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半年伏案,《古文观止译注评》即将交稿付梓。不免有些许感慨,写在前面。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博学善书。吾不敢言博学,但我敢说勤奋如我者实不多。然半年能写完如此大部头书稿,亦有缘由。这与我对《古文观止》的熟悉程度有关,全书共二百二十二篇,其中三分之一是我已注释过的篇章,直接使用即可,只需核对原文,增加翻译和评析。其中三分之一是我极其熟悉的篇章,故写起来如鱼得水,可自由自在,倏忽往来;如驾轻就熟,可扬鞭策马,任意驰骋。只有三分之一是在三十年前阅读过而印象很浅之文,但译注评这一部分,却使我大增学识,引起许多思考,兴趣更浓。故在写作过程中,我始终处在比较亢奋的状态中。亢奋则头脑清,思维活,思路清,思考深,写作速度快。故本书之写作和《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写作的感觉一样——爽,真爽,特爽。

当年介之推反对“贪天功为己有”,我也如此,不但不敢贪天功为己有,更不敢贪人功为己有。必须说明,写作能够如此快,要感谢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如果还是和几十年前一样先把原文抄写在原稿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绝对不会如此之快。如今全书的原文不必自己敲打,从网上都可以下载。注释和译文也都有现成的文字。这样,关键则在于选择和修改去留。这便需要极其审慎的态度。本书依据的底本是中华书局1959年9月新一版,一切文字均用此书校对核定。原文之外,所有文字都经过我的眼睛和大脑,不敢放过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故我敢说,或许有不同见解,但本书在学术上没有硬伤。

二十年前,我便有个心愿,就是把最流行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古文观止》全部进行译注评,这样对于普及流传将大有益处。先秦时原典,当时学人都能懂,汉人读不懂则加注,唐人连汉人的注也读不懂则加疏,如今注疏都读不懂则应该是译注评。故这种方式是古诗文流传后世和流向世界的最佳方式。当然,译注评的准确精练则是关键,也是我极其注意的方面。如今,不仅这三种流传最广的诗文选本都经我手译注评出版,《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也在今年六月出版,心情大好特好。

《古文观止》之所以能够长期广泛流传,是因其选篇有独到之处,其着眼点在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价值方面,确实就是韩愈所说的“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的那个“道”。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选择篇章,需要有标尺和权衡,其轻重长短难以把握,而本书之选的核心便是五千年不断的“道”。前两卷都是《左传》,第三卷主体是《国语》,是华夏文化早期思想的最主要载体。这些文字告诉我们,华夏民族一直坚持仁义忠信。如《祭公谏征犬戎》记载了周穆王伐犬戎的政治错误,是西周天子失德之始,而《召公谏厉王弥谤》则是周天子失德之再,文章明确表现出民本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倾向。针对《子革对灵王》《展禽论祀爰居》两篇综合阅读思考,便可以确定在两千六百年前华夏大地存在不同版本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书。文化偏远的楚国都有,洛阳和曲阜能没有吗?子革能够讲解,而鲁国贤士展禽肯定读过,其后的老子、孔子肯定都读过这些书。那么,通过这些记载上溯,可以肯定我们的三皇五帝时代是真实的历史。《里革断罟匡君》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理论和认识,比孟子“数罟不入洿池”早了几百年而且更具体更严格。其后的文章中都贯穿着华夏传统之核心价值观。阅读这些文章感觉在聆听先贤的教诲,仿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当中一样,净化灵魂,提升道德,明辨是非,知道荣耻,加强自信。

韩文公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传承文化最主要的方式还是撰写图书,使其成为古今中外文化的桥梁。但愿此书能够基本满足读者诸君的阅读期待。但愿二百年后还有人阅读此书。

这是我和妻子尹博合作的第二本书。尹博主要执笔唐代部分,其他由我完成,并由我最后统稿。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况是夫妻同心,对于稍有疑惑之处,我们便讨论切磋,直到意见完全统一。

感谢臧永清、张晶和赵海燕为本书付出的辛苦劳动。 0Odcns+LL+T7bx6EQ1Ul7YXrs6Oa5b7wt1tSAWRklZwqftoRHz2FHXMtJto+Ac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