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分
启蒙时期
(1790~1980年)

真正的智慧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愈加敏锐地发问。

——苏格拉底

早期电生理学的发展和现代数字计算机的诞生为脑机接口概念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科技基础。


标志性事件:

● 19世纪4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Emil du Bois-Reymond发现了生物电信号。

● 1875年,英国生理学家Richard Caton首次在实验动物的大脑上检测到脑部电信号。

● 1924年,Nyquist–Shannon采样定理被提出。

● 1924年,德国精神科医生Hans Berger首次在人的头皮上检测到脑电信号,并将其命名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Walter Brattain 和 John Bardeen发明了点接触式的双极晶体三极管;半年后,他们的顶头上司William Shockley发明了改进的双极结型三极管。1954年,第一个硅基三极管由贝尔实验室的Morris Tanenbaum开发。1956年,贝尔实验室开放其关于晶体三极管的一系列重要专利。

●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举行,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诞生。

● 1958年,德州仪器的Jack Kilby首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块集成电路。

● 1965年,美国作曲家Alvin Lucier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脑机接口系统——Music for Solo Performer,利用脑电来“演奏”乐器。

● 1971年,英特尔发明微处理器,随后在商业公司如IBM、惠普、苹果和微软等的共同努力下,个人计算机逐渐走入千家万户。

● 1973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Jacques J. Vidal教授正式提出“脑机接口”概念。 1Hji8grEDOKymT8pIZXFgsLpAY45i1i9F7G3+1hZZOJk2xdJDMfXWL398po+2HW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