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乐峰 ② 前沙似雪,受降城上月如霜。不知何人吹芦管 ③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的沙碛上白蒙蒙的好像雪,受降城里到处白茫茫的好像是霜。不知是谁吹起了幽怨的芦笛,弄得将士们彻夜难眠,都焦虑地朝着家乡的方向张望。
①受降城:唐代受降城有东、中、西三城,均是唐中宗神龙年间由朔方主管张仁愿为抵御突厥入侵而筑。东城在胜州,西城在灵州,中城在朔州。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乌加河北,狼山口南,距本诗中之回乐峰最近。②回乐峰:指回乐县一带的山峰。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唐时属灵州。峰:一作“烽”。③芦管:指芦笛,从诗题可知。
李益是中唐前期边塞诗人的代表,从此诗便可体会出盛唐与中唐边塞诗的不同。本诗的主题是最后两字“望乡”,即表现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用地名展开空间,点明地点和刻画环境氛围。“雪”和“霜”都是错觉,实际上就是月光。但这种错觉造成一种凄凉阴冷的悲剧效果,为全诗抒情渲染气氛。第三句的笛声是转折,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并成为末句抒情的媒介。在寥廓的清空中的一曲幽怨笛声,打破了沉闷和寂寞,也引发了军营中官兵的思乡之情。“尽望乡”表明这是全体官兵的情绪,从而委婉地表现了厌战的心理。“一夜”说时间之长,谓征人无时不在思乡,“尽”说所有官兵无人不在思乡,可见笛声使整个军营的官兵都彻夜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