批准的高射炮司令部的编制规模成功扩大到2232门重型高射炮,几乎是两年前被否定的所谓“理想”(Ideal)计划中规定的两倍,另外还有1860门轻型高射炮和4128座防空探照灯。不过因为战前的犹豫和耽搁,开战时只有695门重型高射炮和253门轻型高射炮能部署到位——差不多是当时获批的重型高射炮规模的三分之一,轻型高射炮规模的八分之一。(无论如何,这已经大大好于一年前慕尼黑协定签署那会儿的情形了,当时能投入作战的重型高射炮总共只有126门。)探照灯的情况相对较好,批准的4128座规模中已经有2700座可以部署,超过三分之二。
战争开始后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海军部要求调拨255门重型高炮保卫6处舰队锚地——战前海军部从未提出类似要求,因为他们非常自信战舰可以依靠自身配备的高射炮火力击退任何空袭。海军部现在要求部署不少于96门大炮来保护福斯湾(Firth of Forth)里的罗赛斯(Rosyth)的舰队锚地——这个数字等于当时能用来保卫整个伦敦地区的高炮数量,或者说4倍于保卫重要的罗尔斯-罗伊斯飞机引擎工厂所在的德比地区的高炮。
1940年4月,远征挪威的行动又需要并抽调走了一大批轻型和重型高炮。
6月法国陷落以后,英国本土的空防形势空前紧张,因为这个国家已被从挪威到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一系列敌空军基地包围了。
当时,高射炮司令部的实力已经增长到1204门重型和581门轻型高炮,前者接近开战时的两倍,后者则超过了开战时的两倍。要不是各处的需求分散了力量,情况本来还可以更好些。此后5周,司令部又新增加了124门重型和182门轻型高炮,不过有将近一半重型和四分之一轻型高炮被转用于训练目的,或者因意大利在德国一边参战而被抽调到海外战场。7月底,英帝国空防指挥部拥有的重型高炮数量只达到开战时认为必需的规模的一半,轻型高炮数量甚至不及三分之一——而开战时候的战略形势要比7月底好很多。探照灯数量很充足,现在能动用的大约有4000座,几乎达到了需要量——不过随着形势变化,现在需要的数量也变多了。
在不列颠战役的初期阶段,德国空军逐步对英国的船舶和海峡港口展开攻击,还有零星几次行动是为了把英军战斗机吸引出来决战。直到8月6日,两位主要的战场指挥官凯塞林和施佩勒从未收到过任何关于进攻的明确指示,这就可以解释为何战役初期的德军作战形态如此令人费解。 ①
7月3日,德军开始系统地轰炸英国船舶,次日,87架俯冲轰炸机在Me-109战斗机的护航下空袭了波特兰的军港,不过成效不大。10日,一小群轰炸机在大批战斗机的护航下袭击了多佛尔沿海的一支护航运输队,值得注意的是,Me-110战斗机在保护护航运输队的英军飓风式战斗机面前表现得尤其糟糕。7月25日,在同一片海域,另一支护航运输队遭到了更加猛烈的空袭,之后海军部决定让护航运输队在夜间穿越海峡,后来德军对英国海军驱逐舰进行了几次成功的空袭,于是海军部决定把驻扎在多佛尔的驱逐舰后撤到朴次茅斯。8月7日,维桑(Wissant)附近海岸悬崖上的德国雷达站发现了一支夜间穿越海峡的护航运输队,第二天,这支运输队遭到好几拨由战斗机护航的俯冲轰炸机反复袭击,每一波都有80架之多。德军在空袭中击沉了将近7万吨船舶——本身损失31架飞机。
皇家空军在11日的混战中损失了32架战斗机。尽管如此,在7月3日到8月11日的这个阶段,德国损失了364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而皇家空军损失了203架战斗机——工厂一周的产量差不多就能弥补。
8月1日,希特勒才姗姗来迟地下达命令,要德国空军“尽快消灭敌空军”。在戈林和主要前线指挥官商讨之后,德军把大规模进攻的开始日定在8月13日。这一天被命名为“鹰日”(Adlertag)。序战阶段过于乐观的战果报告让戈林相信,如果能有4天连续的好天气,德军就能夺取制空权。可是到了8月13日,天气比之前更加糟糕了。
无论如何,在鹰日当天,德国空军还是对英格兰东南部的英军战斗机基地和雷达站发动了轰炸。曼斯顿、霍金格(Hawkinge)和林普尼(Lympne)的前进机场遭到严重破坏,一些雷达站也在好几小时内变得无法正常工作。怀特岛(Isle of Wight)上位于文特诺(Ventnor)的雷达站完全被炸毁,不过英军用另外一处发射站发出电波,让德军误以为这个雷达站仍在工作。高耸的雷达天线经常吸引俯冲轰炸机的注意力,把它们从基地的作战控制室引开,不过德军原本就错误地以为这些作战控制室都建在地下。这还要归功于空军妇女辅助队的女雷达数据记录员们,她们一直不断地报告德军来犯状况,直到自己工作的雷达站被轰炸为止。
英格兰东南部上空密布的云层使戈林把主攻推迟到下午——可是有几支编队没有收到延期的信号通知,在互不协调的空袭中浪费了精力。下午总攻开始后,攻击部队太过分散,战果令人失望。在那天,德国空军出动1485架次,比皇家空军多了一倍,他们付出了45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代价,只击落了13架英军战斗机——不过声称击落了70架。
在主攻开始的阶段,德国空军的很多精力被浪费在空袭不属于战斗机司令部的那些机场上,而战斗机司令部的各个机场才应该是他们的关键目标。德军轰炸机编队和战斗机护航编队之间缺乏协调,这也让他们吃尽苦头。
第二天,也就是8月14日,因为云层的缘故,德军能出动的架次减少到前一天的三分之一,可是8月15日早晨天气晴朗后,德国空军出动了1786架次,为整个战役中单日之最,其中轰炸机超过500架。第一波空袭的目标是霍金格和林普尼的机场,虽然比较重要的霍金格机场没有受到重创,但后者瘫痪了两天。
午后不久,第5航空队出动两支编队总共100多架轰炸机飞越北海空袭纽卡斯尔(Newcastle)附近和约克郡(Yorkshire)的机场。其中,从挪威斯塔万格(Stavanger)起飞的较大的一支编队有65架轰炸机,由大约35架Me-110战斗机护航,可是这些战斗机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这支编队不仅遭遇皇家空军第13战斗机大队的顽强抵抗,还受到高射炮的干扰,没有对任何目标造成严重的伤害,自身却有15架被击落,而皇家空军没有损失飞机。另一支编队从丹麦阿尔堡(Aalborg)起飞,大约有50架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皇家空军第12战斗机大队出动3个中队迎战,但这些德国轰炸机大部分还是成功地突破拦截飞到约克郡德里菲尔德(Driffield)的皇家空军轰炸机基地,造成很大破坏——不过,他们在英格兰上空被击落7架轰炸机,还有3架在返航途中损失。
在南方,英军的防御没有那么成功——德军的空袭航程更短,力度更大,方式也更加多样。那天午后不久,有一支30架德国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在严密的战斗机护卫下突破到罗切斯特(Rochester),轰炸了那里的肖特(Short)飞机制造厂,与此差不多同时,24架战斗轰炸机空袭了皇家空军位于萨福克郡马特尔沙姆荒原(Martlesham Heath)的战斗机基地,造成严重破坏。德军的出击波次太多,在英国雷达图上造成了混乱,一个个单独起飞的英军战斗机中队在空中来回追逐。对英军来说幸运的是,第2和第3航空队没能有效地协调他们的进攻,所以丧失了让皇家空军疲于奔命的良机。直到下午6点,第3航空队才出动由大约200架飞机组成的大机群飞越海峡,轰炸英格兰中南部的机场。负责防卫英国南部的第10和11战斗机大队在良好的雷达预警的帮助下,出动了14个以上中队总共约170架战斗机迎战这次大规模进攻,德军所获战果寥寥。不久后,第2航空队用大约100架飞机再次空袭东南部,但这次出击也因英军迅速抵抗而收效甚微。攻击机群就算突破到目标上空,也会发现英军战斗机早已疏散并且掩蔽得很好。
那一天可能是整个不列颠战役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天,德军在英国上空总共实际损失了75架飞机,而英军则损失30架战斗机。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空军几乎将全部战斗机投入作战,但参加的轰炸机还不足拥有数量的一半,这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并且间接承认,轰炸机必须要有战斗机护航。而且这一天的作战确切表明,德军俯冲轰炸机,也就是著名的“斯图卡”式(Stukas),不适于执行分配给他们的任务,而被寄予厚望的Me-110式战斗机也不适合作战。
就是这一天的战斗鼓舞丘吉尔说出了那句名言:“在人类战争史上,从未有这么少的人为这么多的人做出过这么大的贡献。”
但是第二天,即8月16日,德国空军再次派出重兵——他们以为皇家空军在15日的战斗中损失了超过100架战斗机,只剩下300架战斗机了。这次空袭虽然在某些地方造成严重损失,但整体上的战果是令人失望的。17日的天气依然晴朗,但德军没有发动大的空袭。18日,德国空军发动了一次更为强大的攻势,结果却损失了71架飞机(其中一半是轰炸机),而皇家空军则损失了27架战斗机。此后,空袭力度逐渐减小。实际上,德军对肯莱和比金山发动的超低空袭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英国人很难加以抵御,因为德军是从低于雷达侦察平面的高度进入的。但德国人自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感觉损失太大,攻势无以为继。然后,坏天气给战役又带来了一段平静期。
19日,戈林再次召集其前线主要指挥官开会。经过讨论,他们决定继续空中攻势,但是把重点目标转为打垮英军的战斗机部队。
8月10日以后的两周内,德国空军损失了167架轰炸机(包括40架俯冲轰炸机),因此轰炸机部队的指挥官们要求增强战斗机护航兵力。戈林偏袒轰炸机部队,诿过于战斗机部队,这让这两个兵种之间的紧张和摩擦日益加剧。
但英军内部也出现摩擦,尤其是在关键的英格兰东南地区的第11战斗机大队指挥官基斯·帕克(Keith Park)空军少将和密德兰(Midlands)地区的第12战斗机大队指挥官特拉福德·利-马洛里(Trafford Leigh-Mallory)空军少将之间。帕克强调应在德军轰炸目标前方给予迎头痛击,并击落德军的轰炸机,这样可以迫使德军把越来越多的Me-109式战斗机用于近距离护航,而Me-109并不适合执行为轰炸机当贴身保镖的任务。利马洛里认为这种战法会让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负担过重,因为他们很容易在地面加油的时候遭到轰炸或者还没有爬升到足够高度的时候就遇到截击。
他们在战术上也存在分歧,“利-马洛里派”推崇集中大机群截击兵力的“大联队”理论,而帕克坚持“有限集中策略”,他认为英国空军在雷达的帮助下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策略,即在德军空军到达时再派出截击部队。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道丁和帕克为了民众的士气,都过于倾向死守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前进机场,其实,撤到伦敦地区后方,也就是Me-109式战斗机和受其保护的轰炸机作战半径之外,也许更加明智。
8月8日到18日,英国战斗机司令部损失了94名飞行员,另有60名飞行员受伤。尽管英国人损失了175架战斗机,另有65架战斗机被重伤,30架飞机在地面被击毁,但当时飞机本身并不短缺。
8月24日天气转晴,戈林发动了争夺制空权的第二次攻势。这次,德军的计划更加周密。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通常都会在海峡的法国一侧空域保持一批飞机升空,但英国雷达分辨不出轰炸机和战斗机,也不知道这些飞机什么时候会突然冲过海峡,这就使得帕克不停地猜测德军的意图,席不暇暖。在这个新阶段,第11战斗机群的前进机场受到比以前更严重的打击,英国人被迫放弃了曼斯顿的基地。
新作战计划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伦敦附近的皇家空军基地和设施展开密集攻击——这导致某些炸弹在无意中被扔到了伦敦。24日夜间,大约10架德军轰炸机在飞往罗切斯特和泰晤士河港的轰炸目标途中迷路,把炸弹丢到了伦敦市中心。因为这个失误,第二天夜间,英军派出大约80架轰炸机轰炸柏林,作为报复,此后英军又数次夜袭柏林——英国对德国发出的威胁不加理睬,于是希特勒下令对伦敦发动报复性打击。
新攻势发动之前,第3航空队的Me-109战斗机大部分已转隶给第2航空队,以加强加来海峡地区的护航力量。这个调整见效了。皇家空军战斗机在突破德军战斗机屏护的时候遇到了更多困难,损失也在上升,而德军轰炸机突破到目标地区上空的概率大增。而且德国人设计了一种新战术,让大机群飞过英国雷达屏护区后再分散成几个独立的空袭编队。
8月24日进攻开始,北威尔德和霍恩彻奇的分区指挥站靠着高射炮的火力才未被完全摧毁。高射炮火力还把朴次茅斯港区从第3航空队发动的大规模空袭中拯救了下来,不过朴次茅斯城本身被偏离目标的炸弹击中,遭到重创。这次袭击之后,第3航空队转为夜袭,在28日往后连续4个夜里轰炸利物浦(Liverpool),不过很多德军轰炸机缺乏夜间轰炸训练,而导航无线电波也被英国人干扰,结果找不到默西河沿岸(Merseyside)地区。但这些空袭也暴露了英军防御夜袭不力的弱点。
8月的最后两天对战斗机司令部来说非常糟糕。值得注意的是,德军派出15~20架轰炸机组成的小编队出击,护航的战斗机数量更是3倍于此。31日,皇家空军蒙受了整个不列颠战役期间最严重的损失,39架战斗机被击落,而德军则损失41架飞机。这个损失交换比是皇家空军的有限兵力负担不起的,它开始无法阻吓进攻者。英格兰西南部的大多数机场目前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一些机场所受的破坏相当严重,已经无法使用。
就连道丁上将也在考虑把部署在东南部的战斗机屏护线后撤到德军Me-109式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以外。他还因为保留了20个战斗机中队保卫英国北部而备受批评,因为北部地区只遭受过一次昼间空袭,此后就再也没有被炸过。此外,东安格利亚(East Anglia)和密德兰地区的第12战斗机大队强烈要求更多地参与到空战中去——可是帕克抱怨第12大队不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配合作战。帕克和利马洛里之间的矛盾,道丁和空军总参谋长内维尔(Newall)之间的矛盾都无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整个8月,战斗机司令部在战斗中损失了338架飓风式和喷火式战斗机,另有104架重伤,而德军则损失了177架Me-109式战斗机,24架重伤。就战斗机而言,双方损失比是2比1。由于其他原因,英军还损失了42架战机,而德军损失了54架Me-109式。
因此,9月开始之际,戈林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已经快要实现摧毁英国战机兵力和东南部基地的目标。可是他没有能乘胜追击,扩大优势。
9月4日,德国空军对英国位于罗切斯特的肖特飞机制造厂和位于布鲁克兰(Brooklands)的维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飞机制造厂发动一系列空袭,因此放松了对战斗机司令部下辖各机场的全力打击。德军对英国飞机制造业的空袭本身成果斐然,可是减轻了战斗机司令部的压力。这次喘息之机非常宝贵,因为当时英军飞行员们的忍耐力和神经已经绷紧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们的战绩也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道丁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下令全力保护南部的战斗机制造工厂,两天后,德军对布鲁克兰发动了新一轮空袭,但被击退了。对伦敦周围5处分区指挥站发动的空袭也被拦截。
8月24日到9月6日之间的两周,295架英国战斗机被毁,另有171架重伤——而同期新生产和修复的战斗机有269架。德国空军损失的Me-109式战斗机还不到这个数量的一半——不过德军还损失了100多架轰炸机。
德空军的损失,加上为轰炸机加强护航的呼声都严重影响了其所发动或者本来能够发动的进攻。德军曾每天出动1500架次,在8月的最后两天里也曾短期恢复到每天1300~1400架次的出击规模,但在9月第一周单日出动的架次从未达到1000。不列颠战役已经发展成了消耗战,在战役头两个月内,德国空军损失了800多架飞机。担任主攻的凯塞林第2航空队目前只剩下450架轰炸机和530架Me-109战斗机可供使用。因此,在战役第3阶段的尾声,胜负的天平终于开始向英国倾斜了。在接下来的第4阶段中,由于德空军转移进攻重点,天平还将继续朝英国倾斜。
9月3日,戈林在海牙再次召开前线主要指挥官会议,这次会议明确做出了一项命运攸关的决定:把白昼空袭的目标转向伦敦——凯塞林从战役发起时就建议这么做,现在希特勒也批准了。新攻势的发起日期定于9月7日。
与此同时,德军将把第3航空队的300架轰炸机用于夜袭。这个策略也很合施佩勒的胃口,他一直倾向于轰炸英国的船舶和港口设施,越来越怀疑能否消灭英国的战斗机部队并炸毁其机场。
7日下午,第2航空队出动大约1000架飞机扑向伦敦,其中有300多架轰炸机和648架护航战斗机,戈林和凯塞林站在加来和维桑之间的白鼻角(Cap Blanc Nez)观战。进攻机群在13,500到19,500英尺高度分层分批次排开,保持紧凑编队队形,分为两个攻击波。德军战斗机屏护部队采取了新战术,分出一支部队在主力机群前方很远的2.4万到3万英尺高空飞行,另一支护航兵力则负责贴身保护,在轰炸机编队前后左右只有300码的位置近距离飞行。
这种新战术很难破解,不过在这次战斗中,德国人其实根本不需要使用这种战术。因为第11战斗机大队的作战指挥军官认为德空军还会对英国后方分区指挥站发动另一次空袭,因此当时已经升空的4个中队大部分都集中在泰晤士河以北。结果,德空军飞往伦敦的航路是畅通无阻的。第一波德国飞机直接飞到伦敦码头上空,第二波飞越伦敦市中心然后回头飞往东区(East End)和码头区。这次轰炸不像德国人以为的那么准确,很多轰炸机没能瞄准目标,反而把炸弹投到了人口密集的伦敦东区,结果造成了更大的人员伤亡。在对伦敦的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白昼空袭中,300多名平民被炸死,1300多人受重伤。
战斗机司令部度过了一个令人沮丧的夜晚。其下辖的大多数战斗机中队赶到现场为时已晚,接着又被德军的新战术迷惑,但还是成功击落了41架敌机,自身损失28架。从诺索尔特(Northolt)起飞的第303(波兰)战斗机中队凶猛异常,给德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在东区燃起的熊熊大火,成了德军随后夜袭的航标,夜袭从晚上8点一直持续到将近凌晨5点。戈林给夫人打电话,胜利地宣称“伦敦被笼罩在火焰之中”。英军的微弱抵抗让他和很多部下指挥官都误以为英军战斗机部队已经到了覆灭的边缘。所以,他在第二天下令扩大轰炸伦敦的范围。
与此同时,集结在英吉利海峡边的入侵船队的驳船数量与日俱增,7日上午,英国政府发出入侵警报。不久之后,空袭就来了,这个入侵警报也因此更显真实,一些平民辅助部队奉命集结了起来,一些原定要在入侵发生时敲响的教堂警钟也响起来了。
皇家空军缺乏夜间战斗机,因此在这个关键阶段,伦敦和其他城市的防空任务主要由高射炮和探照灯部队承担。7日夜间,现场保卫伦敦的高射炮只有264门,不过得益于派尔中将及时的措施,这个数字在48小时之内翻了一番。10日往后,派尔还构筑了“弹幕防御”,让每一门高射炮尽量开火,不管得到什么目标信息都可以开火。虽然实际上很少有敌机被击中,可是这种弹幕的声响不仅给士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还起到了把德军驱赶至高空的作用。
凯塞林在9日下午对伦敦发动了第二次白昼空袭。这一次第11战斗机大队严阵以待,9个战斗机中队已经部署到位,从第10和第12大队调来的战斗机中队也配合助战。英军战斗机的拦截极为成功,大多数德军编队在离伦敦很远的地方就被打散了。只有不到一半轰炸机突防成功,几乎没有一架成功击中预定目标。
德军发动的新攻势最主要的后果就是减轻了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的压力,英国战斗机部队在德空军集中全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正当它就要崩溃之际,德空军却转而去攻击伦敦了。英国首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拯救了这个国家的防御力量。
此外,9月9日空袭令人失望的战果让希特勒再次推迟了发动入侵的10天警戒期——这次推迟到9月14日才开始倒数,即24日发起行动。
天气转糟给伦敦的空防提供了喘息之机,可是在11日和14日,各有一些德军轰炸机突破空防,战斗机的拦截收效甚微,德军飞行员乐观地报告说英军战斗机司令部的抵抗已经开始瓦解。因此,希特勒虽然再次推迟进攻警戒期,但这次只推迟了3天,从17日开始。
凯塞林在15日(星期天)上午发动了新一轮大规模进攻。这次英军战斗机的防御组织和战机捕捉都不错。英军战斗机从海岸上空就开始每次使用1到2个中队的兵力从各个方向攻击德军大机群,总共投入了22个战斗机中队,但仍有148架德军轰炸机突破拦截到达伦敦上空——但是他们因受到阻挠而未能精确投弹,大多数炸弹散布面很广。然后正当德军返航途中,英国第12战斗机大队达克斯福德(Duxford)联队约60架战斗机从东安格利亚扑来,虽然当时还没拉到足够的高度,因此战斗效能受了一些影响,但机群的实力还是让德军飞行员大吃一惊。下午云层有助于德军突防,很多德军轰炸机未受阻挠飞到了伦敦,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房屋密集的伦敦东区受害尤重。但总的来说,那一天大约四分之一的德军轰炸机被毁,还有很多架受损,受损的飞机上通常有1名以上机组成员受伤或阵亡,当这些人被从飞机上抬回基地时,德军机场的士气受到了严重打击。
根据后来的调查发现,德军那一天的实际损失是60架飞机,英国空军部当时兴高采烈地宣称击落185架,但实际战绩还不到这一数字的三分之一——不过,皇家空军自身只损失了26架战斗机(半数飞行员被救),相较而言,这个战果非常出色,而且是最近几个星期里最有利的战果了。戈林还是责备手下的战斗机部队,继续他的乐观观点,认为英国战斗机部队在4~5天内就会被消灭。可是他的部下和上级已经不像他那样乐观了。
希特勒在17日同意德国海军参谋部的观点,认为皇家空军远未被德国击败,强调说今后将有一段时间的坏天气,因此把入侵行动推迟,“直到有进一步通知”。第二天,他下令停止向海峡各港口集结船舶,准许开始疏散——当时已经有12%的运输船(170艘中的21艘)和10%的驳船(1918艘中的214艘)被英国的空袭击沉。10月12日,“海狮行动”被明确地推迟到1941年春季——1月,希特勒命令停止除少数长期措施以外的一切入侵准备工作。他的注意力现在完全转向了东方。
戈林继续坚持发动白昼空袭,但总体效果越来越令人失望,尽管空袭在一些偏远港口偶尔取得过成功。9月25日,布里斯托尔附近菲尔顿的飞机制造厂遭到严重破坏,第二天,南安普敦(Southampton)附近的喷火式战斗机制造厂由于空袭暂时被毁。但是,德国空军27日对伦敦发动的大规模空袭以大败而收场,而在9月30日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白昼空袭中,只有一小部分轰炸机飞抵伦敦上空,德军损失了47架飞机,皇家空军只损失了20架战斗机。
9月后半个月的战果令人失望,损失的轰炸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戈林转而启用战斗轰炸机进行高空轰炸。大约在9月中旬,参战的德军战斗机部队接到命令,要抽调出三分之一的飞机改装成战斗轰炸机,这样总共将生产出大约250架战斗轰炸机。可是飞行员重新受训的时间不够,飞机的载弹量又太小,无法对目标造成很大破坏,而飞行员们一遭遇敌机就总是急于抛下炸弹。
德军战斗轰炸机部队能起的作用,最多也就是暂时减少己方的损失,并保持对皇家空军的压力。但到10月底,德军的损失再次回升到原来的比率,同时坏天气也对战斗轰炸机的机组造成极大的困扰,他们从泥泞的临时基地起飞作战。10月,德军总共损失325架飞机,比英军多很多。
现在,英国受到的唯一严重的骚扰便是德军用“常规”轰炸机发动的夜袭。9月9日,施佩勒的第3航空队出动300架轰炸机进行夜袭,为之后的夜袭建立起一种标准模式,在此后的57个夜间,德军连续轰炸伦敦,平均每次出动160架轰炸机。
11月初,戈林下达新的命令,标志着德军完全改变了策略。空袭将完全采取夜袭的形式,目标是城市、工业中心和港口。德国人从第2航空队抽调出轰炸机拨给第3航空队,使得可用于夜袭的轰炸机总数达到750架,不过每次只动用其中的三分之一。这些轰炸机在夜间可以飞得更慢更低,因此能比白昼时搭载更多的炸弹,一夜之内就可以投下多达1000吨的炸弹。可是精确度很糟糕。
11月14日夜间,德空军发动了新的攻势,目标考文垂(Coventry)。此次空袭得到了那晚明亮的月光和一支特殊“先导”部队的协助。但此后,对其他大城市,比如,伯明翰、南安普敦、布里斯托尔、普利茅斯、利物浦等地的夜袭没能复制空袭考文垂的成功。12月29日的空袭给伦敦尤其城中心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此后空袭逐渐减少,直到3月天气好转才有所恢复。接着,德国空军又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空袭,其中最大的一次是5月10日对伦敦发动的危害极大的空袭,那一天正好是西线闪电战发动一周年。可是英国上空的所谓“闪电”在5月16日往后就结束了——德国空军主力此后被调往东线为入侵苏联做准备。
德军从1940年7月到10月底的空中攻势,给英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混乱,其程度比英国人愿意承认的还要严重,德国人如果乘胜追击,反复对工业中心进行轰炸的话,本来效果会更加显著。但是他们没有达到摧毁英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或者英国人民士气的目的。
7月到10月底的不列颠战役期间,德军损失了1733架飞机,并非英国宣称的2698架,皇家空军损失了915架战斗机,也并非德国人宣称的3058架。
① 派尔将军给我发来德军每日进攻目标的清单,希望我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可是我从中看不出任何模式或者明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