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此人自残双腿拒公主婚,练字染黑十八缸水,史称由他独创了“一笔书”

此人出生望族的书香门第,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才华气度超越时人。他最初出任州主簿、秘书郎,后转任秘书丞。太元五年(380年),被授职建将军、吴兴太守。征拜入朝,担任中书令。因长期服散致疾,再加上为避娶新安公主,曾灸足心,落下后遗症。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43岁。

此人聪慧过人,七岁就开始练习书法,到了十几岁,已名声在外了。有一天问母亲:他的字与父亲相比是不是差不多了?母亲摇摇头说:差远了!于是他急着问:那么差几年,三年、五年?见母亲没有答话,他就去问父亲。父亲指了指窗外的一排水缸说:把这十八缸水染黑,或许就练好了。

于是此人就发奋苦练,泼墨挥毫坚持了五年,那十八缸水也被洗成墨黑了。他就拿着这些字向父亲请教,父亲看了之后也没回答,只是在一个“大”字下点了一点。此人见父亲不语,便拿去给母亲看。母亲仔细地看了三天,最后指着“太”的一点对他说:只有这个“点”才像样。这个点不正是父亲加上去的,此人羞愧难当,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就在“勤”字上狠下功夫。

此人的原配是他的表姐郗道茂,大他一岁,从小生活在一起,性情相投、志趣相同,彼此欣赏,婚后自然十分恩爱。遗憾的就是唯一的女儿,刚出生就不幸早夭。

突然一道懿旨的到来,打破了王家的平静,传递了两层意思,一、郗道茂没有完成替王家开枝散叶的任务,必须与此人离婚。二、司马道福有望夫之相,必须与此人结婚。

原来皇上的三女儿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也被此人的风流倜傥所倾倒,非他不嫁。并以他前妻没有生育为由,闹得皇太后只好同意了。此人得知此事,就用艾灸自残,烧至骨裂,然后想以残疾之身逼公主退步。哪知公主痴心不改,瘸了也要嫁。懿旨难违,此人只好休了前妻,迎娶公主。其原配伤心过度,不久就去世了。为此他也是悲痛欲绝、悔恨莫及。就在临终时他坦言道:平生没有什么憾事,只是记得与郗家离婚一事,从而表达了心中的愧疚。

据说此人在秦淮河畔,邂逅了年轻貌美的桃叶姑娘,有着他原妻的影子,抓住了他空寂的心。为此他写了三首《桃叶歌》,抒发爱慕之心,经常去河畔渡口迎接她,后来把桃叶娶为小妾。这个故事还被编写成戏剧,演唱在江南轰动一时。邂逅的地方称“桃叶渡”,从古至今一直是名胜古迹。

此人才华出众,流传了许多轶事典故。其中有一个“墨迹变牛”的故事,可见他的绘画也非同一般。说的是有一次他为大司马恒温在扇子上题字,不料毛笔掉在扇子上,沾上了墨迹,他就将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画得惟妙惟肖。他的画被后来的评论家,评为中等下,也是很不错了,毕竟书法才是强项。还有他也被历史上评为文学家与诗人,有一些道家的书,据说也是他译文的,文字作品方面没有被流传下来。诗歌方面主要是因为艳遇桃叶姑娘,由于这个故事而流传于世。

此人最为叫绝的是书法,他幼承家法,学书于父而博采之长。他曾对父亲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他认为当时(包括他父亲在内)的书法还不够简洁、不够放纵,书体之间的隔阂严重限制了书写推进的速度,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方面推向一个极致。

此人所开创的书风是一种“写意”的书风,追求妍媚飘逸,在六朝时便得到了推崇,以致他竟成了当时书家的偶像。陶弘景与萧衍《说书启》中说,当时“比世皆尚子敬书,元常(钟繇)继以脱落,海内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羲之)亦然”。此人的书名竟超过了钟繇和王羲之,就是因为此人的书法,涉及到了书法的“写意”本质,受人推崇。

梁书画家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此人)冠世。”将四贤并称。其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

到了唐代,书家大都学过此人书法,如初唐四大书家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无不从此人那里吸取精华,他那俊逸神纵的草书实在开了唐代草书的先河。比如其中的张旭,他在此人“一笔书”的基础上,创制了狂草,郁屈盘结,连绵萦绕,逸势奇状,狂怪百出,将强烈的个人情感倾注到狂草创作中去,使草书成为宣泄个人情感的理想方式。

此人自幼跟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因天资聪明,胸有大志,学书刻苦,善悟,并有创造精神,他创造的写意书法,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多个字,这些在他的《中秋帖》中表现最为突出。

后人评论此人“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其书则“有若行风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对此人来说,冲破先父的樊篱,更开一门,展示自己有别于王羲之风格的新的气度,无异于在一座高峰面前重新耸立起另一座高峰,其所经历的路程可谓十倍艰难于他人。

当时的书论对此人的书法有这样的评价:“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他的行笔流畅、飞腾跳宕、气势连贯、顺笔而下,自称“破体”。开创了中国草书之先河,培育了历代的书法名家如张旭、怀素、颜真卿、米芾、王铎等。

唐代张怀瓘在《书断》评论此人的书法:“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他在父亲的亲自点拨下,同时兼取了张芝的笔法而自成一体。打破了真、行、草之间的界限,以行书为基调,融会贯通。“非真非草”的破体,游离于“行草之外”的一种新的书体形式。破体书多是一笔写成,兴之所至,还可以一笔连贯多个字,所以人们又称“一笔书”。

此人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虽是小楷,却有大字气概,结体疏朗而茂实,虚和简静,宽绰灵秀。笔画挺拔,结字萧散,笔画间顾盼有致,整体展现出凝神静气、劲挺硬朗的美感。他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此人就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同称为“二王”的王献之。 dkNk1hyzMBg+M5eWV25MoNuA3LR4Atr8aqSlS8D2d7nHVXaylU5IWnF7d6US0Ph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