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产量竞赛

烟台试点与金陵试点

“没有粮食就不行吗?”

1955年,烟台的初夏,风里带着凉爽,几乎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节。可时任轻工业部糖酒处处长彭华秀的后背却全是汗珠。他坐在烟台酿酒厂的会议室,和各位同仁激烈地讨论着一个重要的问题——粮食短缺,如何在不与百姓争粮的同时酿造美酒。从深入烟台酒厂研究这个问题以来已经过去两个月,他们的工作仍难见起色。

参与本次讨论的有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酿酒技术人员、专家,共计100多人。他们共赴烟台,以解决减粮扩产的问题。在巨大的压力下,人人都心急如焚。

白酒酿造时需要粮食中的淀粉和糖分参与发酵,才能得到醇厚的酒体。彭华秀深知这一点,他在六年前就研制出用广麸曲代替大曲酿酒的方法,打破了酿酒原料只能用大曲的酿酒定式。

面对困难,他坚信只要和各位同仁坚持探索,一定会有好结果。

在研究遇到瓶颈时,彭华秀创新性地提出,既然暂时找不到替代粮食的酿酒原料,那就另辟蹊径,从酿酒工艺出发,尝试对其进行改进,提升白酒的出酒率。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前辈探讨、研究过精进酿造工艺的课题。于是,彭华秀将当年黄海工业研究社的酿酒方法、金培松的菌群分离技术,以及方心芳、孙颖川的散曲工艺相关资料全部整理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有一天,一位来自山东的酒师找到彭华秀,说自己知道用红薯代替高粱酿酒的方法。此前,他家乡的烧坊就将红薯作为酿酒原料,酿出的酒口感不比高粱酒差。因此,烟台的酿酒实验就以将红薯作为原料开始。

终于,在1955年7月,他们将制曲、制酒、酒母培养和成酒分析等工艺拆分出来,经过整理形成了一套可科学量化的酿造体系,“烟台酿酒操作法”。为推广烟台酿酒操作法,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于同年11月召开。这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次召开全国性的技术会议。此次会议不仅能够动员全国酒厂学习烟台酿酒操作法,还实现了白酒行业内部的技术联合,为日后推动工艺总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会结束后,国家轻工业部组织全国的酒厂前来学习新技术。其中,天津酿酒厂厂长胡继宗派厂中的酒师和几位科研人员前去参加培训。在学习吸收烟台酿酒操作法之后,天津酿酒厂在生产方法和出酒率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为日后酿造直沽高粱酒 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也为其在日后全国低度酒风潮中率先研制出38°津酒埋下了伏笔。

看到全国白酒行业生产者纷纷使用新方法,使酿酒工艺得到改善,彭华秀感到非常欣慰。但他知道,对于中国白酒酿造技术的探索还不能停止,全国的白酒酿造工艺还需要继续精进。烟台酿酒操作法的成功让彭华秀更有信心去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之后的几年时间,中国白酒进入重要的试点阶段。全国先后设立了六个白酒试点,以烟台酿酒操作法为基础,继续探寻白酒的酿造之路。探寻的主题依旧是:广辟原料、节约粮食、继承传统、科学总结。

1956年,南京金陵酒厂的另一场白酒试点实验开始了。这一次实验的产酒原料为当地的山芋干。山芋酒是金陵酒厂的特产,当地称之为芋干酒。虽然这种酒减少了酿酒过程中粮食的消耗,但成品酒中山芋味很重。基于对这款酒味道上的改良,以及对烟台酿酒操作法的验证和改进,金陵酒厂的实验主要分为两部分:酒体增香和酒糟利用。

1956年7月,彭华秀带领白酒行业老前辈熊子书工程师,以及轻工业部糖酒处王光宏等一行人,来到南京市通济门外九龙桥旁的金陵酒厂。在实验之前,他们已经为这次工作做了很多功课,所以在熟悉酒厂环境后,便投入到了工作中。

熊子书对生香酵母及菌群生长很有研究,在此次实验中他主要负责利用酵母,以及发酵方式减少酒体中的山芋味;王光宏则负责进行酒糟的利用研究。

经过近半年的实验,熊子书发现山芋酒中含有一定的甲醇成分,这是山芋味的重要来源。想要降低甲醇的含量,一是要改变酿造方式,二是要使用生香酵母。实验期间,熊子书在烟台酿酒操作法低温蒸馏的基础上,总结出“清蒸、清烧”的方式;同时利用生香酵母,让酒体产生更多香味分子,从而解决了酒体中山芋味过重的问题。王光宏则利用酸解后培养酵母的方式对酒糟实现了再次利用。

实验后期,熊子书希望将酒体中的甲醇含量降到更低,但经过了各种努力也无法突破研究瓶颈。不过,利用生香酵母,以及采用回酒发酵和延长发酵期的方法,确实可以增加酒体的香味,让成品酒口感更加醇厚。这一理论也在辽宁凌川白酒及江城白酒的酿制中得到证实。

在实验中,熊子书还发现改变酵母的搭配可以使淀粉利用率提高。再加上1952年他发现的两株川102、川345号强发酵力的酵母,他便主动发起河南周口试点实验,从而延续对曲料的探索。

周口试点实验以橡子为酿酒原料。和高粱、大米酒曲相比,橡子的单宁含量更高,因此酒曲的酸度会更高,成品酒的口感也会下降。但如果能实现橡子在制曲中的高淀粉转化,就意味着其中单宁产生的酸可以被更好中和,而且曲药浓度也会更高。这一方法一旦成功,将意味着白酒酿造可选用更多类型的原料,直接推动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的进步。

果然,熊子书和一行人在周口试点,实现了橡子酒淀粉利用率从49%到80%的飞跃。同时,熊子书还在判断酒曲质量上累积了大量经验,为之后在茅台实验中酿酒选曲奠定了基础。

在烟台、南京、周口实施的三次实验都取得了极好的成绩,也解决了在制曲和酿酒中采用多种原料的问题。不过,新的问题产生了,酿酒没有曲药行不行?俗话说“无曲不成酒”,曲药是重要的糖化发酵剂,更是提高白酒生产中淀粉利用率的关键。1957年启动的四川永川试点实验,就向减少酒曲或不用酒曲的目标发出了挑战。而迎接这一挑战的,自然是试点实验经验丰富的熊子书。

这次实验,将淀粉利用率从65%提高到近80%,熊子书和其他专家一起总结出版了《四川糯高粱小曲酒操作法》,这是第一次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对小曲酒酿造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对提高全国小曲酒酿造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1959年,四川省糖酒贸易局在永川进行制曲不用中药的试点,并编写了《无药糠曲制造》一书,总结出“两准、一匀、三不可”的无药糠曲操作法,打破了“无药不成曲”的传统观念。

随后永川高粱酒因质量提高、产酒量增多,广受市场欢迎。1997年,经过第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批准,重庆正式从四川独立,被设立为直辖市。重庆永川酒也成为当地名产,带动重庆酒业发展,成为嘉陵江育出的五朵“金花”之一。

实验的胜利号角一次次吹响,但也有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

在之后的湖南常德试点和广西南宁试点中,对菝葜根和木薯酿酒的研究就很难突破瓶颈。菝葜根这种植物成熟期和生长期的性状不同,以及其根茎可转化的糖分不多,在酿酒过程中还需要加入硫酸进行酸化,再添加酒曲、酵母来发酵,导致成品酒的口感受到很大影响,酸味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此后,菝葜根更多地用于药物生产等其他领域。

而在广西南宁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用木薯酿酒在酿制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氢氰酸,即使在处理之后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但成品酒最终还是因为口感不佳而遭到市场淘汰。

经过长达十年的探索,中国酿酒行业涌现出大量人才,他们前仆后继投入到白酒原料的研发中,做出千万种尝试,实现了中国白酒酿制技术的精进。

这也将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引入一个新的阶段,全国酒厂纷纷进入比拼出酒率的新赛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1960年是汾酒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新厂长秦斌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故事的源头要从汾酒说起。汾酒在完成公私合营后,其管理逐步走向了正轨。但从1953年开始,汾酒在七年间换了五任领导班子,加之汾酒成为国宴用酒、蝉联“中国名酒”称号后,市场需求量大增,导致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这一现象引起山西省政府的重视,于是山西省轻工业厅牵头组建了专项工作组到汾酒进行专项整顿。而原本是食品处处长的秦斌,被直接调到了汾酒,任专项工作组组长,其任务是整顿汾酒在这七年中出现的“丢、改、退”现象。

经过近一年的专项整顿和治理,秦斌正式成为厂长。有人说他结束了七年五次换帅的局面,但上任的压力有多大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更好地配合秦斌的工作,国家决定选派优秀党务工作者来做酒厂书记。此人便是经榆次 地区党委选派而来的刘凤亮。秦、刘二人自上任后,就着重从质量和科研方面树立新风。他们在将酒厂权责结构层层分解的同时,逐步健全内部的制度、工作规范和章程、检测检查的标准。在他们的带领下,酒厂风貌焕然一新,产酒质量、数量和酒厂的经济效益都大幅提升。汾酒迈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此番治理也为汾酒成为引领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稳居“汾老大”之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就了日后汾酒人所说的“秦刘时代”。

光辉岁月是艰苦奋斗的结果,而今汾酒上下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质提量”。

在“全、严、实” 的管理之下,一切管理问题都浮出水面,尤其是汾酒生产最基本的单元:班组。在计划经济下,企业的任务就是生产。生产班组的管理,是最基础的管理,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在秦斌的主导下,大家根据生产实践和以往的丰富经验,最终确定了汾酒生产独有的“五大员”班组管理体系。一是班组长。二是副组长,也就是专业的装甑工。三是发酵工,专门负责酒醅的发酵管理。四是贴甑工,是装甑工的助手。五是场场工,负责各种辅助工作。这五大员,其实就是一个班组必不可少的五个岗位。前四个岗位一岗一人,场场工可以为2~3人,后来场场工固定为3人。由此形成了汾酒班组延续至今的7人定编。

秦斌在年轻时担任过游击队长,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已经刻在他的骨子里。他凭着这股劲头大刀阔斧地解决汾酒面临的各种生产难题。在汾酒的厂志中曾提及,这次班组人员编制改革如同汾酒的“三湾改编”,为之后汾酒快速扩产提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改革,汾酒实现了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从1963年起,汾酒先后荣获“五好企业”“红旗企业”“学大庆标兵企业”等称号,并逐步在全国白酒行业声名远扬。

回头看,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白酒行业,众多酒企都面临着提升质量的压力,名优白酒更是如此。汾酒在厂长秦斌的主持下,制定了一整套保证汾酒质量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于1964年在全国首次响亮地提出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质量管理理念。 IKn6NBwG9xnJeLwHZPKSEUhnRpauEEFvTvp63EuKq0DTQk+sCPmDbRte/TJTjIg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