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个问题,其实相当于在问:钱包里的数字人民币会产生利息吗?因为很多人觉得,数字人民币没有利息,不像支付宝、微信支付那样更实惠,所以没有什么吸引力。这么想的人们,其实混淆了货币与支付工具、银行账户的区别。
我们结合自己持有现金的情形,就可以搞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当我们在钱包里装着一笔现金时,这笔现金并不会产生利息;我们把它存放在家里的某个角落时,它仍旧不会有利息。换言之,只要我们没有将自己持有的货币存进银行或者有偿地借给别人,那么它便不会产生利息。当我们从钱包取出一笔现金买东西,这笔被花掉的现金就充当了支付工具。只有把这笔现金存进银行账户或者以约定的利息借给别人,它才会产生利息。也就是说,利息是我们把现金借给银行或有偿借给别人获得的使用费。我们每个人在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App时,其实是将其中的资金用于支付而已。当我们使用余额宝、微信零钱存放这笔资金时就会产生利息,这不过是我们在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App的理财功能而已。
以此类推,我们持有数字人民币,也不可能自己给自己支付利息。 数字人民币主要是替代流通中的部分现金,既不会产生利息,也不会产生兑换等服务费用。数字人民币目前有软钱包和硬钱包,可以脱离银行账户使用,实现双离线支付等功能。但这两类钱包都只是呈现为数字人民币(试点)App或智能设备等数字化钱包,都不会产生利息。我们想获得利息,要么把数字人民币存入银行,要么将之放进余额宝等工具。如果未来数字人民币(试点)App具备了更多功能,那么我们将可以较快地切换到储蓄功能,但仍然不会改变数字人民币本身不能产生利息的实质。
在此,我们需要简单地了解货币、数字货币与利息的关系。利息的多少取决于本金、存期与利率。利率受延迟消费、通胀预期、替代性投资、投资风险、流动性偏好等因素影响。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企图取代银行中介作用,却演变为并非货币的数字资产,变成了一种投资品。倘若法定数字货币取代所有的现金,它便会成为实质上的负利率工具。 法定数字货币只要被当作货币使用,一般是不会产生利息的。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数字人民币的软钱包和硬钱包。软钱包主要是指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硬钱包不仅包括各种支付卡,也包括各类创新的支付载体。我们会在后文中详细地解释二者的区别。
刚接触数字人民币的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依赖于账户吗?
我们一般会把“钱”存在一家银行里,在这家银行开立一个账户。银行账户可谓支付交易结算的载体,解决现金支付无法解决跨时跨地交易的问题。大家常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离开了所绑定的银行账户,就无法完成支付的清算、结算等环节。我们在非现金支付中一般也需要用银行账户进行结算。
可见,货币与银行账户一般是“紧耦合”的关系。人们倘若不使用银行账户转账、结算,则无法成功转移资金。数字人民币依托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账户,在基本账户上增加了数字人民币钱包ID字段。这种设计改变了货币与银行账户的关系,可以使货币与银行账户呈现“松耦合”的关系。人们脱离了银行账户,也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在各试点地区,我们可以看到数字人民币可以用于离线支付,也可以在可穿戴设备或异形智能卡中使用,便是实现了账户松耦合的功能。
什么是紧耦合与松耦合?首先要从耦合说起。耦合是指两个及以上模块或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合的现象;紧或松是彼此影响或联系的程度。只要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都可以被视为一种耦合。货币与账户之间就存在耦合关系。紧耦合意味着模块或体系的独立性差,维护成本较高。松耦合说明模块或体系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脱离,具有便于维护管理的优势。
随着银行业不断深入研发与适用数字技术,支付结算业务也呈现场景化发展趋势,货币与账户都以数字化形式流通、循环。银行核心系统交易范围越来越广,需要系统做出更加敏捷而快速的反应。紧耦合状态的模块或体系难以更新升级,架构的灵活性与扩张性不足。松耦合可以减少某些系统变动或故障对体系的影响,能更好地适应客户的需求。
数字人民币可以脱离账户的束缚,表明货币与账户的松耦合特性,可以满足客户即时支付结算的需求。
我国设计数字人民币的架构、体系与场景时,遵循“依法合规、安全便捷、开放包容”的设计原则。
第一,依法合规。我国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与试点的。2014年至2019年之间,人民银行按照法定职责,开展了有关数字人民币的理论与技术研究。2017年,人民银行在经过国务院批准后,与商业银行开展了测试。2019年至今的内部测试与试点都是依照相关机构的法定职责开展的,并形成了各方协同推进的领导小组与工作机制。在研发与试点中,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严格遵循人民币与金融科技的管理规则,恪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与外汇管理等法律法规,强化数据与隐私保护法律规则与技术规范,相关的技术创新与场景拓展都被纳入了金融监管。这些措施都保障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稳步推进。
第二,安全便捷。数字人民币的体系与技术优化了货币职能,提升了支付结算效率,使货币流通脱离了银行账户的束缚,适应在线和离线的各类场景,避免技术素养、网络、环境与条件的障碍,使各类群体都能安全、便捷地进行支付交易。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保持了灵活性、并发性与业务连续性。
第三,开放包容。人民银行对技术研发保持开放态度,力促数字人民币试点的规范化、市场化与法治化。各运营机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专业特长,不断探索创新货币技术、应用场景,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之间保持竞争、合作,加快技术迭代与服务更新。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试点,共同推进新兴支付与传统支付的融合发展,实现对公对私场景与跨境场景的交互操作。我国央行与市场主体也积极参与了货币桥等跨境支付项目,积极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的国际合作。
数字人民币兼备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在数字人民币的原型构想中,综合了两类支付工具的特性,又避免了其不足。它具有以下诸多方面的设计特性:第一,本质属性。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具有价值特性,以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它具有可变面额,不计付利息,又兼具账户特性。第二,功能特性。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通过数字钱包转移资金,使支付流程简化为“支付即结算”,提升了货币的便捷性。它具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追溯”的特点,兼顾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它综合运用了数字证书 、数字签名 、加密技术等技术,具备了“四可三不可”优势,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安全保障、风险可控。这些特点又增强了货币发行管理、支付结算的安全性。 第三,成本优势。数字人民币遵循实物人民币的发行管理与运营体系,其兑换、流通与交易不收任何服务费用,也将减少货币投放回笼的成本。第四,潜在优势。数字人民币加载了与货币功能兼容的智能合约,可广泛运用于预付资金管理、资金扶持等领域,可以按照双方商定与预设的条件自动执行交易,未来将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性。
国际社会将法定数字货币分为基于账户、基于准账户、基于价值等类型,可用于替代现金或用于批发型结算。 我国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为替代部分流通中的M0,又具备了账户与价值特性。从试点现状看,数字人民币在互联互通上可兼容零售支付或批发结算的需求;可通过App或银行账户、平台接入;其发行流通总体上是双层经营体系,对交易记录和对账可以运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总之,数字人民币的诸多设计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混合型法定数字货币(CBDC)。
人民银行在经过反复探讨与试验后,终于选定了安全、稳健、开放与包容的技术路线,既要对各类新兴技术兼收并蓄、扬长避短,也要兼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公众需求。
首先,数字人民币的技术路线是渐进性的、动态的。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与推广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央行与各市场主体积极互动,立足于各自的技术优势与实际,不断推动试点与技术的演进和升级,并以公众需求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关注国内外试验与监管动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
其次,数字人民币是技术驱动的,促使系统转型升级。在研发与试点中,我国以分布式与平台化结合,增强了数字人民币系统的韧性与可扩展性。综合运用了可信计算、加密技术等新兴技术,增强了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健性。同时,我国也结合国情,推动多层次安全体系建设,采取多点多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保障7×24小时连续服务,能够妥善应对灾难与突发事件,也可以适应高并发等场景。
最后,数字人民币的整体架构实现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兼容。我国央行在数字人民币的发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数字人民币及业务的监管者、助推者与运营者,数字人民币只有在双层经营体系中才能保持币值稳定。但数字人民币又能实现点对点支付,可以优化支付结算与未来的衍生活动,需要在局部交易中实现去中心化。这种架构形成了稳态与敏态双模共存 ,避免了完全去中心化的弊端与能耗等问题。
BIS运用了货币金字塔模型,对数字人民币与电子克朗、加拿大CBDC应急计划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数字人民币属于混合型CBDC,具有账基、零型与批发型兼容等特性。如图2.1所示。
注:选自Auer和Bohme(2020年)及与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谈话。
资料来源:Raphael Auer,Giulio Cornelli,and Jon Frost,Rise of th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drivers,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BIS Working Papers No.880,24 August 2020.
图2.1 数字人民币技术框架概览
数字人民币的原理与体系是对传统货币发行管理体系的优化。在研发与设计当中,需要考虑新兴支付的变化及其特性,数字人民币的技术路线,还需明确数字人民币与私人数字货币的区别,数字人民币的安全与效率,以及数字人民币对金融运行体系的影响。
从新兴支付的本质来看,数字人民币支付实现了三方模式到两方模式的转型。从技术路线分析,法定数字货币也可以采取基于账户、基于价值与分层并用等模式。既然数字人民币要维持双层运营体系,那么就需要维持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二元结构,就需要选择分层并存的技术路线,使数字人民币兼具账户与价值的特性。
在研发数字人民币时,安全与效率是最关键的因素,凸显了密码学及加密技术的重要性,也需要运用技术能“描画”数字人民币的运行轨迹。同时,还要考虑数字人民币对金融体系的作用与影响,这将会确定数字人民币的定位与推广方式。
数字人民币之所以采取了当前的技术路线与框架,主要是我国现阶段国情与技术应用使然,同时也考虑到我国支付市场与公众需求的特点。
从现阶段的国情看,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需要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具备兼容性。江浙、北上广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偏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容易运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西部地区、偏远山区仍存在基础设施差、网络不稳定等问题,人们仍比较偏好使用现金。个人支付习惯的改变与养成是长期的过程,我国无法强制所有人都使用数字人民币,非试点地区居民也无法使用数字人民币。
从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看,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必须确保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的安全与稳健,才能保障个人支付交易安全与金融安全。我国必须采取渐进性的、动态的、开放的技术路线,才能更好地匹配新兴技术迭代与市场主体需求,才能有效地规避新兴技术运用风险与金融风险。
从我国支付市场与公众需求看,第三方支付、电子支付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支付结算手段,但现金等支付工具并未完全退出市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仍存在大量的现金需求。数字人民币唯有兼顾各类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才能不断提升支付结算的普惠性。数字人民币也不会取代支付宝支付与微信支付,它们将形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
总之,我国目前选定的技术路线是科学的、合理的。
我们已经了解到数字人民币是双层运营体系,主要被分为发行层系统、流通层系统与终端系统。至少需要七个功能模块支撑数字人民币体系与子系统的运转。各功能模块也是数字人民币产业链的构建基础。在发行层系统中,主要是可信服务管理模块、交易通信模块、智能运算模块与安全保障模块。在流通层系统中,系统改造模块、智能运算模块和安全保障模块将发挥作用。在终端层系统中,起作用的是支付技术模块、交易终端模块与安全保障模块。各功能模块的主要作用参见图2.2。
如图2.2所示,上述七大模块是数字人民币体系运转的最基本模块。各模块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在发行层子系统中,登记中心主要负责货币及其交易的认证、登记,可信服务管理模块保障业务功能运转,解决数字人民币的发行、管理、认证、授权、应用等问题。交易通信模块则要解决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智能运算模块则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处理货币与交易数据,分析各类监管指标、货币政策指标,实现对货币发行的精准管理。安全保障模块则保障数字人民币安全、交易安全、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在流通层子系统中,主要是试点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央行的代理投放机构,其他商业银行通过相关清算中心接入数字人民币服务。 系统改造模块发挥主要作用,实现各指定运营机构数据库系统、清结算系统、认证系统、管理系统等的升级改造。在终端子系统中,数字人民币将在各支付场景中使用。在该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支付技术模块和交易终端模块,前者联结App等移动终端与平台终端,运用离线支付、近场支付等技术,构建支付交易网络。后一模块主要是开发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软件硬件设备,实现POS、ATM机具与条码支付工具的改造,不断改善数字人民币的支付环境。 智能运算模块、安全保障模块在各子系统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数字人民币的安全与稳健运转提供保障。
图2.2 数字人民币的技术模块示意图
比特币、稳定币的兴衰,对传统的货币与金融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法定数字货币既是各国人民银行对金融科技的主动回应,也有着根据国情、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考量。我国研发和试验数字人民币,并非简单地以数字技术更新替换传统货币体系,而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创建便捷、高效、安全与低成本的支付体系与货币体系。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与试点都要采取安全而稳妥的路线。在金银、铸币、纸币、电子货币到数字货币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技术迭代与公众需求一直驱动着货币形态的演变。电子货币实现了货币与存款、贷款的电子化、网络化,都未改变原生货币与衍生货币的实质。普通的数字与数字钱包结合,那不过是一种新型的电子货币,与手机银行或商业银行App相差无几。加密数字存储于数字钱包,并在特定数字货币网络中运行,才成为真正的数字货币。倘若数字货币无法维持稳定的币值,亦将沦为数字化证券。 数字人民币要优化货币性能,就需要结合上述两种互补的属性与技术,增强货币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适应性,使消费者可以根据场景、偏好选择不同模式。因此,我国数字人民币的关键技术是要创设数字化的双层运营体系与数字账本技术,增强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数字人民币要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需要促使其运营体系与整体架构实现数字化转型,也需要运用有利于货币数字化生成、流通与销毁的技术,涉及数据格式、数字签名、数字钱包等技术与要素。数字人民币的高效、平稳与安全运行,要具备操作灵活、支付便捷、高效安全、场景丰富等特点。因此,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服务能力与竞争能力,选择稳定推进、稳妥演进的技术路线与架构。
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一样,坚持中心化管理,并未颠覆人民币“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的双层运营体系。“双层”分别是:解决“怎么发”的投放层与解决“怎么用”的流通层。主体包括人民银行、指定运营机构与社会公众。
人民银行负责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监管,要引导技术研发、服务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还要维护新兴支付结算体系与货币发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运行。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其他商业机构都是指定运营机构。其中,商业银行是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机构,与其他机构共同负责数字人民币的流通、零售交易等服务,并负责产品创新、系统开发与场景拓展等服务。
法定数字货币运营体系存在单层运营与双层运营两种模式,其依据在于人民银行的职责。在单层运营模式中,人民银行与社会公众直接发生法律关系,前者直接向后者提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等服务。这种模式容易产生金融脱媒、挤占银行存款等问题。双层运营模式是大多数国家设计与构想的,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发行、投放法定数字货币,后者向负责兑换、流通交易等业务。该模式依托于传统货币体系,转型成本较小,对金融业影响较小。我国的数字人民币采取了双层运营体系。数字人民币的运营体系包括发行与流通两大体系,前者主要涉及从人民银行到商业银行的发行与分发环节;而后者则包括数字人民币的分发、支付结算等环节。换言之,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是从人民银行到社会公众的流通与循环,完成交易使命的数字人民币将最终回归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进行销毁。数字人民币促使人民币运营体系数字化,并未颠覆现行的双层体系,避免了金融脱媒、存款大规模搬家等问题。
在双层运营体系下,货币由人民银行投放给商业银行,又经商业银行分发给社会公众。货币在经济流通中履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完成了支付、贮藏等使命。 数字人民币在流通层中优化了货币的使命,它的流通与具体场景相联系,与企业生产经营、公众日常生活等息息相关。数字人民币的流通中伴随着货币与数据的双循环,提升了支付结算的时效与效率。
数字人民币的投放层主要解决“怎么发”的问题,投放层的主体包括我国央行和十家银行(六家国有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与两家民营银行)。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由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和管理。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也是人民银行的负债,其发行、投放与实物人民币无异。商业银行仍需向人民银行缴纳100%的准备金,再由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向公众兑换数字人民币。商业银行也成为人民银行的代理投放机构,同时负责向人民银行传输支付交易数据。而数字人民币的流通层旨在解决“怎么用”,其中的商业银行、平台、企业或商户搭建受理环境,设计与运营具体的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实现货币流通的数字化,需要各商业银行、手机运营商、支付机构、银行IT服务商等参与共建。这些机构将以技术变革为数字人民币的无障碍流通创造条件和环境。
众所周知,在双层经营体系下,数字人民币虽是人民银行的负债,却不会与社会公众发生直接的法律关系;商业银行仍然是人民银行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中介机构。当发行数据从人民银行发送至商业银行验证、确认后,便完成了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当商业银行投放的数据被社会公众验证、确认后,也就成功地投放了数字人民币。投放层与流通层并不完全割裂,而是通过技术、网络与数据传输实现联通,将发行基金调拨、投放与回笼转变为货币数据流通与循环的过程。支付数据并不是完全交由流通层管理,商业银行每日将交易数据异步传输到人民银行,相关机构向人民银行报告数字人民币的大额交易、可疑交易,使人民银行掌握反洗钱、反恐融资监管与日常监管所必需的交易数据。
在数字人民币的流通层,需要对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POS机等进行升级改造。数字人民币在银行、平台、商户、用户之间,完成收付、支付、结算等数字化流程。数字人民币的“扫一扫”“碰一碰”和线上支付等,都离不开线上环境与离线环境。因此,数字人民币流通层的软硬件升级、改造与环境建设尤为重要。
在人民银行有关数字人民币原型的设计中,“一币、两库、三中心”是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的核心要素。
所谓“一币”,就是数字人民币。它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中呈现为加密数字串,这个币串由人民银行担保、签名发行,代表了具体金额。
“两库”指人民银行的发行库和商业银行的银行库,前者是存放数字人民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后者是存放数字人民币的数据库。数字人民币基金存放在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私有云,而数字人民币存放在商业银行或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私有云。数字人民币的“两库”运作与实物人民币相同,商业银行仍需向人民银行缴纳100%的准备金。
“三中心”分别是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认证中心集中管理数字人民币机构与用户身份信息,采取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等方式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性。登记中心完成数字人民币的权属登记、流水记录,记录数字人民币和相应用户的身份信息,记录了数字人民币生成、分发、清点、流通、交易及销毁等全过程。大数据分析中心主要分析支付行为、反洗钱、监管调控指标,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处理海量的货币交易数据。
数字人民币从人民银行发行库到商业银行库,经过币串生成、权属登记、转移登记,就完成了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投放的过程。用户下载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后,完成相关银行卡、支付场景等设置,使用“存钱包”等功能后,便会将等值的人民币兑换为数字人民币。用户此时将发起提取数字人民币的申请,它便从商业银行库转移到用户的数字钱包里,其间已完成了权属登记、交易记录等流程。在用户进行消费支付时,数字人民币要么转移到其他用户的数字钱包,要么转移到相关银行库里,亦将完成权属转移登记、金额转移登记、支付指令转移、金额结算等流程。不过,由于数字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交易效率,缩短了发行、流通、交易与结算等各环节,使人们觉察不到期间所经历的相应环节。
一国的人民银行与市场主体之间用于清算、结算支付交易的工具、程序与规则,构成了由前端和后端组合的支付体系。 [1] 数字人民币的“一币、两库、三中心”与升级改造的支付结算系统共同构成新型支付体系。数字人民币的整个生命周期依附于传统银行账户体系,客户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前端办理支付业务,人民银行及相关机构在后端处理交易、办理清算与结算业务。 人民银行针对加密数字串、人民银行发行、具体金额等特点,设置个人钱包与对公钱包等数字钱包体系,设立央行与商业银行的数据库,为各类企业、消费者提供支付工具与服务。前端的改造涉及数字钱包开发及支付工具研发,也涉及设置兼容性物理网点、优化App、POS、ATM等机具。后端主要构建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管理数字身份、权属登记、支付登记,分析支付行为、监管调控数据。 支付系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涉及市场准入,人民银行与各市场主体需要考虑支付革新的成本与收益。
数字人民币的试点与推广离不开海量数据的驱动。人民银行应当在数字人民币发行管理中积极应用大数据分析,引导指定运营机构适应数字化趋势。
第一,积极构建大数据分析制度,健全与完善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人民银行应当结合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中数据流通的特点,借助建模、试点分析与探讨发行与流通的趋势。人民银行应当依照法定职责与法定程序,制定数据监测、提取、分析的规则,明确大数据分析的条件与边界。
第二,需要健全数字人民币分析指标体系。人民银行要关注数字人民币的流通、供给与使用的情况,科学合理地选取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相关性、趋势性、稳定性分析,提升货币发行管理与政策执行的精准性。
第三,既要关注数字人民币体系对传统货币体系的影响,也要关注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尽管当前我国仅在部分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但流通中的数字人民币,已对我国的货币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人民银行已将数字人民币纳入M0统计。无论是在试点或将来正式发行,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都将长期并存,人民银行应当分析两类货币的关联性、作用与影响。人民银行开展的大数据分析也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的要求。
第四,强化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监测与防控。不法分子也将滥用数字技术实施新型的涉货币类犯罪,人民银行及运营机构也将承担新型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职责,一些突发事件或风险也将影响数字人民币的正常运行。央行还应借助大数据分析监测、追踪数据货币流向,防范与处置突发事件或风险带来的数据异常等问题。
人民银行是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的监管者、助推者与服务者,有责任构建数字人民币的制度体系与金融基础设施。大数据分析需要利用市场主体交易数据,有必要对这类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并及时销毁相关数据。人民银行及相关机构应承担新形势下的安全保障职责,有效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数据权益;还应承担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职责,有效防控各类数字化风险。
从表面上看,无论是数字人民币还是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都通过收款码或付款码完成资金的转移。实际上,数字人民币优化了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将助推形成支付新生态格局。
一是有国家信用担保。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缴纳存款保险,在经受流动性风险后容易使用户致损。数字人民币以存款准备金为保障,具有国家信用担保,受到一系列法律制度与技术规范保障。
二是支付结算更快捷、更高效。数字人民币通过交付币串信息完成点对点的交易,使支付流程简化为“支付即结算”。交易双方可以按照央行算法与程序实现实时到账,支付过程缩短至几秒钟,甚至可以在无电无网、双方离线的情形下完成支付。数字人民币摆脱银行账户的束缚,可在新型支付机具、手机App、可穿戴设备等硬钱包上使用。
三是减少支付结算成本。数字人民币降低了支付结算的交易成本。当前,用银联卡需要支付占总金额0.6%的手续费,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平台则需要支付占总金额0.38%的手续费。 数字人民币无收单和转接清算环节,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四是持有与使用更安全。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追溯”的原则,兼顾个人信息安全与监管需要。数字钱包具有身份验证、挂失解挂失等功能,使数字人民币的持有、收付与转账更安全。数字人民币交易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也将受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及相关技术规范的保护,其支付等活动也受到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双重监管。先进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数字人民币更加安全,也有助于防控各类风险。
五是业务更具普惠性。数字人民币可即时支付与结算,无需绑定银行账户,在无电无网时也可支付,可在各类硬钱包上使用,便于各类弱势群体使用,与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联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加载的智能合约有很多潜力,除交易限额外无任何手续费。相比之下,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拥有互不联通的应用场景,支付结算离不开网络,还存在超额度的手续费。数字人民币将在乡村振兴、民生领域提供更多的普惠金融服务。
数字人民币具备诸多支付优势,也将随着试点深入具备更多功能创新。它标志着我国零售支付变革的重要成果。分布式账本技术、加密技术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零售支付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支付技术的进步、支付场景的细分,将会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增强支付结算服务的普惠性;也将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度。
[1]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 Annual Economic Report 2020 ,2020,p.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