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出身名门望族,幼时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史无其父母的记载,只讲到此人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此人相貌,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被水淹的厄运,得小心行走。”果真走了约十里路,在过桥的时候,所骑马匹突然受惊,把他掀到河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便越来越欣赏此人,供给钱财使他专心学习。
在三国期间,此人是有功之臣。兴平二年(195年)帮助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拜为尚书仆射。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提供马匹,稳定关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此人升为相国。黄初四年(223年),与司徒华歆、司空王郎同为曹操重臣,号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病逝,享年80岁。
在东汉政局混乱的社会背景中,钟繇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获得曹魏统治者的优待。而在文艺领域,钟繇在汉末隶书衰退之际敢于变革,用新体楷书开启一代新风。
此人善于思考与钻研,痴迷于书法无法自拔,由此流传着一些奇闻轶事。此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分昼夜也不管场合,一逮着机会就练。刚才还在好好的聊天,一会儿人没有了,只见他蹲在地下拿住树枝在写字呢。他晚上躺在床上,手指也不停地在被子上划来划去,有一次划在自己的肚皮上,原来被子已经被他划穿了。此人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试图将它们书写,描画下来。有时他见了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也会发呆好一阵子。
此人潜心研究书法,得曹操指点,寻找蔡邕之女蔡文姬解惑。蔡文姬告之需得到蔡邕生前的《练笔秘笈》来参阅,书法方能更进一步。恰巧此书在韦诞手里,两人一起把酒言欢,酒后韦拿出秘籍炫耀。此人一见,非要借回家去看。可对方不答应,他就气得捶胸顿足,以至口吐鲜血。亏得曹操给他服了五粒灵丹,才挽回了性命。命捡回来了,此人还要说气话:你活着不肯给我,死了我就要弄到手。所以在历史上,他被留下了盗墓人的恶名。也有说法是蔡文姬要回了秘籍,交给此人,使他创立了楷书。
此人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他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此人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
此人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其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调元表》《力命表》。这是现存钟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钟繇的真迹。《荐季直表》可信性最强,在唐宋时期由宫中收藏,周围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玉玺,宋徽宗赵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以及清高宗“乾隆真赏”等御印,说明它曾经由以上各帝御览。后几经辗转,毁于1924年,今仅存其影印件。《荐季直表》艺术成就很高,元代陆行直赞美此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此人还有一个鬼怪传说:有好友问他,你经常不上早朝,是什么原因?他说:“睡得晚,早上来不及上朝。”因为晚上常有一位绝色美女要来看他练书法,练累了,那美女还会与他共饮几盏酒。好友掐指一算说:不好,她是个妖精,你要赶紧把她杀了。到了晚上美女又来了,站在门口不肯进来,说进来你要杀我。此人就骗她没有的事,结果还是把她刺伤了。第二天沿着血迹查寻到坟地,见墓里有一丽人,表情似活人,刺伤的地方在流血。此人又请好友来掐算:说坟墓中的美女嫁到婆家,因受委屈生病而亡。心有所不甘,因为仰慕你的书法,所以经常来看你。此人见其妇人并无恶意,心存内疚便去坟前超度。不久,他的小妾竟有身孕,正是这妇人投胎来的,如愿成了男孩,此人75岁老来得子,取名钟会。
以上传说只能当作故事,言归正传:此人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法之祖。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
此人在书法史上成为出隶入楷的奠基人,在我国传统书法领域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他创作出了钟氏楷书,字体扁平,结体虽然没有摆脱隶书气韵,但点画连带,笔力遒劲,疏密相间,有收有放,不再像汉隶那样扁平古拙,用方正平直的楷书创造了新的书体。此人对汉字书体的创立、流变等作出巨大贡献,他揭示了楷书这种书体的魅力,为楷书的兴盛起到推动作用。
唐朝张怀瓘在品鉴书法、评论书法家的著作《书断》中盛赞此人:“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字元常)”。
此人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鼻祖钟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