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举行,评选出了茅台酒、泸州老窖特曲酒、西凤酒、汾酒四大名酒。这是白酒行业的第一次论剑,基本奠定了全国名酒的第一代江山。
据著名酿酒专家、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评委王秋芳回忆,当时,全国评酒会确定的四个入选条件是:品质优良,符合高级酒类标准及卫生指标;在国内获得好评,为全国大部分人所欢迎;历史悠久,在全国有销售市场;酿造方法特殊,具有地方特色,其他区域不能轻易效仿。
1963年10月,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召开。相比第一届评酒会,第二届评酒会的评比规模更大,标准更成熟。第一届评酒会召开时,酒类工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企业数量、产品种类,还是酒类生产工业化程度,均有不足。但到了第二届评酒会,全国国营酒厂明显增多,国家还有计划地重点发展了一批名酒生产老厂,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品质优良、风格独具的酒。所以这次评酒会中,地方选送的比赛酒样达到196种,比第一届评酒会选送的103种参评酒样多了近一倍。
另外,第二届评酒会的评比标准也发生了改变。在这次评酒会上,轻工业部酒业专家周恒刚负责主持评酒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评酒委员会。由轻工业部从各地筛选、聘请的36名专业人员担任评委,其中白酒组评委有17名。
在评比前,评酒委员会针对评酒方法、纪律、制度等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并且在评比过程中,采取了大排队的办法混合编组。评酒委员间互相没有干扰,独立思考,直接按酒的色、香、味,以百分制来进行打分、写评语。同时采用密码编号、分组淘汰的规则。
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选拔,最终评出全国名酒18种,其中白酒占8种。这8种白酒名酒,后来被人们普遍称为“老八大名酒”,分别是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茅台酒、西凤酒、汾酒、董酒。
第二次白酒论剑,全国白酒重新“论资排辈”,形成了新的名酒格局,也显示出我国酿酒工业发展迅速。之后,国家轻工业部连续多年组织了评酒大会。这对各名酒的工艺和风味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白酒试点研究中,对不同名酒的科学研究,奠定了白酒香型划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