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妈妈的自我成长:做自己的情绪功课

第一节 停止吼叫:怎样打破“吼孩子”的恶性循环

打开这本书的每一位妈妈,如果你曾经因为吼孩子而后悔甚至自责,相信这本书会为你“松绑”。因为几乎所有妈妈都对孩子发过脾气,我也一样。

成为新手妈妈那几年,因为孩子不吃饭、不睡觉而吼叫;

孩子上了幼儿园,因为他不好好收拾玩具、上幼儿园哭闹、爱发脾气而吼叫;

孩子上了小学,因为他写作业和学习的问题而吼叫;

孩子到了青春期,则因为孩子作息不规律、沉迷于电子产品而吼叫……

这些场景每天都会在很多家庭中上演,这些行为是妈妈吼叫的导火索。但如果仔细观察,你就能看到这些挑战背后相似的运作模式。

某件事情激发了妈妈的情绪,妈妈被一时的情绪控制,下意识地对孩子大吼大叫。等平静下来之后,妈妈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处境,但下次往往还是忍不住吼叫,于是陷入恶性循环。

吼叫源自妈妈未被满足的需要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吼孩子的?

可能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或者同样的事情说了好多次,但孩子还是听不进去。

如果只是从孩子的角度找原因,我们只会想到怎样解决问题,或者如何纠正孩子的行为,使其符合我们的期待,但这样往往是行不通的。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来换个角度,从妈妈自己的角度向内看一下: 在吼孩子的那个当下,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我有着什么样的情绪感受?

我们的每一种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要,当这个需要被忽视和压抑时,就会以更激烈的表达方式释放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妈妈总是忍不住吼叫,经常被称为“家里脾气最大的人”——妈妈也是最容易忽略自己需要的那个人。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 一书中提到,感受是需要的信使。 当你的需要被满足时,你会感受到快乐、兴奋、满足、自信;而当你的某些需要没有被满足时,你会感受到愤怒、担忧、沮丧、无力。

我们可以从“自我倾听”开始,来读懂感受背后所传递的信息。

自我倾听意味着,我们要养成一种经常自我觉察和自我审视的习惯,就像通过摄像头看着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的一切,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满足了自我看见和自我联结的内在需要,从而能够更放松地看待当下的问题、更松弛地理解孩子。

那么,该如何自我倾听呢?可以按照以下格式,通过填写自我觉察记录卡 的方式来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

用记录卡的格式来梳理一个场景,可以针对某个你暂时没有做好的挑战,比如你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也可以针对某个成功事件进行自我探索。

第一步:写下事情发生时的场景,以及你的观察。 这个观察一定是不带评判的观察,通常指的是可观察到的事实或行为,就好像是通过摄像头看到的一样,比如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不带评判的观察通常也被称为“白描”。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我听到/我看到/我记得/我注意到__________。

例如:

我觉得他不负责任。(评判)

我回家的时候, 看到他正躺在沙发上看手机 。(不带评判的观察)

第二步:体会一下自己当时的感受。 正是这个感受驱动着我们做出一系列行为,这一步意味着思维的变化——我们从关注事情开始转向关注心情,从关注行为转向关注感受。

妈妈太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我在父母课堂上问大家:对于这件事情,你的感受是什么?大家的回答通常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感受。

想法是存在于头脑中的,它可能是一个观点、念头或评价,而感受是身体的感知。

例如:

我觉得他应该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想法)

我感觉很生气、 很受伤 。(感受)

感受通常是一个词语。如果你无法辨别自己的感受,可以对照感受清单进行刻意练习,培养自己识别感受的能力。 感受自己的感受,是自我倾听和自我联结的开始。

第三步:对照感受/需要清单(见表1-1),探索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需要。这一步是在让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联系。 可以使用这个句式:我感到____,因为我需要_____。

例如:

我感到生气,因为我需要你和我一起承担家庭责任。

我感到非常满足,因为我写的书帮到了很多妈妈。

表1-1 感受/需要清单

(续表)

注意,这个清单只涉及我们的一部分感受和需要,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不断丰富这个清单。

第四步:提出一个“可执行”的请求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个请求可以是面向自己的,也可以是面向他人的。

但我们要为自己的需要负责,而不是只期待他人来满足自己。所以,当这个请求面向他人时,我们也要做好被拒绝的准备,否则请求就变成了要求。

例如:

今天和老公吵了一架,我记得自己对他说了很难听的话。

我感觉很疲惫,也有些后悔,因为我已经连续几周没有睡个囫囵觉了,此刻和老公的联结也断裂了。

我希望每周能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希望这半天老公可以来照看孩子。

今天我对儿子发了很大的脾气。

我感觉很沮丧,也很挫败,因为我没有和孩子建立联结,也没有被理解和尊重。

我希望自己可以暂停下来,缓解一下情绪再去和儿子修复关系。

当你持续不断地做自我倾听的练习时,你会对自己吼叫的运作模式更加清晰,看到吼叫背后的需求,找到吼叫的“触发器”。

有意识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你会越来越能够活在当下,做出更加有利于和孩子联结的选择,从而代替下意识的回应方式,打破吼孩子的恶性循环。

吼叫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

吼叫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孩子的心情。如果你在孩子写作业时吼叫了,孩子带着负面情绪就无法专注地学习;如果你在早上孩子上学前吼叫了,孩子上学的状态就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始终带着负面情绪,也会对学习和上学产生负面感受。

持续吼叫还会破坏亲子关系,影响孩子对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父母的信任感。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Myrna B.Shure)认为,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这些孩子将很难学会积极的社交方式,比如轮流参与和同理心。

同时,你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经常吼孩子,你可能会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面临更大的挑战,经常吼叫的养育方式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情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总是吼孩子的父母,很容易培养出一个遇事情绪化的孩子。时间久了,还会发展为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孩子变得畏首畏尾,不再敢于表达自己,遇事逆来顺受,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逐步失去自己的主见,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另一个极端就是孩子开始产生逆反心理,会习惯性地反抗父母,对吼叫“免疫”,听不进去父母说的任何话,甚至会“为了反抗而反抗”。

另外,吼叫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 一书的作者劳拉·马卡姆博士(Dr.Laura Markham)认为,家长长期对子女吼叫,会对子女的大脑和精神产生一种消极影响,带来双重压力。她说,虽然大吼大叫的父母并没有毁掉孩子的大脑,但他们正在改变孩子的大脑。

当然,并不是说你对孩子吼叫一次就会带来这样的严重影响。如果你因为曾经吼叫孩子而产生了内疚感,正在进行自我苛责,以下两点提示或许会对你有帮助。

第一,你要看到,自己虽然会对孩子吼叫,但大部分时间里你仍然可以平和地对待孩子。把这些平和对话的时刻记录下来,有助于你在偶尔吼叫之后,减少自我苛责。

第二,你要对自己的状态保持觉察,在吼叫的当下能够及时地给自己按下暂停键,事后通过自我觉察记录卡进行梳理,并逐步减少吼叫的频率和强度。

重要的是,吼完之后要做什么

在我带领的亲子游戏治疗课程中有一个“大拇指原则”: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在做了什么之后又做了什么。

吼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在事后及时修复关系。所以,我们怎样处理自己的吼叫,才是关键所在。

首先,要诚恳地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

对不起宝贝,妈妈刚才没忍住,对你大吼大叫了,这并不是你的错。

其次,要和孩子一起回顾刚才发生了什么,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一步可以参考自我觉察记录卡。

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你八点还没开始写作业。

我感觉有些着急,也很生气,因为我工作了一天有点累,希望能够早点休息,而且我们也没有时间一起玩游戏了。

我希望你每天都可以在八点前完成学校作业。

最后,要和孩子一起讨论: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你觉得怎样做才能保证在八点前完成作业呢?

你需要妈妈怎么提醒你呢?

当我们这样做时,也是在给孩子示范: 犯错不可怕,我们可以承担责任,并从中有所收获。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因为自己过去的吼叫而自责,但请相信我,这样的自责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改变。

相反,你需要放下自责,按照前文提到的方法,花时间进行自我倾听,并及时和孩子修复关系。

如果你过去的吼叫已经对孩子产生了影响,也可以从现在开始调整自己。《游戏力:随时随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 的作者,心理学家劳伦斯·J.科恩(Lawrence J.Cohen)说过,所有的创伤都可以被疗愈。

觉察日记

1.你经常会因为什么事情吼孩子?梳理一下自己容易情绪失控的场景。

2.用“自我觉察记录卡”进行一次自我倾听练习,找到自己吼叫背后的需要,并想想看,可以做些什么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TjvTJQxwbebOniei7LQ+fVXHB3lOVmOSDv9D6cws02gpD7dONjKcQOD1B8GjrT5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