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祝荣庆:在什么时代做什么事情

“因为‘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我再次离开了家”

我高中一毕业,就走进社会这所大学了。当时谈不上什么理想,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第一份工作是在慈溪的一个轴承厂打工,我被安排在抛光车间,又吵又脏,每天三班倒,工作内容就是师傅把零件递过来,我接住,递过来,我接住……一遍又一遍,无数次重复。坚持了三个月,我不干了。

我回家待了一个礼拜,也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我爸爸平时话不多,也不大管我。他其实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志向也比我高,他年轻时想成为周恩来那样的人。他读书的时候是学校里的高才生,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在那个年代没能进大学读书。

我待在家的那几天,他说了我一句: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一赌气,花24元买了张去杭州的火车票,再次离开家。被子里卷几件衣服,塞进麻袋,就是我的行李。妈妈送我到路口,偷偷塞给我800元钱。

我的姐姐在杭州,但我不想麻烦家里人,联系了几个同学,七八个人一起在出租房里打地铺,白天上人力市场找活干。十几岁的年纪,懵懵懂懂,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除了能吃苦,别的好像什么也不懂。有人走上来问我:保安干不干?我还想了想,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靠干保安干出前途的。后来碰到一家日本制造企业招聘,我再次进入制造车间,在生产流水线当工人,起薪800元,勉强够活着。为了省钱,有时候中午一碗泡面几个饼,要几个人分着吃。

“《大时代》里的一句台词,照亮了我的心”

我在日企车间工作了一年多,薪水慢慢涨到2000多元。我们车间组长有次看着我,对我说:你别在工厂里上班了。你看看,再这么混几年,班长升到组长、主任,大不了升到厂长,每天不就是管这么些人、这么点事吗?趁着年轻,还是到外面多去闯闯吧,别一辈子埋没在厂子里。

我曾经信奉:只要你足够努力,就总会有所收获。直到我看了《大时代》,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想成功,那就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心——我明白了: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的世界。

我联系了姐姐,托她帮我在电脑城找一份差事,学徒工资又回到800元,但好处是可以学习修电脑。当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什么样的圈子,有什么样的人。你所处的圈子不一样,接触到的人就大不一样。我从工厂车间的圈子进入电脑采购维修的圈子里,接触到的人和事,多多少少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我学到很多,也学得很快。工资从800元涨到了3000元。

有一次,一位大学生过来找我们修电脑,老板说要送去返厂修理,大概要两个月。大学生犯了难,他家境也不宽裕,每天学习离不开电脑,这怎么办。我二话不说,就把我自己仅有的一台电脑借给他用,好让他过渡一下。后来老板知道了,还嫌我多事。但公司的另一个股东却说:你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但仍能理解别人的不易和难处,愿意伸出援手帮助人,这种品格很难得,希望你能一直保持。他的这番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我在淘宝发现了利差,认识到这是巨大的贸易机会”

2006年前后,一位公司客户托我采购一批特定型号的服务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我找遍了整个杭州电脑城都没货。当时淘宝已经有了,但还没成气候,我尝试在网上搜索,没想到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网上的货又多又全又便宜,简直超出了我的认知:线上怎么有这么多的好东西啊!我就尝试订购了一个服务器CPU,货真价实,比当时杭州市场的价格便宜了一半。从此,我对淘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看关于马云的书,以及他的各种演讲视频。也就是在这一年,我认准了电商行业代表着未来,因为我在淘宝发现了利差和巨大的贸易机会。

我的一个发小,也是我后来的合伙人,当时人在上海,做手机维修的业务。我们常常沟通行业动态,分享各自对行业的理解。当时我们就觉得手机的前景要比电脑还要大得多,而当时,在线上做手机生意的很少,比电脑还少,几乎没有。

“要不,我来上海吧。”2007年8月26日,通过发小的引荐,我来到上海,在一家经营手机销售和维修的公司,从新手干起,薪水从原来的3000块又降回了800块,但包吃包住。

“未来的机会在线上”

我记得来公司没多久,公司进行重组改革,要从夫妻店发展成现代化管理的企业。一位从上市公司请来的职业经理人给我们培训,讲流程、讲职级,讲了很多高大上的东西。我那时20岁出头,没什么认知,坐在下面听着。最后,他让大家讲几句,谈谈感想。没人肯讲。他就用激将法,问:公司这么多人,难道就没人想当老板的左膀右臂吗?那我腾的一下就站起来了,怎么走上台的,记不清了,总之有点蒙,很紧张。但我还是把我眼里的观察和心里想说的说出来了:公司目前就是传统的批发商,走的是线下贸易模式,但未来线上机会更大,我们要及时探索线上平台,发展B2C(business to customer,即企业对顾客电子商务)业务。

当时公司老板听了,说:公司有人能看到电商的发展机会,很欣慰。如果公司以后开拓这块业务,就交给你负责。两年后的2009年,公司真的把这块业务交给我了。

其实那时我也不懂,但既然敢接,我就肯学,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注册账号、商品上下架到店铺运营,一点一点地学,不懂的就从网上找攻略,从无到有、单枪匹马,我开拓了公司的网销部。在那两年里,我一直关注这个行业,看了很多书,研究淘宝,琢磨它的商业规则、开店流程……当时还有个阿里学院,里面的很多教程我都自学了一遍。在这期间,淘宝也在不断迭代。2010年是淘宝的分水岭,淘宝商城上线,也就是后来的天猫,淘宝明显从服务个体商户,开始转向开发企业客户,鼓励企业客户发展线上业务。

“天天跑门店,越来越觉得,线下渠道不行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很深刻地意识到,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也向老板反馈过两次,建议迅速加大线上业务的转型步伐。但一个大公司有它自己的经营节奏,不是我一句话就能左右的。于是,我第一次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我找老板谈,我说我不是为了加薪,而是因为看到了更大的机会。老板拿出来1万元,说你先拿去用,就把我留下了。那时是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的窗口期,联想、海尔都在做手机。公司作为渠道商,是一些国产品牌机的华东总代理。我被派遣去做线下业务的拓展,天天跑门店,忙了一年。我身处一线,越来越觉得,线下渠道不行了,心心念念想做线上。2012年,老板给了我很丰厚的条件,分我股份,让我带业务,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自己搞。

“借了10万元,公司开张了”

我又联系了我的发小,拉他一起干。他当时创业已经三四年了,不太顺利,还负债。我也没钱,于是我借了10万元,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买了四张桌子和几台电脑,公司就这么开张了。当时我们两个人都没什么概念,股份也没谈,干起来再说。说起我的合伙人,我们非常互补,一起创业到现在,从来没吵过架。我粗线条,就抓战略、定方向;而他非常细心,会盯好公司每一个细节,会发现我看不到的问题。

当时的市场行情是,只要能把货卖掉,供应商就会给我较长账期;而且当时蚂蚁金服推行网上贷,如果我能证明可以卖掉100万的货,就能贷出80万的钱。很快,以小博大,资金滚动,日常流水就做到了三四百万的规模。

但好景不长,我们刚开网店没经验,有些指标没有达到天猫的审核要求,没办法续约,我突然面临无事可做的困境。

好在有个朋友帮了我。此前他负责诺基亚的线下分销,也发现这个模式走不长了,就常跑来问我关于线上营销的事。我从来没把他当作潜在的竞争对手,而是把我知道的、学到的,都一股脑地教给他。

“我成了小米最早一批的线上经销商”

没想到就在我面临困境的时候,他找到我,问:有个新的手机品牌,叫小米,你要不要做。

小米?小米是什么东西?当时智能机还是国际品牌当道的时代:三星、夏普、诺基亚,国产机以山寨机为主。小米是什么,不知道,我就开始调研,研究雷军,结论是小米有前途。

于是我全部投入小米手机的网络销售:拿了小米的授权,重新注册公司,打造店铺、重新上线,我成了小米最早一批的线上经销商。那时我全年无休,每天工作16小时,睁眼上班,闭眼睡觉。到了2013年,我们公司已经是小米手机线上卖得最好的一家,年营收达到1亿多元。

公司第一年赚到的钱,我让合伙人先拿——把欠的债都还掉。后来商定,我们股份六四开。2014年,小米推行IoT 业务,我也及时调整人员专门负责这块业务。创业两年,公司发展到30人,由于发展太快,我们每年好像都在更换办公地点。

有一次商会活动,一位老大哥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做电商的;然后他问我收入怎么样,我说:一年赚十辆宝马吧。

“阿里开着‘坦克’过去,我们跟在后面走,自然轻松”

回想起来,当时创业之所以能够很快有起色,关键是因为踏准了节拍,顺势而为。我一直跟别人说,阿里做淘宝,把线上销售的业务捋顺了,相当于开着坦克过去,把路都压平了,我们跟着坦克走,当然要比自己铺路架桥轻松多了。再加上我当时专注做小米一家品牌,像一支特种部队,供应链对接、流量运营、客服售后都做到了相对精细化的管理;又赶上小米品牌的高速上升期,所以业务就像搭上了顺风车。

刚开始时,公司只有六七个人,采购、店铺运营、售后、打包发货,各个岗位我都做过,每天连轴转,也不觉得累——赚钱让人充满干劲。慢慢公司业绩上升,团队人手也多了,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入了解电销平台的各种交易、评分规则,利用规则获得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流量,流量的成本降了,相当于利润又多了。

把规则理解透彻后,很多事情就知道怎么做才能触及要害。其实所谓的规则,背后遵循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激励你把买家服务好。诚意服务买家,运营高效、口碑好的店铺,会获得更多流量倾斜的奖励。那我们就专注把用户体验、服务质量做好。

“我借鉴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管理法”

流量是最好的敲门砖,卖货能力是打动客户的最好凭证。专注于小米手机的线上销售,让我们很快享受到了线上消费的红利,销售业绩亮眼,也进一步获得其他品牌商的青睐。我们把每一个品牌商的线上渠道代理权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以品牌为单位,建立内部事业部,成本独立核算,团队独立管理;核心成员发展成为项目合伙人,让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捆绑。

这个管理办法,也是我读稻盛和夫,从他的“阿米巴”经营理念中获得的启发:“阿米巴”其实是把企业划分成小集体,每个小集体自行制订计划,独立核算,自主成长,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全员参与经营”,像自由自在的、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虫一样,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我的团队大部分是90后,我觉得他们又燃又强。

“在不同的圈子,遇见不同的人”

2015年我加入我家乡——浙江江山的商会,结识到了更多、更成功、更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有理想、有担当,我感到自己的眼界和心胸被他们进一步打开,也再次意识到,加入不同的圈子,遇见的人确实不一样。

马云、郭广昌、王均瑶……他们都是浙江商会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每一个都像一面旗帜,高高地立在那里。我希望未来我也能够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企业做到那种程度,他们心里面是不会考虑“十辆宝马车”这种问题的,他们更多地会考虑产业变革、社会责任、商业格局。我好像被一股更好的力量牵引着,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取。

有时我也会看历史方面的书,会琢磨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他是怎么选贤用能、知人善任,汇聚天下英豪的,以及他如何排兵布阵,最终打下江山,建立汉王朝。

2017年底,我将公司总部迁回我的家乡江山,成为江山首家10亿元规模的电商企业,承担后端服务、仓储物流等职能,探索“数字服务为商业赋能”的路径,期望能带动家乡实现跨越式发展。

小时候,大概三四年级,我写过一篇作文叫《长大后想干什么》。具体写了什么都忘了,但是我记得写过一句话:长大后要回报家乡,成为对家乡有用的人。没想到,我在30岁的年纪,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

“好饭不怕晚,我宁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我所从事的电商行业,从最初的网上卖货,已经发展到需要整合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数据流“四流合一”的格局,来势之快如同大江大河汇入大海。我必须在已经习惯的模式路径上做出改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拓展的问题。我是否敢于主动破壁,打碎、重组自己,把自己放到更大的局面里?

想象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更大的局面呢?抬眼看看,个性化IP打造、网红直播带货方兴未艾,短视频内容正在夜以继日地产生裂变,不同赛道的新品独角兽如地鼠一般突地冒出来,花样百出的品牌跨界联名令人目不暇接……没有人能帮你厘清面前的这些现象。大浪当前,你很难分辨出到底谁在裸泳。

我常常对自己说“好饭不怕晚”,哪怕机会摆在我面前,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没有找到对的人,我就不会轻易出手,宁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要有“敢于天下后”的定力,我相信“后中争先”的机会。

比如雷军,他决定做手机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做手机了。但他后发制人,选择了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策略,大获成功,之后,他一直坚持这个策略,让小米成为国货品质的新标杆。这是我心目中实干企业家的典范。

“电商的消费场景变了:以前是人找货,现在是货找人”

再大的风浪,海底仍然是宁静的,海底的大陆架不会随着海面的风浪迅速改变。我的心态也要下潜,下潜到足够深足够沉,才能逐渐看到那个“更大的局面”。

电商的消费场景变了。以前是人找货,现在是货找人。抖音、小红书、拼多多、京东直播等平台风起云涌,让网络购物往兴趣电商、社交电商方向发展,那么营销逻辑和手段也要相应做出改变。

我有时极度保守,有时极度冒进,区别在于我自己有没有看清楚、想明白。在什么样的时代,做什么样的事情,但我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中国的每一种消费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2020年,根据市场的变化,我们将公司整个事业版图在顶层设计上做了优化,分成四大业务模块:第一块业务是我们深耕了近十年的电商服务,也是带给我们稳定现金流的基础业务。我们专注智能数码品类,为品牌商提供一站式的电商代运营服务。

第二块业务是消费品牌孵化。我相信在这个新的时代,供应链转型升级了、用户需求变了、消费场景变了,那么,中国的每一种消费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我们希望打造出面向新零售的“新消费”“新国货”优质品牌,用有意义的创新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目前我们从两个细分市场切入,孵化自有新消费品牌。一个是以西式餐饮零售化为定位的“小牛凯西”,以牛排作为核心品类,经过几年的培育,已成长为该类目的头部品牌。还有一个是以彩漂剂、洗衣凝珠、小白鞋清洁剂、羽绒服清洁剂等新清洁产品为代表的“利渍生活家”,以“新需求、新产品、新配方、新玩法”为理念,为用户带来一系列家庭新清洁产品。

第三块业务是智慧物联。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正在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觉得有必要在物联网运营搭建上提前布局:一方面与小米、华为、360等物联网开展企业间深度合作,规划品牌、产品、渠道、云仓;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手段,更加广泛、细致地对广大用户产生影响,让更多家庭步入智能家居时代。

第四块是新媒体业务。我们在新营销领域会紧跟新的传播手法,在直播、意见领袖、IP打造、短视频等方面发力,实现各平台用户的流量聚合,从而将公司在电商领域的高品质服务延伸到私域流量,与用户建立紧密关系,长期耕耘。

“我相信脚踏实地的力量”

2020年,我们旗下的各个事业部的整体销售规模超过了30亿元。从2012年借钱创业至今,我们从单一的电商代运营商发展成集新电商、新领域、新营销、新消费品孵化于一体的全渠道运营集团。

做生意为了赚钱这个阶段,我已经迈过去了。未来的组织会是什么样子的?我的公司会不会成长为商界里的一艘航空母舰?我将来会不会成为我所期待的那种企业家?面对未知,我每天都在学习,我相信脚踏实地的力量。不断进行自我认知和企业组织的内在梳理,会形成应对外部挑战的生命活力。成功毕竟不是看你每天跑得能有多快,而是看你一路不停能跑多远。

采访手记:

第一次见到祝荣庆是在江山商会的一个晚宴上。十桌人里面,他看起来最年轻、最新潮,不像功成名就的老板,更像一个新锐创业者。但周围比他更像老板的人都对他赞赏有加,指着他对我说:这才是大老板。我们互加了微信。宴会当晚我就收到祝荣庆发来的公司介绍,我的好奇心再次被吊起,于是有了这次访谈。他的办公所在地是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块创业园区,忙碌的人们进进出出,拿着我叫不出名堂的东西;有的空间还在装修,弥漫着石灰味,但闻起来更像是青春的味道:因为有大片空白,所以条条框框很少;成长与时间赛跑,创造就在变化和未知中诞生。访谈很随意,他的一位朋友在我们对面的电脑上查看着比特币行情,我们在一旁喝茶聊天,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一个赤手空拳的年轻人踩着时代脉搏踏浪而行,但他经历中的一些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人不设防,做事不设限。自己唯一的一台电脑借给顾客去用,赚到的第一笔钱先让合伙人拿去还债。打工的时候就想寻求突破,甘愿两次回到只拿800元工资的原点。事业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为了面向未来,将公司业务、组织架构重新整合。也许这样的空杯心态,才能装得下更多东西。

(祝荣庆口述实录完稿时间:2021年春) mjqa44aoZsdkaHYvQaSU8rIUgakWqCl6byQjViAkzKj5dgS/q8a0av/pM2J4Bg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