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河北涉县娲皇宫地区的女娲神话

丁思瑶

女娲的神话与信仰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重要话题。广泛流传的女娲创世神话在时代传承中不断发展和丰富,这些多样的口传神话在不同群体的地方化过程中因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地方信仰传统。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时始置涉县,该地区的建县历史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涉县的女娲信仰十分盛行,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里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境内共有大大小小三百多处女娲庙、殿和行宫,以娲皇宫为中心形成了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女娲信仰传统,同时也广泛流传着各种围绕女娲展开的口头叙事,包括创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歌谣谚语等。

本章的田野地点涉县具有丰富的女娲信仰资源和悠久的神话叙事传统,吸引了大量学者进行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已有不少著述为本章对当地女娲神话的考察提供了基础。其中,杨利慧对冀南尤其是涉县地区的女娲信仰和神话研究最具有代表性。她以河北涉县娲皇宫及其女娲信仰为个案,梳理当地自明、清、民国直至当代的近四百年本土非遗保护实践的历程,凸显历史上不同行动主体在相关方面的长期工作,总结出注重“内价值”以及官民协作模式的中国本土非遗保护经验。 她还以娲皇宫导游对女娲神话的整合运用与重述为例,生动地展现了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总结出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有机融合、叙事表演以情境和游客为中心、神话的系统化和地方化更加凸显等特点。

此外,也有其他学者从不同视角呈现了涉县女娲信仰的文化生态。信仰圈的形成是某一大神在一定区域内影响力的标志,也是俗民神灵信仰的组织结构方式。常玉荣指出,涉县全境存在着大小不同的以“社”为单位的祭祀女娲的组织,具备了信仰圈形成的五个基本要素,最终以中皇山娲皇宫为核心形成了女娲信仰圈。 黄悦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审视涉县的女娲信仰,认为涉县以女娲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广泛包容的女神圈,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的崇高地位,在当地妇女的精神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杨帆考察了涉县女娲信仰的变迁过程,为当地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有关河北涉县的女娲信仰调查还有孙达《传承女娲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女娲文化首届高层论坛侧记》、陈崇《“女娲祭典”追忆人类始祖》、杜学德《女娲祭典与庙会》、新文《中皇山的女娲民俗》、王书俊《华夏祖庙——娲皇宫》、李霞《女娲与娲皇宫》等,这些文章分别对涉县女娲的信仰习俗、庙会习俗、祭典仪式、娲皇宫的建筑特色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与分析。

这些著述对于涉县地区女娲信仰及神话的研究历史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但是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运动的开展和当地的旅游开发,女娲神话成为娲皇宫景区乃至涉县重要的文化资源,涉县人对女娲神话的讲述和交流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需要关注和调查。此外,以往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娲皇宫,较少观照娲皇宫周边村落的女娲庙和行宫,不同村落的女娲神话文本也有待调查和补充。

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间,笔者曾多次到河北涉县娲皇宫及周边村落开展田野调查,以涉县娲皇宫为主要田野点,以居住在涉县的百姓为主要田野对象,对他们的女娲信仰活动进行参与和观察,并着重考察了涉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神话叙事来理解和维系当地的女娲信仰,结合地方志和碑刻内容,系统搜集、整理涉县女娲神话的历史和现今情况,并特别关注对地方文化精英、娲皇宫导游和女娲祭典组织者等特殊行为主体的考察,同时参考了涉县地方志、涉县各村志、涉县民间作品集成以及文史、报刊资料汇编等文献资料。走访了娲皇宫、传统村落9个(赤岸村、弹音村、索堡村、沙河村、王金庄村、东鹿头村、岩上村、东泉村、磨池村)以及新华广播电台旧址、一二九师纪念馆等,共访谈30人(男23人,女7人),有效录音500分钟,拍摄近400张照片。由于调查获取了大量资料,内容庞大繁杂,本章田野报告将围绕“女娲创世神话及其信仰实践”这一主题,以娲皇宫为主集中呈现女娲的神话传说、信仰体系、外界力量影响和非遗开发与传承几个方面的有效信息。遵照民俗学学科的惯例,除特别说明外,本章对访谈对象一律使用化名。

另外,此行受到时任涉县文广旅局负责人李淑英女士和申艳宏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们帮助联系了各村村干部及文宣负责人,并提供了涉县地方志、传统村落调查册及女娲故事的相关出版物,帮助此次调查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GmkgGg4nGm8LX57XZ2OfrNW+k2elhTn2Mnv9gNayr/EjwyW5xdoYIPnBW4+1AL1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