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概念简介

宇宙一切存在之间的讯息传递皆是用波,人类则将讯息转化为数字与文字来表达。数是原机制的造物方程密码,数的抽象性使它能解开一切外相抓取本质属性,宇宙一切存在及其规律都可以用数来表达。数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特质,甚至可以架构自我为原,造出新的契机,不同时空维度所需的机技功效能量的比例虽各不同,但都要以用数之机制来证定才不会失误,宇宙间一切存在能以数来描述才符合本质,故原造物机制为数理机制。数的运用是人类智慧的重大突破,是给人类开智、符原、合道、再造一切的源头,掌握了数之机制,就等于找到了代天地宇宙再造一切的秘钥。

文字的字意必须跟天地宇宙万物的真实机能机制一样,才能成为揭示天地宇宙真相及运作人事物的指令。中国华文字造字初始就为印证天地原道的象形文字,象形就是字的本意是直接拓印宇宙天地万物之象而来,是宇宙万物万象与原之间最直接印证。这样与万物相对应的文字是活的立体的数位文字,与造天地宇宙一切万物的原数理机制一致,成为超越时空的文化能量载体,故华文字以代原性而能与宇宙大道相衔接。

天地有象人有向。宇宙毫无隐晦地将原道生成的一切,真实地展现出来示知给人,谓之“天地有象”;人从宇宙真实存在与显露的讯息中推究规律,并不断与实际印证,导出原机制,用以解决人类终极问题,谓之“人有向”。为了有序地描述看似繁杂的宇宙万象,先圣们将天地所示知的象编译成河洛、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天干地支、律、历、纪等数字程序密码,来表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外至大千世界,内至人的内心情志及潜意识等,排除偶然性、随机性、复杂性和多元化,以最简的数字模型表述其近于原的本质。这些数字模型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门户”,使纷繁复杂的宇宙万象数字化、格式化、条理化、明晰化,这是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发明,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创造。

这里要强调的是,所谓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等等,我们在解释时不要被文字、述词给限制住,因这些文词都是人以主观之意附和客观之象所造出来,并非原之意。数是一切的起源,原之意为数之机制,唯有将文字还原与数之机制一致,才能真正能代原意,那阴阳五行等文词才能跟原造物机制符合。且时间空间不同,在地球上与在宇宙其他星系观察天地之象的视角不同,所处的周遭环境不同,那所用的陈词与举证的物象也必然不同。如中国古人不能离开地球,只是在地球的北半球这个视角来观察天地万象,所得出的结论也只适合于这一范畴。今天的人们已经能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从宇宙其他星系星空的角度观察,那对同一对象所表述的论词也会有不同。但外象千变万变,原造物机制数理不变,天地宇宙一切万物的机技能与机制、方程也是不变的,因唯有代原意的数之机制才是绝对客观且不被代人意的主观文词所限,如老子以最简数字机制表述万物衍生过程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属普适于任何时空维次的数理公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祖宗是如何以具有普适性的数字方程模型与代原性的华文字来给宇宙万象定位的。

一、河图洛书

“河图”的“河”不是黄河,而是天河,河图即天河星图。“洛书”为“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等都是从河洛演化而来。

数理之中,蕴含天地之理。河图洛书是与原机制同的数字机制,原机制就是造物机制。河图洛书模拟天象,以对称的数建构了天地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河图为天地生成之数,口诀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二三四五为水火木金土之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水火木金土之成数。洛书是天地变化之数,口诀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

一切哲学宗教科学都是从探究宇宙起源开始。河图则以 1 ~ 10数表述天地生成之数,洛书以 1 ~ 9 数表述天地变化之数,河图洛书中再衍生出阴阳五行八卦等。这些都是早期人类在有限的时空视角以数来表述无限的宇宙万物生成与变化规律的数理公式,后世将其应用范围扩大到几乎所有的人事物之中,成为隐藏着造天、地、宇宙其一切物质元素万物的机技能与机制的普适性公式。河图与洛书在六千多年前就已问世,当时若能解开原机制,且依原机制行事,那现在的文明、科学、科技、环境、生存空间与机制,就绝对不是目前所存在的这样。

河洛之数中衍生出了阴阳五行八卦等,《易经》将宇宙万象归纳为理、数、象,以六十四卦来揭示天地人之间的联系和衍化,而卦象的本质就是人事物各自的机技功效能量之数列规律。日月运行、历法、节气等遵循的都是数的机制,如河图的天地生成之数,洛书的九宫之数,乃至天干地支两组循环数,再结合当前所用的 10 进位累进数,就成活的数立体的数,螺旋累进的数。人应该本着天地人一致的法则,依原数理机制行事——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数理基础。

二、阴阳

《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古人观察到天地万物存在自然相对立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暑寒、雌雄、上下、左右、刚柔、刑德、黑白、牝牡、动静等等,从中归纳出阴阳概念。阴阳是古人基本的宇宙观自然观,是对构成世界本质的初步认知。

阴阳之道是天地之间最根本的法则,隐藏着造天地宇宙其一切物质元素万物的机技能与机制和方程。阴阳和合生万物,宇宙间一切无形之气、有形之质,大到无边,小到无内,一切皆源自阴阳。阴阳之道破译了天地宇宙生成奥秘,也指出了人后天修行要径。伏羲依之作八卦,黄帝依之作《内经》,文王依之作《周易》,老子依之作《道德经》。《参同契》所谓大易性情黄老养性炉火之事,所谓炉鼎药物火候,所谓御政养性伏食,皆不外乎阴阳二道。《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阴阳是宇宙万物绝对相互对称、相互需要的二维机技能机制。故曰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互根等等。天有阴阳二气,地有阴阳二质,人有阴阳二性。《参同契》曰:“物无阴阳,违天背元。”古圣从阴阳之道衍生出五行八卦三家四象天干地支等等规则,并以太极图直观显示阴阳二气互根运衡状态,涵盖了天地一切生化之机,跟原造物机制完全符合。

三、五行: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yuán jià sè)。”意思是说,五行水的本性为润、下,润为滋润万物,下为水往低处奔流;火的本性为炎、上,炎为燃烧,上为向上,火焰燃烧起来是向上升腾的;木的本性为曲、直,曲为弯曲,直为笔直,木的生长可以弯曲,也可以笔直;金的本性为从、革,从为顺从、收敛,即金有延展性,收缩性,革为变革、肃杀;土的功能为稼、穑,稼是种植,穑是收获,“爰”即“曰”。

五行并不是指五种具体的物质,而是代表具有五种属性的等待给予用的能量,五行生克代表物质元素能量趋向平衡的关系及运动方式,构成宇宙众万物该怎么做的准则。从能量磁场理论来看,五行生克循环是能量维持平衡的运作方式,符合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规则。人类要过得康乐与舒裕,要晋升,要获得永恒永续,就必须要真正清楚五行真正实际的本质皆为原机制备足待用的机技能,即教人怎么做的机技能,才能将五行所代表的能量用到全致。

五行文化是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智慧之源,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天文、地理、历法、风水、中医、养生、饮食、建筑、民俗等。《黄帝内经》讲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协作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原理等,也就是说,大到宇宙天体运行,小到人体脏腑,其运行逻辑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历代医修的天人道一理论基础。

五行生克规则为: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四、八卦:

《周易》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作八卦,取象于天地万物,故先有象后有卦,万象纳入八卦,八卦悬挂万象。八卦,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阴爻“- -”每卦三爻组合而成,三个爻代表天、人、地三才,上有天、下为地、人在其中,排列组合成八种不同形式,称为八卦。《易传·系辞上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八卦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十翼》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这是八卦的基本卦义。

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盂(yú),古代一种盛液体的器皿。]

八卦所代表的丰富含义在《易传·说卦传》中有详细的解说,基本涵盖了天地万物。如《参同契》首句曰:“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这是以人伦来喻乾坤二卦与其余各卦的关系,意思是说,乾坤二卦代表父母,其余各卦代表子女,喻指阴阳化生万物。《易传·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那怎么记各卦所代表的家庭成员?

很简单,八卦每卦三个爻,乾父坤母,其余六卦若一阴二阳记阴爻位置,若一阳二阴记阳爻位置,一阴爻代表女性,一阳爻代表男性,从下往上,依次为长、中、少。具体如下:

乾父(☰)、巽(☴)长女(初爻为阴爻)、离(☲)中女(中爻为阴爻)、兑(☱)少女(上爻为阴爻);

坤母(☷)、震(☳)长男(初爻为阳爻)、坎(☵)中男(中爻为阳爻)、艮(☶)少男(上爻为阳爻)。

八卦代表了古代中国的天文地理哲学等文化思想。古人用八卦定位时间和空间,表述宇宙间一切存在现象的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变化结果,这就将原本宇宙中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符号化,用数字来描述宇宙间一切的生成与发展变化,并进行了具体的量化,便于理解、表达、掌握、运算。卦象是人认知和印证宇宙万象而探索出的方法,皆以世间一切万事万物的现象及变化,统分为八种相互对应关系来论。实际上宇宙万物有形和无形的现象及演化机制皆是卦,卦象真正代的意是不同时空的原机制、物原性。故对卦象的认知运用不要拘泥于现有时空,八卦应该跟着原众皆待要所演化的一切事实同步,并依照万事万物的存在的真正意义,来作为它们被形成出来所该应尽的本职,那才能真正符合天地原螺旋晋升的机制,才能成完整,不应只是给予作比喻而已。完整的卦不容许随意编制,若要与事实演化机制相符合,那就不能被前人所定位的文词限制住,得要依天地宇宙原机制成就出的各实际现象、经人密集长期螺旋累进造就出来的各实际现象、自己周遭具有的现象等来为起势卦,那才精准,也才符合原符合真实。

阴阳八卦唯缺少天地认卦─与原必须符合之卦。天地认卦为造天地宇宙万物的机技能、机制、方程,但目前华人还没还原本职,天地认卦还无法浮现,人类还不懂得运用天地认卦,因而在人间才存有玄学的风行。将来人类开启了小脑机技能,那时天地认卦自会浮现示知给人,导出天地原宇宙万物的真相。

五、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重叠排列而成,又称别卦、重(chóng)卦、六爻卦、大成之卦。上卦又叫外卦,下卦又叫内卦。一个卦共六个爻,从下往上依次为初、二、三、四、五、上。《易经·说卦》中讲:“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以立天道曰阴与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是以六画为卦象,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三才”即天地人,三才各自又有阴阳、刚柔、仁义。天道为阴与阳,地道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人道为仁和义,仁属于阴,义属于阳。朱熹云:“六爻,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动,即变化也。极,至也。三极,天地人之至理。”

先天卦是伏羲卦,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先天的“三”。三爻卦是先天的体,六爻卦是后天的用。文王为了后天的用,才“因而重(chóng)之。”“重”就是两个三爻摞在一起,变成了六爻。周文王演绎成六爻卦,为什么是六个爻呢?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而两两相合的。唐孔颖达(孔子第 31 世孙)云:“此复明变化进退之义。言六爻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

六爻卦的每个爻都代表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每爻先列爻题,后为爻辞。爻题由爻名和爻位名共同组成,爻名表爻的阴阳属性,阳爻记为“九”,阴爻记为“六”;爻位名表示爻的次序位置,自下而上,分别记为初、二、三、四、五、上。爻题后面的话就是“爻辞”。以乾卦和坤卦为例,“初九”“初六”等,就是爻题,“潜龙勿用”“履霜,坚冰至”等,就是爻辞。如下图:

六十四卦分为八宫,每宫八个卦象。以乾宫为例:

第一卦乾卦为纯卦,第二卦初爻变天风姤(gòu),第三卦二爻变天山遁,第四卦三爻变天地否,第五卦四爻变风地观,第六卦五爻变山地剥,这几个都是从下往上依次爻变。到第七卦,第六爻的阳爻并未继续变阴爻,而是返回将第四爻的阴爻又变回阳爻,成火地晋,这一卦称为“游魂卦”;第八卦火天大有,上卦不变,下卦返回本卦,这一卦称为“归魂卦”。

《易经》以六个爻而成卦,在我们这个空间维度,万事万物规律逃不出“六”,“六”在此维度已经达到极致了。到“七”就不是我们这个维度空间所能管辖得了的,灵魂处于游离状态,过渡阶段,所以古人将第七层叫“游魂卦”。到了第八位是“归魂”,八为最后一个数,也为再晋升另一个空间,就是说八已经承接晋升到另一个空间维度,是不同于此空间的另一个空间的“原”,原始,那是另一个起始,是归向另一个维度的原,所以叫“归魂卦”。

其余各宫爻变规律同乾宫,可根据乾宫卦爻变化规律类推:

六十四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六、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天干地支搭配规律为——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奇数位置的为阳,偶数位置的为阴。十个天干配十二地支,一轮下来正好六十组,所以六十为一甲子。六十甲子图如下:

五行与天干、地支的搭配关系:

五行与天干:

东方甲乙木,甲木为阳木,乙木为阴木。

南方丙丁火,丙火为阳火,丁火为阴火。

西方庚辛金,庚金为阳金,辛金为阴金。

北方壬癸水,壬水为阳水,癸水为阴水。

中央戊己土。戊土为阳土,己土为阴土。

五行与地支:

东方寅卯属木,寅木为阳木,卯木为阴木。

南方巳午属火,午火为阳火,巳火为阴火。

西方申酉属金,申金为阳金,酉金为阴金。

北方亥子属水,子水为阳水,亥水为阴水。

辰未戌丑这四个属土,占据东南西北四方,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未戌为干土,丑辰为湿土。干土者其中藏火,湿土者其中藏水。(民间动土后有“回土”的习俗,回的就是这四方土加中央土。)

下为五行与天干地支搭配图:

七、时辰

一天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各再分四刻,一刻相当于十五分钟,一个时辰共八刻。十二时辰与北京时间二十四小时对应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马)时是十一点到十三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未(羊)时是十三点到十五点,以十四点为正点;

申(猴)时是十五点到十七点,以十六点为正点;

酉(鸡)时是十七点到十九点,以十八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以二十点为正点;

亥(猪)时是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以二十二点为正点。

我国古代历法经过几次更改,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古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传说屈原就生在寅月寅日,寅为正,屈原名平字原,“平”,公平公正,象征天,“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象征地,“平以法天,原以法地”,这就是屈原名字的含义。

古代政府官员上班在卯时,卯时查点到班人员,称为“点卯”,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点名册称为“卯册”;下班在酉时,下午六点左右。卯时日出,阳气渐升,人体气血渐旺,适宜劳作;酉时日落,人体气血变弱,需要休息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养生法则,是符合天道动静规律的。

《西游记》第一回:“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入定亥。”描述的是一日十二时辰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小周天火候运作过程。如果再对应到一年十二个月,则是大周天火候运作程序。即《参同契》所曰:“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

一日十二时辰、一年十二个月的轮回之数,都是小数。如果尺度放大,从天地之数来论,“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这十二会就是天地轮回之大数,是天地人三才定位之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西游》曰:“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行。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八、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一年每个阶段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共二十四节气。“节”指的是一个节段,一段时间;“气”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的“三候”不同变化。早在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于 2016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2 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二十四节气依次是: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春分、秋分为“二分”;冬至、夏至为“二至”,二分二至合称“四正”。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廿(niàn)二十。上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节气在初六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一左右。下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前一个在初八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三左右。

二十四节气在修周天火候运作上很重要,二十四个节气对应修行阴阳消息的二十四个阶段。特别是二至二分对应的“子午抽添卯酉沐浴”修行法则,冬至为子为北,为阴极阳生之日;夏至为午为南,为阳极阴生之日;春分为卯为东,秋分为酉为西,皆是阴阳平衡之日;都是周天火候的关键。《洗髓经》云:“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 RWUqKo5ge43dT7NJcVGlCwzSqZvEb8PoyiycqSGQBuwEL21ZlG6yFwCkk0D1/4L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