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 ① ,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② 。又娶于陈,曰厉妫 ③ 。生孝伯,蚤死 ④ 。其娣戴妫 ⑤ ,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⑥ 。有宠而好兵 ⑦ ,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 ⑧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⑨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⑩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⑪。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⑫,鲜矣⑬。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⑭。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⑮。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⑯。君人者,将祸是务去⑰,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⑱,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注释】
①东宫:太子居东宫,故东宫也代指太子。得臣:齐国太子之名。②硕人:《诗经·卫风》篇名。③妫(guī):陈国之姓。厉和戴都是谥号,即古代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的封号。④蚤:同“早”。⑤娣:妹妹。⑥嬖(bì)人:低贱而得到宠幸之人。⑦好兵:喜欢兵器和打仗。⑧石碏(què):卫国大夫。⑨自邪:出自邪恶之途。⑩宠禄:恩宠和俸禄。⑪阶之为祸:成为他做坏事的阶梯。⑫眕(zhěn):安定的意思。⑬鲜:很少。⑭六逆:六种倒逆的情况。这里是针对庄姜、桓公和嬖人、州吁说的。庄姜是正妻,桓公是嫡出,是贵、长、亲、旧、大、义;嬖人是妾,州吁是庶出,是贱、少、远、新、小、淫。⑮六顺:是当时社会人伦的六种正常秩序。⑯速祸:加速灾祸到来的时间。⑰务去:一定除去。⑱其子厚:石碏的儿子石厚。
【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庄姜。庄姜非常美丽而没有生儿子,她是卫国人为之创作《硕人》之诗的大美人。卫庄公又从陈国迎娶妻子,叫厉妫。生孝伯,早死。她的妹妹戴妫,生桓公,庄姜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卫庄公妾生的儿子,受宠爱而爱好兵器和打仗,庄公没有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石碏劝谏道:“我听说人爱自己的儿子,就要用道义和正确的伦理来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淫荡、放纵,都来自邪路。这四种坏习惯的养成,都是恩宠、娇惯而给俸禄过多的缘故。如果将要立州吁为国君,就确定下来。如果还没有这种打算,这样做就是为他遭到灾祸做了阶梯。受到宠爱而能够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够接受压制,受到压制而能够不怨恨,怨恨而能够安定的人,是非常少的。况且卑贱的妨碍高贵的,年少的凌辱年长的,关系疏远的离间关系亲密的,新的挑拨旧的,小的压迫大的,过分淫乱的破坏遵守礼义的,就是所谓的六种忤逆常理的情况。国君正义有理,臣子遵奉实行,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尊敬,就是所谓的六种顺应人伦天理的情形。离开顺应的人伦天理而任由忤逆的情况发展,是加速灾祸的出现啊。当国君的,就要尽快坚决去除这些忤逆之事,反而促使其加速到来,这恐怕不可以吧!”卫庄公不听。
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密切,石碏禁止他,禁止不了。桓公即位的时候,石碏即告老还乡。
【评析】
本文主要记载卫国老臣石碏的思想观点。前面叙事简明,只几十字便把矛盾产生以及事件的起因交代得很清楚。文字洗练,线索清晰。后面大段是重点所在,表现石碏的社会秩序观和伦理观,是与当时等级制度相适应的观念,具有合理性。可以说是儒家思想形成的资源。“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具有递进式的推理方式,逻辑严密。“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这段话的语气和语言形式有《论语》中孔子语言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