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从 1984 年读研究生开始,唐诗宋词便是我主攻方向之一。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任教,讲授之课程也以唐宋段为主,始终没有离开古典诗词之阅读、欣赏、讲授与写作。日积月累,渐有体会。

自 1996 年始,在辽宁大学开设“古典诗词选讲”的跨系选修课。后来,又开设跨校选修课,选修学生很多,一般都在百名以上,且颇受欢迎。

从 2002 年开始,本课程又开设到东北大学,同样很受欢迎。前后已开设近十轮,受业学生亦在千人以上。然而一直没有教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麻烦。诸如鉴赏与写作的内容许多书上都未涉及。学生之书五花八门,讲授的一些重要篇章有的书上亦未收录,学生听起课来很吃力。于是我便产生编著一本专用教材之念,首先在辽宁大学、东北大学及文化传播学院内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中使用。开始只想选编作品,作为讲课时之蓝本。写作中突生一念,即干脆将自己多年来关于新式古典诗词写作的一些主张也写进来,对于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提出一些己见。尤其是古典诗词之写作,确实已到推陈出新之关键时刻。于是我便将其纳入其中,作为新式古典诗词写作之规范。写作中,我的思路逐渐清晰,写得较全面而有系统。但愿这一点能够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和响应,更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批评指正。

通过十几年的大学教学生涯以及讲授各种校外课程,接触学生可谓多矣。据我观察及与一些同学交谈,爱好古典诗词的学生亦可谓多矣。但一提到创作,他们则都显出难色,多摇头表示不敢想。为此,我常感到困惑,难道古典诗词真的要失传,真的要成为博物馆中的收藏品?我们只有欣赏的份儿?何况,没有创作的欣赏是有局限的,是很难达到最高水平的。经过多年的思索,我感到古典诗词的创作难点在于没有新的规则,老的规则又太难太烦琐,尤其是入声字今日平声读法以及平水韵韵部分得太细太烦琐这两大难关,更是古典诗词写作的两大绳索,牢牢捆住了今人的手脚,也桎梏了今人的头脑。

这两点在现实生活中已完全失去实用功能和价值,生活节奏加快,谁还能去背诵平水韵韵部的字以及入声字呢?恐怕只有那些无所事事的闲人才会有这种闲心,但这些人的生活热情已经消退,闲情逸致多而豪情壮志少,故也难以创作出令人动心的诗词来。为此,笔者才不揣冒昧,提出这套新规则,解开两大绳索,砸坏两大桎梏,开拓新的途径。唯愿这样能够推动新式古典诗词的创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这一观点我曾经写过专题论文《新式古体诗词创作的意见思考》,在2004 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和《文学遗产》编辑部等在华山脚下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唐诗宋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2006 年在《中华诗词年鉴》上全文发表。

于是在 2003 年,我和学生艾丽辉合作写成《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一书,由辽海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比较受欢迎,曾经再版过两三次。具体几次和册数我都不知道。十几年后,感觉又有一些新的体会,又得到现代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首肯,希望再版此书,我很感激,感谢他们的信任。并想借此机会,把十二年来积累的新学识和新人生体验再融入其中,使书增加一些分量。这次重新出版,我对全书进行了修改增补。上编部分更加丰富具体,并分出一些层次。中编部分在评析中增加了一些写作方法的介绍,用来陶冶写作的素养。下编写作部分增补最多,从新格律和章法、句法、字法、比兴、用典等具体内容方面作一些介绍,对于初学者可能最有帮助,可谓有津梁之效。

盛夏来临,希望古典诗词创作的高潮随着我国国势的强盛而不断提升。唐诗的兴盛背靠唐代的盛世,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也一定在国家的伟大复兴之后,古典诗词之复兴正是这华夏文化大复兴浪潮顶尖上最美丽的浪花。

感谢现代出版社,感谢臧永清先生和张晶、赵海燕女士。 T0G4C/memc9VAQFofJYYL3kSIqJ8revifspoj4yQ2UBC51hML7tKER5hmxqasE+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