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态的人民币,央行与市场主体一同“为国铸币”,经过八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使数字人民币从原型构想转化为试点,又从内部测试、“4+1”“10+1”“23地”到如今17省(市)26个地区,河北、江苏、广东、四川、海南等5省开展了全域试点。

随着试点范围扩大、场景增多、技术迭代,央行与诸多市场主体合作,已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共同参与的产业链,各方主体协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数字人民币已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互联互通,也与天府通、携程、天猫、饿了么等众多平台合作。人们不仅能选择扫码支付、硬钱包支付或无电无网支付,还可以用智能手环、手套等可穿戴设备支付。人们可以享受到支付的便捷,不用为没网络、没电支付而犯愁;还可以感受到智能合约等新兴技术带来的安全感,不用担心预付资金被卷跑;老年人、残障人士也能突破各种支付障碍。数字人民币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人们能够沉浸在消费娱乐、文化旅游等场景中,享受货币与支付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然而,数字人民币既是货币新形态,也是金融科技业务创新。它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试验和修正,离正式发行与全面推广为时尚远。它虽然运用了诸多先进科技,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与风险,并不是万能的、与任何风险绝缘的。由于数字人民币尚未全面推广,不少人只闻其名、不见其踪,还有很多人甚至闻所未闻。这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有人被冒充“公检法”的诈骗分子以资产核查为名转走数字钱包资金,有人掉入“央行国际大钱包”的传销圈套,有人转账给数字货币(DC/EP)钓鱼网站或向其发送验证码,还有人在“导师”共享屏幕注视下开通数字钱包……各种骗术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

以上种种成就与风险表明,数字人民币是动态演进、持续创新的,其推广与试点也在持续推进,新兴技术的推广存在一些风险。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数字人民币也是利弊共存的,给各类主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货币的发行管理、法律与监管体系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面对数字人民币引领的金融科技创新,人们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数字人民币,尽快掌握使用技巧,增强权利意识与风险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演变的态势。

人们需要一本入门书,解读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与原理,尤其是讲解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技巧与场景。本书的两位作者曾合写过数字人民币的著作,初步尝试了讲解数字人民币的理论与实践。第一作者又与同仁合写了另一本相关著作,着重介绍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试点与前景。这两本书反映了作者与相关同仁的认知与思考,形成了内容有交叉与互补的格局,共同构成了数字人民币通识书系列。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现已进入了新阶段,各种创新与突破频现媒体,让人们应接不暇。因此,仍有必要以全新的体例,向大家进一步解读数字人民币。本书将围绕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展开,更加贴近社会公众的现实需求。它将成为“数字人民币通识三部曲”的第三本书。在书稿的写作与修改中,几位作者深入研读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白皮书,比较研究了各国法定数字货币方案,时常关注相关试点、试验与方案的最新动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修正与优化自己的观点,生怕错过一些有用信息,使书稿遗漏重要内容。尽管如此,书稿的完成进度仍然赶不上创新的速度。虽然书本总会有滞后性,但本书仍力求全面地总结数字人民币的进展,以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与应用场景为重点,试图为大家解答数字人民币是什么、怎么用、有哪些具体使用场景、怎么防范风险、怎么监管等问题。本书采取了问答式体例,配有必要的图表,使大家能够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数字人民币。

本书的四位作者分别是经济学与法学专业出身,有的曾从事过金融业务、宏观审慎监管、金融法务等工作,有的正在从事数字人民币推广和实践工作,长期关注国内外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与试验动态。四位作者也都体验了数字人民币,曾赴成都、重庆等地的试点机构开展调研,与相关金融机构开展过合作,了解到不少试点现状、实务与问题。在本书的写作筹备阶段,成都唤醒与带动公益服务中心在调研组织、访谈交流方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两位研究生张捷、王景在资料搜集方面做出了贡献;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不少专家、业界人士、同仁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本书代表着作者们对数字人民币的最新认知。由于本书作者们才疏学浅,书中免不了会存在一些纰漏或瑕疵,希望广大读者多多批评指正,期待着与大家共析疑义、升级认知。 rIrO3oi6h8SNsvcc5Kzkdt6xzi/QcFnhHTTypsXusKJvka4kwmtgTN+fCHf+4l2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